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巴霍巴利王》技压中国古装片,恳请张艺谋带队学唐僧到印度取经

作者:文学私秘
《巴霍巴利王》技压中国古装片,恳请张艺谋带队学唐僧到印度取经

《巴霍巴利王2:终结》最近走近中国电影市场,再次让我们叹为观止。

当然,最佳的观看方式,是将前一部与第二部一起观看,因为还没有电影像印度电影这样奇葩,表现在《巴霍巴利王2》与《巴霍巴利王1》之间,是一种交叉的关系,两部电影并不是按线性时间顺序发展下来的,这意味着《巴霍巴利王1》与《巴霍巴利王2》里的时间是交错着的,如果没有看过《巴霍巴利王1》,还真的连不上《巴霍巴利王2》里的情节内容。

虽然《巴霍巴利王》上下两集长达五个小时,但是情节并不复杂,像通常的印度电影一样,虽然长达两个小时以上,但是内容都比较单一。

《巴霍巴利王》系列给人的感觉是一种震撼,反衬的是,中国同样的古装片却没有一部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当然,《巴霍巴利王》并不是完美无缺,作为一部宫廷片,电影对中国影视里非常擅长的“宫心计”表现的的确有一些简单,还有一个结构问题,电影也没有设置好。

《巴霍巴利王》技压中国古装片,恳请张艺谋带队学唐僧到印度取经

《巴霍巴利王1》中,以冗长的篇幅介绍了“巴霍巴利王”的儿子长大成人后遇到了一个姑娘,然后在姑娘所在部族的激励下,前去救出自己的母亲,由此开启了他的父亲如何被陷害的历史陈迹,这时候,电影才正式进入父亲“巴霍巴利王”的故事主线。

第二部接着上部没有交待完的主线情节,继续讲述父亲的故事,直到父亲被害死,电影回忆结束,再次延续着第一部里的儿子的故事,向下发展,结局自然是复仇成功。

《巴霍巴利王》技压中国古装片,恳请张艺谋带队学唐僧到印度取经

可以说第一部、第二部的分割有一点“强扭的瓜”的味道,把一个完整的故事掰成了两截,这样的分法,未免太霸道了。

而在表现人物时,也可以看出,一些地方,顾其一、不顾其二,对人物性格的发展流程没有能全部照应到,而且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中,缺乏应有的反应。比如巴霍巴利王来到提婆犀那公主的国家,这时,太后派来军队杀将过来,面对蜂涌来的士兵,巴霍巴利站在心爱的姑娘的立场上,与自己国家的军队展开了殊死战斗。电影里表现巴霍巴利杀得很欢,一点没有反映出他在杀戮自己国家的兄弟们的那种痛苦与犹豫,后来巴霍巴利带着公主回到自己的国家来,也没有遭受这种杀害自己同胞的指责,电影里的民众反而把他视为救命恩人,可以看出,电影没有在总体布局上,设置出巴霍巴利更加富有层次的心理反应。

《巴霍巴利王》技压中国古装片,恳请张艺谋带队学唐僧到印度取经

这使得这部电影里面的人物刻画相对而言是比较简单的,人物的形象也比较单一。

但这恰恰是印度电影的长处,那就是在一种程序化的框架下,使一个人物的个性得到全面地呈现,求其一点,不及其它,反而构成了印度电影的特有的动人处。

而中国导演一拍到古装片的时候,就产生一种不追求一点深度就不罢休的使命感,把古装片拍的不伦不类,令人生厌。中国三大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都曾经有拍古装片的经历,但他们拍摄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夜宴》中,无一不是想表达一点深刻内涵,竭力表现人性深处的阴暗、黑暗与丑陋,而最终遭人唾弃。

