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袁世凯命丧“皇权”01 私欲熏心02 各怀鬼胎03 逢场作戏04 草草收场

1916年6月6日北京各机关接到通知要下半旗致哀。是谁去世呢?排场这么大,不是别人,正是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根据官方的讣告,袁大总统是死于尿毒症。

袁世凯命丧“皇权”01 私欲熏心02 各怀鬼胎03 逢场作戏04 草草收场

相较于病死这种官方的说辞,民间似乎并不买账,关于他的死可谓是众说纷纭,说什么的都有。有说贪恋女色而死的;有说吃补品太多而死的;还有说袁世凯家族短命基因导致的,其他逸闻野史的说法就更是五花八门。不过比起这些说法,更多人愿意相信袁世凯是气死的。似乎只有在大家的唾骂声中死去才是袁世凯该有的下场。

袁世凯之所以遭大家唾弃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袁世凯晚年逆历史潮流而动,复辟称帝。直到今天,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里,袁世凯依然是被定义为“独夫民贼”、“窃国大盗”,那么袁世凯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复辟称帝呢?故事还得从民国三年(1914年)说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1 私欲熏心</h1>

1914年,袁世凯的个人声望和权力都达到了人生的顶峰,这里简举两个例子。

首先,政府有钱了,跟前两年那种需要靠借钱维持的窘境比起来,这一年的情况好多了,甚至达到了收支平衡的程度。与此同时,袁世凯做了一件大好事,统一货币,铸造了“袁大头”。这是民国最受欢迎的货币,也是袁世凯政权达到极盛的象征。它的生命力超乎想象,尽管袁世凯本人在1916年就去世了,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袁大头在中国的流通,甚至直到1953年,袁大头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可以说,袁大头跟民国是相始终的。

袁世凯命丧“皇权”01 私欲熏心02 各怀鬼胎03 逢场作戏04 草草收场

其次,袁世凯为民国守护了领土。辛亥革命之后,俄国积极策划外蒙古独立,此事被袁世凯遏止了。1915年6月,中、俄、蒙在恰克图签订《恰克图协定》,袁世凯册封第八世哲布尊丹巴为呼图克图汗,并赦免独立运动人士,作为交换,外蒙古取消独立实行自治,可惜这份功劳被后人无视了。

除了国家呈现了繁荣景象,袁世凯的个人权力也达到了顶峰。1914年5月,袁世凯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当年12月又颁布了《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以连选连任,可以指定继任者。

可以说,袁世凯这个总统和皇帝几乎可以等同,他似乎犯不着倒行逆施复辟称帝,不少人也把袁世凯称帝归咎于众人的怂恿,这就有点替他洗刷污名了。如果袁世凯本人没有称帝念头,以他的实力断然没人能威逼他称帝。可见袁世凯是有称帝想法的,原因可能有四:

一是权欲膨胀,从小站练兵开始,袁世凯就着手培养自己的亲信军事力量,十余年间一手带出强大的北洋军,除了袁世凯本人,再无人可以指挥的动。正是北洋军的鼎力支持,他才登上大总统的宝座。而当年忠心不二的部下,如今手握重兵,跟自己也开始离心离德,这让袁世凯一直很不安。他想让军队只听命于自己,而不是天下人的民国。

袁世凯命丧“皇权”01 私欲熏心02 各怀鬼胎03 逢场作戏04 草草收场

二是国家需要,当时民国初创,地方势力蠢蠢欲动,只是慑于北洋军的强大而输诚效忠。政府内部党派林立,政策难以推行,袁世凯虽名为总统,却很难施展拳脚。国家需要一个强力政权,显然皇帝比总统更有优势。

三是“大势”所趋,当时西方列强,如英国、德国、俄国都采用的是君主立宪制,就连日本也在明治维新之后走上了君主立宪道路,国运蒸蒸日上。中国搞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老百姓早就习惯有个皇帝了。与此同时,袁世凯的“外国朋友”如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日本天皇也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日本天皇还许诺,如果袁世凯称帝将给予援助。

四是“舐犊情深”,毕竟当了皇帝,天下就变成袁家的天下了,自己百年之后,子孙就顺理成章地做皇帝。

看起来,称帝似乎合情合理,但袁世凯忽略了最大的现实——国情。清朝末年也曾进行过君主立宪改革,结果是行不通,清政府也在改革中灭亡了。中国人民推翻清政府不是要再建立新王朝,而是要彻底消灭封建帝制,建立属于人民的民国。

