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沙漠王子乌姆鲁勒·盖斯

作者:海峡网络

乌姆鲁勒·盖斯(约公元500-540年)是阿拉伯贾希利叶时期(也叫蒙昧时期,指从公元5世纪末到伊斯兰教出现以前的这段时间)的著名诗人。他诗才横溢,被认为是阿拉伯传统诗歌的创造者。在阿拉伯文学史上有“诗坛宗匠”、“情诗圣手”之称。

阿拉伯人每年要到麦加朝觐克尔白神庙(中国称为天房),朝觐前,要举行赛诗会。诗人们聚在一起,用古莱西部落的语言,朗诵自己的作品;随后进行评比,由名诗人仲裁;将获得优胜的诗用金水抄写在麻布上,挂到“克尔白”神庙墙上,就像一串明珠悬挂在脖子上,人们称它为“悬诗”。有7首悬诗被认为是阿拉伯诗歌的不朽杰作,而排在七大悬诗之首的就是乌姆鲁勒·盖斯的作品。

乌姆鲁勒·盖斯的这首诗,长达82节,具有其他悬诗所未能达到的广泛声誉。阿拉伯人,特别是古代的阿拉伯人,都把它视为创作与审美的标准。开篇的第一节诗:“请停步和我一起哭泣,以怀念我的情人和家园”,多少年来,以其古朴的风格、真挚的感情、铿锵的音律,一直震撼着阿拉伯人的心灵。甚至,当人们在评价某一妙句时,往往会说:“哦,这恰似 “请停步和我一起哭泣'一样美!”

乌姆鲁勒·盖斯出生于阿拉伯半岛纳季德地区,原籍也门,是当时统治阿萨德部族的肯达国国王侯吉尔·本·哈里斯的王子。由于出身豪门,生活奢华,所以早年的诗多表现游乐嬉戏、饮酒狩猎及情场艳遇的内容。后因放纵无度,被父亲逐出宫门。诗人遂与一批青年结伴,从叙利亚地区到也门南部四处流浪。沿途纵马田猎,吟诗弹唱,饮酒作乐,成为一名沙漠 王子。

对于肯达国的统治,阿萨德部族逐渐产生了不满情绪,停止交纳赋税,并多次发动叛乱。最终,杀死了国王侯吉尔·本·哈里斯,肯达国也随之解体。

父亲被杀以后,乌姆鲁勒,盖斯满怀悲愤,蓬头垢面,发誓要为父亲报仇。他在一首诗中写道:“幼时,我娇生惯养,虚度年华;现在,我身负重任,要讨还血债;今日酒意未消,明天不再酩酊大醉;今日再饮一次酒,明天开始新生涯。”从 此,他滴酒不饮,奔波求助于许多部落,虽也曾战胜过几次阿萨德人,但终因势单力孤而未能恢复父亲的大业。后来,他还到君士坦丁堡,向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求援,但他的努力没有结果,在回国途中因身患皮肤恶疾,于540年病逝于安卡拉。

乌姆鲁勒·盖斯悬诗的内容,共分凭吊遗址、寄托哀思,描述艳遇、吟唱爱情和歌颂自然,披露心境三部分。他的诗句,时而像淙淙泉水般宁静地流淌,时而又如汹涌山洪那样悲愤地轰鸣。他的诗是沙漠王子的情歌,流浪男儿的苦吟,末代君主的咏叹。

他悬诗中有关爱情的段落,具有一种为历代诗人所模仿的独特风格,那就是大胆、直率、热情奔放。诗中的情人,名叫欧奈宰,又名法特玛。据说,一日,欧奈宰和几位少女一起外出,途径珠儿珠儿泉,便脱去衣衫,下水沐浴。盖斯尾随而来,收起姑娘们的衣裳,喊道:“要衣服的,快过来拿!”姑娘们谁也不愿走出水面,只得挨到天黑以后,才悄悄过来取衣。但欧奈宰依然留在水中,央告道:“请你把我的衣服扔过来吧!” 盖斯仍然不允,姑娘们一拥而上,围住盖斯责打,欧奈宰这才乘机取回衣服穿上。盖斯遂宰了自己的坐骑,烤好驼肉让姑娘们分食。吃罢,姑娘们将盖斯骆驼背上驮的物品,分别装在了自己的骆驼上。盖斯则钻进了欧奈宰乘坐的驼轿,向她求爱······