《巴霍巴利王》也多少使人想到张艺谋导演的《长城》,其实这两部电影的主题还是有某种相似处的。

《巴霍巴利王》技压中国古装片,恳请张艺谋带队学唐僧到印度取经

在《巴霍巴利王》中,巴霍巴利曾经带领军队,阻挡敌人的进攻,这一点,很像《长城》中的抵挡怪兽饕餮的情节,但两部电影比较一下,高下立判。《巴霍巴利王》把迎战敌人的战斗交待得从容不迫,战斗场面也清晰明了,而《长城》里过分的舞蹈式的卖弄,让影片里的战斗徒增笑耳。尤其不可思议的是,《长城》里的守城的希望,是寄托在以雇佣兵身份亮相的洋人身上,这与《金陵十三钗》中保护女性的希望寄托在洋人身上如出一辙。

至少在《巴霍巴利王》里,我们看到在敌军围困三千重的情况下,展现的是国家自己的英雄,就这一点来说,《巴霍巴利王》的立意的确给张艺谋当了一回老师。同样,影片里的战斗场面能够拍得如此惊心动魄但又富于优美感,也给出了一个电影如何表现暴力场面的新的思路。

《巴霍巴利王》技压中国古装片,恳请张艺谋带队学唐僧到印度取经

这正反映出印度电影已经形成了一种共性的创作路数,这就是印度电影始终把电影作为一种虚拟的存在进行演绎,包括《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以及最近刚刚放映的《起跑线》,实际上,我们发现有一个规律,电影里的人物表演,都不是正常情况下的真实再现,而完全是一种被编导掌控了的艺术化的存在,这构成了印度电影的一种与众不同之处。而之所以印度电影把人物置于一种虚拟的状态下进行演绎,是因为印度电影里有一种完全是虚拟的歌舞场景的顽固性插足,而恰恰是这些看似是歌舞插曲的段落,反过来导致了正常叙事部分,也被影响得虚拟化了。

《巴霍巴利王》技压中国古装片,恳请张艺谋带队学唐僧到印度取经

像《摔跤吧!爸爸》看起来是一个现实片,但影片里的爸爸的吹胡子瞪眼的表情,都带有某种夸张,完全营造的是一种虚拟的生活情境;《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中的猴神大叔也是一根筋的性格,用他的固执,按照自己的思路,一门心思地走下去,完全不顾现实中的干扰与影响。这与《摔跤吧!爸爸》中的父亲的形象,几乎有着相同的背景动机。也就是说,印度电影尽力营造出人物身上的一根筋思维,并把这种思维与现实展开碰撞,从而构成电影的情节主线。

《巴霍巴利王》技压中国古装片,恳请张艺谋带队学唐僧到印度取经

这种一根筋思维加诸在人物身上,形成的结果,就是人物都是匪夷所思地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不顾现实是否存在着条件,都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之路。《摔跤吧!爸爸》中父亲固执于自己的梦想,最终成功了;《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中的猴神大叔一根筋的毛病犯起来,最终把小女孩送回了自己的国家,而他的后果是差一点引发两国争端;《神秘巨星》中的女孩一根筋地执着于自己的演唱之梦,最后终于一鸣惊人,梦想成真。

《巴霍巴利王》技压中国古装片,恳请张艺谋带队学唐僧到印度取经

《巴霍巴利王》里人物的一根筋是什么?我们必须看到,《巴霍巴利王》不是一部政治剧,也不是宫心计的阴谋片,它与印度电影之前在中国引起轰动、激起泪水狂澜的那些影片一样,是一部情感片,细化一步来说,可以说它是爱情片。

因此,这个影片里的一根筋就定位在爱情上面。巴霍巴利王对王位缺乏兴趣,当爱情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宁愿选择爱情,而舍弃天下。电影按照这一主题,合理地描写了巴霍巴利王的全部努力,而电影的疏缺之处,恰恰也是对历史人物的立场站位的照应不周。

