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深圳下一步如何发展民营经济?政府、机构与企业家最关注这些

作者: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11月1日,第三届“深圳企业家日”活动拉开序幕。

当天上午,由深圳市委统战部、深圳市工商联主办的“民营经济·鹏城论坛”上,全市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与政府部门,聚焦“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主题,通过主旨演讲和圆桌论坛,畅谈深圳的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

深圳下一步如何发展民营经济?政府、机构与企业家最关注这些

民营企业是深圳

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冯玲在致辞时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深圳全市商事主体超过370万户,同比增长7.2%,创业密度继续高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深圳坚持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构建完善政策体系。

冯玲强调,民营企业是深圳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终牢固树立企业至上的理念,继续精准高效优质做好各项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推进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助推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对标国际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出更多改革新举措,力争到2025年深圳营商环境水平跻身世界先进城市行列,努力成为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的最佳首选地。

深圳发改委:做好企业家的“服务员”

目前,深圳已进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黄金发展期。会上,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郭跃华介绍了深圳“双区”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取得的重要阶段性进展等内容。他表示,下一步深圳将重点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为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与时尚、生物医药与健康、海洋产业、高端制造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

“深圳是一个创新城市,特别期待企业家能投身到未来深圳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强大势能当中,我们未来发展的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都希望真心倾听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做好企业家的服务员。”郭跃华说。

前海管理局:推出61项举措

为深港企业合作发展注入新动力

会上,前海合作区党工委委员、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从空间、动力、优势、平台等方面介绍了前海改革开放的新机遇。经初步测算,前海扩区后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544亿元,二三产业比例3:7,全域税收718亿元,实际使用外贸49亿美元,常住人口92万人,其中港籍常住人口7745人。

王锦侠表示,前海将会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的计划。目前,前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方案推出61项举措,形成惠港利港政策新体系,为深港企业合作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与此同时,政策上,截至目前,前海已累计减免企业所得税93.38亿元,累计发放个税财政补贴7.4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和一线城市中,目前仅深圳前海对商务服务有税收优惠政策。扩容后,前海比海南自贸港政策更为宽松,仅需在前海注册即可享受优惠。

深圳下一步如何发展民营经济?政府、机构与企业家最关注这些

“深i企”平台注册量突破百万

“就在刚刚我登台的时候,我们的技术人员跟我说平台注册量刚好突破了100万。”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副局长吕哲在论坛上宣布。

会上,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正式发布新版“深i企”。数据显示,“深i企”平台积累的数据已经超过3亿条,各类企业标签14类共计615个,已有46个一级职能单位和487个二级职能单位入驻平台,解决企业诉求近6500条。据介绍,该平台于2020年3月3日正式上线,聚焦于快速收集解决企业当时复工复产中的困难问题,为企业提供金融、社保、用工等25大类诉求响应服务。

解决“首贷难”深圳出实招

“民营小微企业贷款,不用找中介!不用找熟人!直接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局长邢毓静介绍了金融惠企措施。

企业融资难,最难在“首贷”。据介绍,2020年6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率领商业银行深入社区,送政策上门,缓解“首贷难”。截至2021年10月24日,“深入社区稳企业保就业”专项工作小组在全市11区(含深汕合作区)走访了12.35万家企业。其中,有融资需求企业6.62万家,已有3.80万家企业获得授信,金额936.69亿元。

企业家代表:发挥创新优势

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

会上,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熊建明作为企业家代表发表演讲,点赞了深圳一流的营商环境。“我们深切感受到,企业运转顺畅的时候,我们感受不到政府的存在;但是企业一遇到困难,就会发现政府就在身边。”

作为根植深圳的企业,熊建明认为深圳企业家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要发挥企业家创新优势,提高培育创新能力的韧劲,不断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争做“专精特新”企业。

部分内容来源 / 南方+

记者 / 杨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