袁世凯想当皇帝虽有一些客观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私欲的一厢情愿。1914年冬至,袁世凯身着十二章衮服(古时皇帝在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等重大庆典活动穿的礼服)到北京天坛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称帝之野心已昭然若揭。

袁世凯命丧“皇权”01 私欲熏心02 各怀鬼胎03 逢场作戏04 草草收场

自从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事情的发展就不再受袁世凯掌控了,复辟称帝成了一块肥肉,蝇营狗苟蜂拥而至,大家各怀鬼胎,各取所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02 各怀鬼胎</h1>

说起怂恿袁世凯称帝,估计大家最先想到是他的“坑爹”儿子袁克定。作为长子,袁世凯一旦当了皇帝,他就是太子,未来的皇帝。因此,鼓动袁世凯称帝,袁克定最为卖力。

袁世凯命丧“皇权”01 私欲熏心02 各怀鬼胎03 逢场作戏04 草草收场

袁克定

袁克定知道袁世凯经常会看名为《顺天时报》的日办报纸,他抓住这一点,找了一批写手专门去伪造报纸,只要是原文中有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内容都删掉,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袁世凯看到的是由袁克定为其私人订制的假报纸。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袁世凯最终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大发雷霆,叫来袁克定就是一顿毒打,骂他“欺父误国”。知子莫若父,对袁克定的能力袁世凯还是保持清醒的,因为大总统是有权指定继任者的。袁世凯死后,众人打开他留下的继任者名单(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其中并没有袁克定的名字。

光靠袁克定,自然是不足以忽悠袁世凯的,不然就太低估袁世凯的能力了。而实际上对袁世凯复辟助力最大的当属“筹安会”,这个团体在1915年8月由杨度串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发起成立。这六个人还有个雅称,“筹安会六君子”。他们打着“学术团体”的招牌,实则是伪造民意,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制造舆论。在这六人之中又数杨度最为卖力。

袁世凯命丧“皇权”01 私欲熏心02 各怀鬼胎03 逢场作戏04 草草收场

杨度

1915年4月,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文中说“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此文甚合袁世凯的心意,并称之为“至理名言”。当年8月,杨度发起组织筹安会,自任理事长,主张君主立宪,为袁世凯称帝鼓吹。袁世凯对其也恩宠有加,并亲自赐匾题字,称他为“旷代逸才”。

筹安会成立以后,袁世凯称帝的步伐明显加速了,各地纷纷成立“请愿团”,当时北京城内的称帝请愿团极多,各行各业都有,像什么学生请愿团、商人请愿团,甚至连乞丐请愿团、妓女请愿团都有。一时间真是举国无人不拥袁,可见天下民意汹汹。

陶醉在汹汹民意中的袁世凯似乎忘乎所以,他真的以为称帝是万民所向,大势所趋,此时的他已经完全听不进任何杂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03 逢场作戏</h1>

在举国拥戴袁世凯称帝的假象下,也难掩反对之声。除了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外,反对最强烈、影响最大的要属曾经的维新派领袖梁启超了。

袁世凯命丧“皇权”01 私欲熏心02 各怀鬼胎03 逢场作戏04 草草收场

梁启超

1915年9月3日,梁启超在《京报》上发表了一篇名叫《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的万言长文,立马引起轰动。文章毫不客气地指出:“君主在国民心中已经毫无之前的神圣。倘若再返帝政,岂不是从猪圈中将木偶泥雕重新取回?失败是必然的。”不仅如此,文章还讥讽袁世凯言行不一、举止不定。梁启超的嬉笑怒骂,不仅将杨度之流的声誉摔入谷底,就连袁世凯也被说得几无面目见人。据说,袁世凯知道梁启超有此雄文,曾派人以二十万元的价格购买,不让其发表,但被梁启超拒绝。

不过梁启超毕竟是个知识分子,只能逞口舌之快,而让袁世凯放心不下的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军政大员们,诸如跟随他多年的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等。原本这些人还有希望竞选个总统当当,可一旦袁世凯称帝,自己只能一辈子做奴才了。另一方面,如今的他们手握大军,权重一时,这早已引起了袁世凯的猜忌,而且袁世凯本人就是靠培植自己的军队一步步走到总统之位的,更明白手握大军的利害。因此双方渐渐地离心离德,表面上仍一团和气,私下则互相提防。