这则传说自然已经经过了加工,盖斯在他悬诗中的第10-15节里这样写道: 在珠儿珠儿泉畔的那天, 与姑娘们共享了良辰美景。 那天曾为她们宰杀我的坐骑, 妙啊,杂物便由她们的骆驼载承。 姑娘们分食亦瘦亦肥的驼肉, 肉块似素娟镶着一缕缕红缨。 那天我挤进了欧奈宰的驼轿, 她说:哎哟,你莫非让我步行? 因两人这驼轿已歪向一边, 下去,盖斯,别折了我骆驼寿命! 我说:走吧,你尽管松开缰绳, 别赶我,且让我采花撷英······ 由于乌姆鲁勒·盖斯是蒙昧时期最著名的诗人,所以人们围绕他编织的故事也很多。关于他被父亲逐出宫门的经过,人们是这样说的:侯吉尔·本·哈里斯听说了珠儿珠儿泉边所发生的事后,勃然大怒,召来属下拉比阿命令道:“将这逆子杀了,挖出他的眼珠来见我!”

拉比阿奉命执行完毕,用托盘呈上一对眼珠。国王见了,痛悔不已,哭道:“天哪,但愿我能收回成命!”

这时,乌姆鲁勒·盖斯便走进门来晋见父亲。原来,拉比阿杀的只是一头小羚羊。国王宽恕他后,禁止盖斯继续做诗。盖斯却依然我行我素,终于被父亲赶出了宫门。

关于为父亲复仇之事,又有这样的传说:盖斯在流浪途中,正与一游伴席地对弈,突然有人来报, 他父亲已被杀害。只见盖斯声色不动,待对手棋子落定后,才 长叹一声道:“少年时被他逐出宫门,长大后却还是要我为他 复仇啊!好,今日一醉方休,明朝滴酒不进。正是:今日且醉 酒,明朝写春秋!”

说罢,连饮7杯。酒醒后,立下重誓,不达复仇目的,不食肉,不饮酒,不抹香脂,不近女色。

有人指出,这段故事也是后人编造的。因为,与盖斯同时代并目睹了那场阿萨德人与国王侯吉尔战斗的诗人欧贝德·本·阿卜拉什,在写给盖斯的一首诗中说:“若不是你逃得快,绝难免他人之灾。”诗人描写了肯达王如何被阿萨德人所击败,盖斯如何谎称在战斗中也杀死了几个阿萨德的头人等。这说明,盖斯当时就在父亲身边。

关于盖斯的死,还有一段后人所编的精彩故事。故事说:盖斯求助于一些部落未果,只得到君士坦丁堡查士丁尼大帝那儿去搬救兵。查士丁尼当时正想用叙利亚地区的迦萨尼人或阿拉伯半岛中部的贝杜因人扩大罗马帝国在那一地区的势力,便答应帮助盖斯。

而君士坦丁堡内部,也有一些反对派,他们认为盖斯不足以信赖,并向查士丁尼列举了盖斯利用他的好客趁机勾引公主的行为。也有的说,公主在盖斯与查士丁尼一起人浴时前来窥视,便坠入情网,两人有了苟且之事。

查士丁尼听后勃然大怒,在送走盖斯后,又派部下追送去一件金丝绣花外衣和一封信。信中说:“送去朕所穿的一件外衣,以示褒奖。收到后务必穿上,自有吉祥。安抵盼复!”

盖斯收到后,欣喜异常,立即穿上了这件衣服。不想,衣服是浸透了毒汁的。毒液浸身,盖斯这才因皮肤患疾而亡。

死前,盖斯见到阿西卜山麓有一座公主墓,便吟诗道: 哦,芳邻,相见之时已逝, 我将在阿西卜入坟。 哦,芳邻,同在天涯飘零, 异乡人相处一家亲。

还有一个插曲。据说,盖斯在去君士坦丁堡途中,曾将自己的一副金甲存放在一位名叫赛茂埃勒的寨主家中。盖斯死后,希拉国王遣将来取。赛茂埃勒拒不交出,说: “受人之托,不能毁约。不见故人信物,不能转交他人。” 不想,那将官擒住他儿子,以死相威胁。眼见他挥刀砍掉了儿子的脑袋,赛茂埃勒依然毫不摇。“似赛茂埃勒般守信”便成了一个著名成语。

学者们查遍史书,发现绝无提及盖斯赴罗马搬兵之事。在希腊的史籍上,曾提到过一个在波斯王属下的阿拉伯王子,也叫乌姆鲁勒·盖斯。但他是赖赫米人,而不是肯达人。他们指出,当时叫乌姆鲁勒·盖斯的王子,不下几十人,难免张冠李戴。

无论围绕乌姆鲁勒,盖斯的故事编织得多么离奇,他的那首悬诗却真真切切地流传了下来,至今仍似珍珠般闪烁着光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