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镜汀(1904——1972),名熙曾,号镜湖,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北京,为现当代画坛名家。他自幼喜好绘画,17岁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得金城、陈师曾指授,进而涉猎宋、元、明、清各家,50年代后致力于推陈出新。早年曾在京华美术学院、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后曾任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常务委员、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
吴镜汀擅长山水,取法传统,功力深厚,注重写生,其所作笔墨苍润,意境高深,气韵秀美。他深明“得之于心,以心状物”的中国艺术精神所在,作品屡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及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
此幅作品系吴镜汀仿宋人笔法而作,整幅作品做到了“格体精微,下笔无妄”。画面丰富,景繁而不乱。画中山石形态富于变化,与图中树木、小桥、江水、渔具、小舟、白帆、房屋和人物相映成趣,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动静结合、远近相间,浓淡并蓄、粗细相兼的画图,让观者深切地感受到艺术的生命力、冲击力所在,可谓心师造化之妙品。
吴镜汀在名师金城、贺履之、俞涤凡、萧谦中的指导下,沿着一条由“四王”特别是王石谷入手,间接上溯宋元名家的轨迹,反复临摹历代名作,不断研习,打下了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吴镜汀天资聪明而且十分刻苦,他的作品功力深厚,风格飘逸俊秀。他前半生的作品多以细笔设色,综合运用古人画法,根据自己的体悟,形成了清劲有力的画风。解放后他遍游名山大川,力图以写生求变化,他后期的作品更注重场景气氛的刻画,笔墨着色上绚丽悦目,有时用没骨法,有时用泥金勾勒、金碧罩染,别有一种韵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