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聊斋志异」躺平的人生如何挣到第一桶金(下)

作者:江湖有条鱼巴巴

上一章说到王成因为懒惰,一次次错过商机。而这次,近在眼前的挣钱机会他又能把握住吗?

「聊斋志异」躺平的人生如何挣到第一桶金(下)

图片来自网络

1

店主把王府斗鹌鹑的事情告诉了王成,并将他带去了王府,离开前,他嘱咐道:“如果斗输了就自认倒霉,离开便是。如果斗赢了,亲王肯定要买你的鹌鹑,你不要轻易答应,一切看我眼色行事。”

王成忙答应了。

到了亲王府,前来斗鹌鹑的人乌泱泱挤满了整个王府。过了一会儿,亲王走了出来,坐在殿上,左右侍卫宣布道:“有愿意斗的上来。”立即就有一个人带着鹌鹑上来了,亲王也命人放出了自己的鹌鹑,两只鹌鹑打得羽毛乱飞,不一会儿客方的鹌鹑便输了。接下来又有几人跃跃欲试,都败下阵来。

店主轻轻碰了碰王成,示意他时机到了,两人带着鹌鹑一起上了台。亲王打量了一下王成的鹌鹑,赞道:“不错,眼睛里有怒线,是只擅斗的鹌鹑,不可小看了。”说完让下人取来一只叫铁嘴的鹌鹑。

「聊斋志异」躺平的人生如何挣到第一桶金(下)

2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后,亲王的铁嘴居然输了。亲王有些不服气,又拿出几只更厉害的角色,居然屡战屡败。亲王这回急了,他命人将宫里养的玉鹌鹑取来。

这玉鹌鹑果然一看就知道不是凡鸟,生得“素羽如鹭,神骏不凡”,王成看到后心生怯意,他跪求道:“大王您这玉鹌鹑,看起来就不同凡响,要是伤了我的鹌鹑,便是砸了我的饭碗呀!”

亲王笑道:“你只管放心,要是你的鹌鹑斗死了,我会好好补偿你的。”

王成只得从命。这边刚放出自己的鹌鹑,那边的玉鹌鹑便直接冲了过来,王成的鹌鹑则趴在地上,浑身炸了毛像是一只愤怒的公鸡。玉鹌鹑率先发起攻击,猛地伸头一啄,直击要害,王成的鹌鹑也不甘示弱,展翅跳起使出一招“鲣鸟捕鱼”,两只鹌鹑你进我退,你扑我挡,斗得鸡飞狗跳。

就这么相持了大约一伏时,“一伏时”就是指一天一夜。玉鹌鹑渐渐地开始有些体力不支,左支右拙;反观王成的鹌鹑却越战越勇,攻击的节奏愈发凌厉起来。不一会儿,玉鹌鹑斗败,一身白羽落在地上,窗户上,树枝上,唯独不在自己身上,它一只翅膀耷拉着,狼狈逃窜。

3

周围上千名围观者,都纷纷感叹,羡慕王成养了只好鸟。

亲王命人将王成的鹌鹑带到自己跟前,他拿在手把玩,从鸟喙看到鸟爪,细细打量了一圈后,他问王成:“你这鹌鹑可以卖给我吗?”

王成老实回答道:“小人没有什么固定资产,和我家鹌鹑相依为命,我不愿意卖。”

亲王又道:“我给你个好价钱,让你一夜之间成为中产家庭,这下总可以了吧。”

王成低头思考了半晌道:“我其实不想卖,但如果大人喜欢,又愿意给我一份衣食无忧的产业也是可以的。”

亲王被王成绕得不耐烦了,让他直接报价,王成一开价,顿时惊倒堂下众人,他要一千两银子。

亲王被逗笑了,道:“你是个傻子吧,你以为这是什么奇珍异宝呢,值这么多钱?”

“在大王看来,我家鹌鹑不值那么多钱,可在我看来,它却价值连城。”

“怎么说?”

“小人我带着它去集市上斗,每天都可以挣到几两银子,换来的粮食可以够一家十几口吃饱穿暖,怎么不是价值连城呢?”

“我又不亏待你,给你二百两银子。”

王成摇摇头,亲王又给他加了一百两,王成偷偷看了一眼人群里站着的店主,见他不为所动,便道:“看王爷您实在喜欢,我便减一百两银子。”

亲王生气道:“不卖算了,哪个傻子愿意用九百两换一只鹌鹑?”

王成装好鹌鹑就要离开。

亲王见他真要走,连忙唤道:“卖鹌鹑的,别走,别走!我给你六百两,你肯就卖,不肯就算了。”

王成又偷偷看了眼店主,见他还是神色不变,心中着急。这个价格早就远远超过王成心里的预期价格了,他生怕亲王反悔,连忙道:“这个价格,我实在不想卖。但讨价还价这么久要是还不卖,我也怕得罪王爷您。行,就按照您说的来吧。”

亲王大喜,忙命下人去拿钱。

4

出了亲王府后,店主埋怨道:“我之前是怎么告诉你的,你怎么这么着急就给卖了?再稍微坚持一下八百两银子就到手了!”

