天天看点

故事:【原创】他和张照是表兄弟,书法又都受教于三叔王鸿绪。【原创】他和张照是表兄弟,书法又都受教于三叔王鸿绪。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

作者:医疗空间

那些书法家们~第335篇

<h1 class="pgc-h-arrow-right">【原创】他和张照是表兄弟,书法又都受教于三叔王鸿绪。</h1>

文/卢秀辉

王图炳出生于江南华亭(上海金山),王家不但是当地的显族,而且也是江南的显族、中国的显族,数代以诗文、儒学知名。

王图炳的祖父王广心,在明朝崇祯五年参加了松江地区的文社“几社”,与“几社六子”:杜麟征、夏允彝、周立勋、徐孚远、彭宾、陈子龙相友善。杜麟征和周立勋均在明朝灭亡前病逝,夏允彝、陈子龙抗清殉国,徐孚远漂流海外,继续反清。彭宾却做了清王朝的官员,彭宾这一转身仕清,对王广心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他入清后,积极参加了顺治四年的科考,高中举人后,在次年中式进士,正式出仕清廷。他的决定,影响了王家四代子孙在清政府为官,对清王朝早期的兴盛做出了贡献。

故事:【原创】他和张照是表兄弟,书法又都受教于三叔王鸿绪。【原创】他和张照是表兄弟,书法又都受教于三叔王鸿绪。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

王广心的次子王九龄,康熙二十一年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少年时即以擅诗词名于世,为清朝著名诗人。

王广心的第三子王鸿绪,著名学者,官至工部尚书。居家核定自纂《明史稿》三百一十卷,为清朝早期的著名书法家。

王广心的长子是王图炳的父亲王顼龄,王顼龄三十四岁考中进士,又被举为博学鸿儒,得中一等第六名,那次考试是真正的硕儒之试,能在如朱彝尊、汤斌、陈维崧、汪琬、尤侗等一众大儒中脱颖而出,充分显示了他的学术功底。王顼龄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他从三十四岁为官,到八十四岁死于任上,为官五十年,被雍正誉为:“端揆仪表百僚中,两历朝熙眷数隆。学识宏才名世业,老成安重大臣风。耋耄可作岩廊瑞,眷顾还当冰镜同。正在谅暗资赞化,邱园荣退莫相匆。”他死时,清廷缀朝,以示举国同悲。他是有清著名诗人、文学家。

故事:【原创】他和张照是表兄弟,书法又都受教于三叔王鸿绪。【原创】他和张照是表兄弟,书法又都受教于三叔王鸿绪。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

王图炳生在这样的家庭,怎敢不努力发奋读书?王图炳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争),得中举人,那年他三十一岁。那段时间,他的叔叔们和父亲遇上了麻烦,左都御史郭琇上疏弹劾他的父亲与高士奇、三弟王鸿绪结党营私。好在他父亲最先摆脱了干系,依然担任原职,还被外派主持陕西乡试。

王图炳没有受父辈所累,反而为父辈所托,父辈兄弟三人,二人为一品大员,一人为二品大员,兄弟三人同时在朝廷为官,后来至大官,实不多见。王图炳考上举人后,又为地方举荐,以“能员”推荐进京任用。虽然,中了进士才能实授七品官职,举人在清朝做官也是有的。中了举人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有机会以“礼义廉耻孝悌忠信”中的任何一个理由,作为特殊条件向朝廷推举。王图炳以书法出色,以中书舍人候补。中书舍人一职,区区从七品,但是是皇帝近臣,专为朝廷起草、书写诏令。王家政治上比较成熟,看待事物不困于眼前得失,对王图炳候补一事作了冷处理,他们认为,进士出身才在仕途中不受打压。

故事:【原创】他和张照是表兄弟,书法又都受教于三叔王鸿绪。【原创】他和张照是表兄弟,书法又都受教于三叔王鸿绪。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康熙南巡时,幸临张堰镇王鸿绪的“赐金园”,那时,王鸿绪正奉命修《明史》,而王顼龄为礼部侍郎。王图炳有机会为皇上进诗,获得了康熙的赞赏和肯定,命他随驾入京,供奉内廷,编修《方舆全览》。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十四岁的王图炳终于中式进士,考了二甲第七名,又在朝试中被选为庶吉士。这样,他就有了入翰林院工作的机会,入翰林院是天下士子的梦想。因为康熙好书法,对王鸿绪的文才、书法极为欣赏,而王鸿绪的《明史》也大功告成。康熙对四十五岁的王图炳更有了认同感,常常与他交流书法,并且亲自写了“宝训堂”送给了王图炳,顺便又升了他的官职。

雍正继位后,对王顼龄、王图炳父子更是恩宠有加,加以重用。先是不肯放王顼龄致仕,王顼龄去世后,升王图炳为国子监祭酒。国子监主管太学,而国子监祭酒主管全国教育系统。又做过太子老师,为詹事府正詹事;还做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直至为礼部左侍郎。

故事:【原创】他和张照是表兄弟,书法又都受教于三叔王鸿绪。【原创】他和张照是表兄弟,书法又都受教于三叔王鸿绪。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

清朝君臣有个很不好的沟通渠道,即密折奏事,又为密折制度。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康、雍用密折言事 , 说白了就是鼓励臣下告密,臣子之间互动监督。密折制度,准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使朝政有了黑箱操作,让皇权凌驾于一切。入清后,除戊戌变法外,从来没有臣子敢讨论皇权、相权。遥想北宋,丞相做的那么牛气,清朝已不及古人多多了。

雍正朝,除了雍正的几个心腹大臣敢勇于任事外 , 广大臣僚都噤若寒蝉,人人自危 , 力求自保。王图炳的父亲和三叔王鸿绪都有密折专递权利,王鸿绪连曹寅身体小恙都要上报给康熙,可见风气之坏,已成大病。而书呆子的王图炳偏偏在密折奏事上栽了根头。他喜欢上书,议论政事。屡次都受到了雍正的肯定。他提出的对 “度僧制度”进行管理,得到了采纳和施行。

雍正鼓励密折言事,王图炳写了小报告,核实后发现所言失误。雍正为表示密折言事的严肃性,迫究了他的责任,他被削职回籍。虽然乾隆继位时又用过他,也只是意思意思,他遂以老病乞休,乾隆给了他詹事府“詹事”头衔,同意他回家了。

故事:【原创】他和张照是表兄弟,书法又都受教于三叔王鸿绪。【原创】他和张照是表兄弟,书法又都受教于三叔王鸿绪。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

王图炳诗词清逸,为康乾“江左十五子”之一。其诗富于情思,精于锤炼。

王图炳善画工书。主攻花卉,用笔工整。

王图炳的书法得之家学,受教于三叔王鸿绪。王鸿绪教出了外甥张照和侄子王图炳,两人皆以书法知名于康、乾。王图炳在王鸿绪的指导下,远韶晋唐,又从赵孟頫中汲取养分,然后从董其昌出,再自成面貌。把董其昌用笔的精髓,发挥的淋漓尽致。他更着力于空灵,能得飘逸圆劲秀逸之姿,分布谋局,与董其昌有异曲同工之妙,尽显古法。

王图炳(1668-1743),清朝江南华亭县(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h1>

故事:【原创】他和张照是表兄弟,书法又都受教于三叔王鸿绪。【原创】他和张照是表兄弟,书法又都受教于三叔王鸿绪。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

卢秀辉作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