这样,《巴霍巴利王》竭力渲染了爱情在人物选择中的至高无上地位,并由此打造了巴霍巴利王的英雄壮举的精神支撑,至于背后的什么阴谋与心计,真不是电影所考虑的。

《巴霍巴利王》技压中国古装片,恳请张艺谋带队学唐僧到印度取经

在爱情“一根筋”主题的作用下,《巴霍巴利王》看起来演绎的都是一种通常意义上的最没有歧议的人类情感,虽然与中国古装片里那种弄晕头脑的深刻主题与阴谋线索相比,有一点太没有深度与技术含量,但这样做的结果,恰恰是与印度电影想达到的让观众获得身心通泰的目的是相一致的。其实能让我们心动、泪流的印度电影,恰恰是没有挑战人们的情感,而是顺应着人类的共性情愫,用最普通人的亲情元素,打造出起承转合的故事波澜。

《巴霍巴利王》里用的正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最惯常的三招,让中国电影望尘莫及。这三招,我还是再次总结一下:

《巴霍巴利王》技压中国古装片,恳请张艺谋带队学唐僧到印度取经

1、用虚拟性展示出生活中不一定存在的执着精神,这种虚拟性与印度电影里潜伏着的歌舞片的根基有关,中国电影不一定学得来,但是,你能不能不要假真实好不好?你看中国电影里,一表现男女在一起,就相互脱衣服,这是一种真实,但能说得上是美好的吗?你能不能在镜头里,表现出一种温情脉脉的爱情浪漫来?这一点的确有必要向印度电影学一学。

2、影片里的战斗场面,也是经过电影虚拟化的,一到交手的时候,电影镜头就会放慢速度,然后看到那种舞蹈般的打斗动作,而中国古装片里的战斗,都追求一种假真实,但是什么也看不清楚。在《巴霍巴利王》里,我们看到箭阵、攻城、破城等等,张艺谋电影里都使用过,但是并没有升华成一种气势美,因为中国电影太注重一种真实,缺乏印度电影里的虚拟化的过滤,《巴霍巴利王》这个电影,它的动作就表明它不想真实,它是艺术化了的演义式的虚拟场景。中国电影用了大场面,但是却觉得气势很小。

《巴霍巴利王》技压中国古装片,恳请张艺谋带队学唐僧到印度取经

3、印度电影始终映射的是人的最普通的情感,即使《巴霍巴利王》这样的宫廷片,它的主题,也是最司空见惯的爱情主题,并且是一个好的爱情故事,从没有人背叛这种情感,质疑这种情感。印度电影里非常注重家庭关系,人物都生活在一个家庭的力场中,并以家庭关系界定人物的内心冲突,这样所演绎的情感世界便能够洞彻天地、俯瞰人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再看看中国电影里,有哪一部电影能够把两代人的亲情关系,作出深刻的感人肺腑的演绎的?表现爱情题材,都把年轻人的父母推到不可见的背景深处。如最近的《后来的我们》,为了减少麻烦,把男一号的母亲给处理到国外去了,女一号的父母直接给处理得没有了,只有男女一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看似叙述很方便,但却背离了中国人都不能或缺的家庭这一维度。

《巴霍巴利王》技压中国古装片,恳请张艺谋带队学唐僧到印度取经

一连串的印度电影让我们持续地刮目相看,甚至有时候觉得,是不是印度电影人情商就高一点?像《巴霍巴利王》这样的影片,看了之后,我们会对中国电影产生一种绝望感,低下头想一想,我们扒一扒能够拍出类似电影的中国导演有几个?几乎一个都扒排不出来。深刻地感到,中国导演确实缺乏这样的人才啊。

所以,最后就开一个玩笑吧,历史上,我们有到天竺去取经的壮举,今天,中国电影也应该步唐三藏师傅的后尘,到印度学习学习拍电影的逻辑、思想与技巧,或许对改变中国电影的劣质现状不无裨益。

《巴霍巴利王》技压中国古装片,恳请张艺谋带队学唐僧到印度取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