王成有些不好意思,回了店以后,他把所有的银两都放在桌子上,请店主自己拿,店主不愿意。王成执意要给,最后店主只好拿了一点作为王成这段时间的饭钱。

王成带着剩余的银两欢天喜地地回了家,到家后,他把自己这一天的遭遇一五一十告诉了家人,又拿出银两庆祝了一番。老太太让王成买了三百亩良田,建了新屋子,又置办了新家具。慢慢地,家里居然又恢复了祖上世家的光景。

老太太每日早起,催着王成督促家里的工人耕地,媳妇督促织布。两人只要稍微偷一点懒便会被老太太责备,好在夫妻两人都很听话,不敢有怨言。就这么勤勤恳恳地过了三年,王成家越来越富有,老太太看着两人的日子终于步上正轨,提出要离开,夫妻两人流着泪苦苦挽留,才把老太太留下来。结果到了第二天早上,两人早起给老太太问安时发现,老太太已不见踪影。

5

这篇故事来自《聊斋志异》之《王成》,虽然只是一篇志怪故事却蕴含了不少蒲老自己对于经商的见解。

比如说他借老太太的口说出“宜勤勿懒,宜急勿缓;迟之一日,悔之已晚!”不仅仅想要表达勤劳的重要性,更重要的一个观点是——掌握做生意的时机,这也是我们现代人常说的“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

又比如说他在文中描述了一位见多识广的店主,深谙经商心理,不管是对市场的把控还是对人性的观察都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王成正是依靠着这样一位会审时度势,拥有经商头脑的人,才把握住时机,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再回顾蒲老的一生,始终郁郁不得志,只能屈居于大户人家做家庭教师。每年的工资还不到八两银子,而一只鹌鹑却相当于他七十多年的工资,很难说这是一种讽刺,还是蒲老的一段异想天开。

尽管,他在文中始终强调王成是因为本性善良才得老天怜悯,但这世间如王成一般懒惰的人不多,如他一般善良的人应该也不少。至于为什么他们没办法成为王成,大概他们离王成之间还差一位厉害的祖母吧。

聊斋志异 - 王成(下)

因告以故,导与俱往。嘱曰:“脱败,则丧气出耳。倘有万分一,鹑斗胜,王必欲市之,君勿应;如固强之,惟予首是瞻,待首肯而后应之。”王曰:“诺。”

至邸,则鹑人肩摩于墀(chí)下。顷之,王出御殿。左右宣言:“有愿斗者上。”即有一人把鹑,趋而进。王命放鹑,客亦放;略一腾踔(zhuō),客鹑已败。王大笑。俄顷,登而败者数人。主人曰:“可矣。”相将俱登。王相之,曰:“睛有怒脉,此健羽也,不可轻敌。”命取铁喙者当之。一再腾跃,而王鹑铩羽。更选其良,再易再败。王急命取宫中玉鹑。片时把出,素羽如鹭,神骏不凡。王成意馁,跪而求罢,曰:“大王之鹑,神物也,恐伤吾禽,丧吾业矣。”王笑曰:“纵之。脱斗而死,当厚尔偿。”成乃纵之。玉鹑直奔之。而玉鹑方来,则伏如怒鸡以待之;玉鹑健啄,则起如翔鹤以击之;进退颉颃(xié háng),相持约一伏时。玉鹑渐懈,而其怒益烈,其斗益急。未几,雪毛摧落,垂翅而逃。观者千人,罔不叹羡。

王乃索取而亲把之,自喙至爪,审周一过,问成曰:“鹑可货否?”答云:“小人无恒产,与相依为命,不愿售也。”王曰:“赐而重值,中人之产可致。颇愿之乎?”成俯思良久,曰:“本不乐置;顾大王既爱好之,苟使小人得衣食业,又何求?”王请直,答以千金。王笑曰:“痴男子!此何珍宝,而千金直也?”成曰:“大王不以为宝,臣以为连城之璧不过也。”王曰:“如何?”曰:“小人把向市廛(chán),日得数金,易升斗粟,一家十馀食指,无冻馁忧,是何宝如之?”王言:“予不相亏,便与二百金。”成摇首。又增百数。成目视主人,主人色不动。乃曰:“承大王命,请减百价。”王曰:“休矣!谁肯以九百易一鹑者!”成囊鹑欲行。王呼曰:“鹑人来,鹑人来!实给六百,肯则售,否则已耳。”成又目主人,主人仍自若。成心愿盈溢,惟恐失时,曰:“以此数售,心实怏怏;但交而不成,则获戾滋大。无已,即如王命。”王喜,即秤付之。成囊金,拜赐而出。主人怼曰:“我言如何,子乃急自鬻(yù)也?再少靳之,八百金在掌中矣。”成归,掷金案上,请主人自取之,主人不受。又固让之,乃盘计饭直而受之。

王治装归,至家,历述所为,出金相庆。妪命治良田三百亩,起屋作器,居然世家。妪早起,使成督耕,妇督织;稍惰,辄诃(hē)之。夫妇相安,不敢有怨词。过三年,家益富。妪辞欲去。夫妻共挽之,至泣下。妪亦遂止。旭旦候之,已杳矣。

异史氏曰:“富皆得于勤;此独得于惰,亦创闻也。不知一贫彻骨,而至性不移,此天所以始弃之而终怜之也。懒中岂果有富贵乎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