当冯国璋听说袁世凯想要称帝之后,很是恼火,他决定面见袁世凯,当面问个清楚,以便规劝一下老上司。

袁世凯命丧“皇权”01 私欲熏心02 各怀鬼胎03 逢场作戏04 草草收场

见到袁世凯后,两人相互寒暄一番,冯国璋先试探性问道:“坊间传言大总统欲改行帝制,请预先秘示,地方好着手布置。”袁世凯答道:“华甫(冯国璋,字华甫),你我都是自己人,连你都不懂我的心事吗?”其后袁世凯又做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解释,无外乎其子嗣中没有合适的继任者,自己也不愿意儿孙背负生在帝王家的风险,总之一句话,自己复辟称帝,实在是没有必要。

为了保险起见,冯国璋又找到老友张一麟,这位袁世凯的机要幕僚拍着胸脯担保:“即使有人(暗指杨度等人)想立开国之功,大公子想做皇帝,老头子也不会这么傻!”

不得不佩服袁世凯的演技,冯国璋竟信以为真,还对外声称袁世凯没有称帝想法。除了冯国璋,袁世凯对段祺瑞、徐世昌也是逢场作戏,丝毫没有表现出称帝的想法。结果很快他们就被打脸了,原来袁世凯根本没把他们当“自己人”啊。

为了达到理想效果,袁世凯还惺惺作态,对筹安会进行复辟帝制活动予以委婉批评,表示改行帝制“不合时宜”。不过这场精心准备的复辟称帝大戏却在一开场就遭遇了抵制,这恐怕也是袁世凯始料未及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04 草草收场</h1>

1915年12月12日,在国会、高校、民众请愿团、筹安会和各省国民代表的推戴下,袁世凯最终接受皇帝的尊号,从这一天起,袁世凯就不再是中华民国的总统,而是中华帝国的皇帝了,他还准备把1916年定为洪宪元年,行君主立宪政体,把总统府改为新华宫,并拟定了《新皇室规范》:

亲王郡王可以为海陆军官,但不得组织政党,并担任重要政治官员,皇室亲属不得经营商业,与庶民争利。

永废太监制度。

永废宫女采选制度。

永废各方进呈贡品制度。

或许,袁世凯想做一位好皇帝,但是历史没有给他机会。就在袁世凯复辟后的13天,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向全国发出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首先举起反袁的大旗,护国运动爆发。次年1月1日,云南军政府发布讨袁檄文,历数袁世凯二十大罪状,号召全国军民共同讨伐袁世凯,保卫共和民国。

袁世凯命丧“皇权”01 私欲熏心02 各怀鬼胎03 逢场作戏04 草草收场

本来云南只是边僻一隅,坐拥“北洋六镇”的袁世凯并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不过形势的发展却出人意料。蔡锷等人率领的护国军把北洋军打得节节败退。不仅如此,之前看似平静的局面也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攻打云南的计划失败了,广东、山东等地北洋军也遭到打击。更让袁世凯感到担忧的是,心腹大将冯国璋、段祺瑞,此时也演技在线,一个称病在家,一个隔岸观火,装聋作哑。

万般无奈之下,1916年3月22日,一天安稳的皇帝也没有做过的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但仍居大总统位,前后持续83天的复辟闹剧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袁世凯原本以为取消帝制,局面还能回到以前,但是覆水难收,取消帝制已经难以平息国内讨袁的声浪,让袁世凯下台成了新的民意。之前拥戴袁世凯称帝的亲信此时也露出了本来面目,他们见袁世凯大势已去,也开始倒戈反袁。这其中对袁世凯打击比较大的是四川将军陈宧、陕西镇守使陈树藩和湖南将军汤芗铭。据说袁世凯死后,北京一家中药店曾贴了一副妙联: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六君子”在中医里,指的是“人参、甘草、白茯苓、白术、陈皮、半夏”六味中药,这里暗指筹安会杨度等六人。二陈汤”原本是指半夏和橘红,这里指陈宧、陈树藩和汤芗铭三人。

就这样,尝到了众叛亲离滋味的袁世凯加之重病在身,内外交攻之下,气恼成病而死。

因为“民意”汹汹,袁世凯圆了皇帝梦,又是民意汹汹,袁世凯遭举国声讨,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真是成也民意败也民意,只是袁世凯这一跟头栽下去就再难站起来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