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道竹,首先进入我脑海的是它纤秀挺拔的形象;再就是它超强的繁衍力,假如你今春栽一株竹,来年已经是五六株甚至更多也未可知,有竹必有林,不管林大林小它喜群居;三它让我最爱的是它多而不臃,繁而不乱,不论是在庭院一簇还是茫茫千里竹海,它在多也根根可数,历历在目,清爽利索,没有纠缠不清之态,让人轻松舒适。可能就是这一禀性,竹被人冠以孤傲清高之名,也正是这些特质,情牵历代诗人,写尽人间竹韵。

大凡喜竹之人,必有禀性相通之处,就算你离群索居也能凭竹结识共趣之朋。东坡居士爱肉闻名古今,却因竹能忘肉,特办一千竹宴会,人家酒馆挂一酒幌,他挂一竹幌,幌上书: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不一会引来先朝刘硬骨进入庭院,硬骨见庭院修竹便挥毫写下(《庭竹》【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依。
跟着硬骨入内的是南朝李中,他见庭竹也挥笔写下一首《庭竹》: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睡轻起,萧飒雨声回。
不一会,赴宴宾客纷至沓来,先入竹房的是唐代 · 李嘉祐,他见竹也按奈不住爱竹之情,随口吟道(《题道虔上人竹房》)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
手持如意高窗里,斜日沿江千万山。
唐白夫子居易老先生临窗赏竹,也赞叹道(《题李次云窗竹》):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苏大学士大弟子黄鲁直闻老师摆宴,岂敢不来,见竹房内墨竹画不觉计痒,挥毫泼墨题书一首,那真是诗清字峻堪称双绝。《画墨竹赞》宋代 · 黄庭坚
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
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
宾客越来越多,苏大学士的庭院内外,竹房内外已经是盈盈满满,这时王摩诘对大家道,此处臃塞,大家何不移到我的竹里馆,弹琴赏月,岂不美哉?王维立马口占一绝: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众人齐声道好,纷纷移步山林,路过老杜子美茅舍时,大家都齐声高喊,盛邀老杜同游,老杜穷得裤子露腚头,那里敢出去,又怕来人踏断他门前春笋,断了他口粮,所以他躲在屋里就是不回答,还怒道:(《 咏春笋》 唐代: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老杜拒客千里之外,而后生明代 安磐,有孟尝遗风,雪夜还有访客。
折竹声乾万壑虚,晚风江上有归渔。
闲来只共梅花笑,雪里何人到草庐。
众人路过洗然弟竹亭,孟老夫子(浩然)操琴吟唱道:《洗然弟竹亭》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到了竹林深处,众皆沉醉,赏竹的赏竹,透过竹林赏月的赏月,唱的,吟的,写的,疯疯癫癫,各显其能。宋杨万里《咏竹》
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
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
元代: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还有借竹抒情怀友的宋代郑域书了一首《昭君怨·梅花》道是花来春未。
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
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
一般开。
苏门弟子秦少游,久未发声,此时道,老师作东大宴文人墨客,我无诗作词一首。
满庭芳·碧水惊秋
宋代: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后生杨诚斋(万里)道,说到词我也有一首,恰逢其时,今日是十三,竹疏月明,我也来一首: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
众人说说笑笑,唱唱吟吟,好不热闹,忽然一苍老声音从身后传来:老虎不发威,你们还当老夫是病猫了。闻言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拗相公”半山先生,众人皆知介甫性格里的拗劲,谁也不敢怠慢,纷纷上前作揖问安,更有东家东坡兄急忙上前陪礼表歉意,皆因客多而怠慢了相公,王相把手一摆道:无碍,大家难得开心,我也不能置身事外,老夫也来一首(咏竹宋王安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众人都默默念叨,个个无不佩服,无愧是做过丞相的人,有高度有硬度,棱角分明,气度非凡,大家手笔。良久突然爆发出雷鸣般掌声,齐声说:“好!”王相手缕长髯,飘然而去,负手道:我在此大家不自在,老夫先行一步,你们尽情乐吧!
拗相公走后,有人更是放浪形骸,这时旮旯有一人低声道:鄙人有几首咏竹诗,请前辈赐教。众人回眸,只见一著蓝衫后辈腋下夹几幅画,形同乞丐,众人哄堂大笑,来人莫不是郑燮?回答道:是。众说:我等皆高雅之士,此乃官宦之会,你乃潍县小吏,已被削职,怎能融入我们这饭圈?可笑可笑。
郑燮卑微道:请前辈看一看。边说边从腋下取出一叠诗稿第一首: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第二首: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第三首
题画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第四首《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众人并不理会他,少游是高邮人,与郑燮家兴化相距不远,算是老乡,生恻隐之心,上前附耳道,老侄,你风骨太硬,他们岂能容你?你还是去吧!
郑板桥大怒,在青石板上挥笔书下杜子美: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两句诗,掷笔而去,高声言道:难怪杜工部不与尔等为伍,一群只知风花雪月,不识人间疾苦的空谈之辈,真是有辱竹之风骨和高节。言罢,衣袂飘飘,到扬州画竹去了。
我爱竹没有缘由,与生俱来,从我记事时起,见到竹子我就会多看几眼,长大后遇竹更是会伫足凝视,爱抚摩挲一番。我爱竹爱它那清秀而不媚俗的韵味;我爱它正直凛然的不凡气度;我爱它清高孤傲我行我素对世俗居高临下不屑的态度。在物欲横流,污染严重的当今环境下,竹能初衷不改,活得干净纯粹,实在另人折服。网络兴起时我上网网名叫守竹愚公,几年后我退休,上山临竹结一庐,做一个真正的守竹老头,伴竹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