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楚王,不好细腰……
沈国冰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虽然绝后混乱却也空前活跃的耀眼时期,那就是春秋和战国。
春秋,延续294年;战国,延续254年。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历史一脚从春秋迈进战国。时间跨度548年的春秋、战国,秉承纷争乱世,启接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中原地区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列国图强的图强变法交相辉映,名士纵横捭阖,宿将战场争锋,“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闪耀登场,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英雄人物,塑造了帝制中国的初型。
这些雄才大略的英主中,有一个王,他注定了会成为不衰传奇。
1.一鸣惊人
公元前614年,这一年对于楚国来说,是一个悲伤的年份。这一年,楚国的王,楚穆王死了。
次年,公元前613年,按照礼制,楚穆王的大儿子熊旅承袭了楚王之位,当上了楚国的新王。
他就是楚庄王。
历史皆有定数,他是楚国第22任王,在位22年。
公元前613年,这一年对于楚国来说,又是一个特别值得欣喜的年份。因为新王已经顺利选出,楚王后继有人,实则国家之幸事!
显然,公元前613年这一个楚国的标志性年份,对于楚国来说,值得庆贺的,绝不仅仅只是国家后继有人那么简单。
因为,一位功勋盖世、名震诸侯的王,就要诞生了。
当然,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从一开始,楚国举国就没有几个人看好那个后来成为庄王的年轻人。
且不说,他还没有成为庄王之前的差劲表现了。
他成为庄王之后,更是让满朝文武差点跌掉下巴!白天打猎,晚上喝酒,歌舞升平,醉生梦死。如果有哪个大臣来向他汇报工作,他就是把鞋子脱下来,砸向那个大臣。
他当王的一年后,他的差劲表现就在诸侯国传播开了。
晋国一看有机可乘,就把几个一向和楚国关系很好的诸侯国拉拢到自己身边,还订立了盟约。朝内大臣们排队去向正在喝酒享乐的庄王陈述这件事情对于楚国国家的利害安危,庄王干脆把两只鞋子都脱下来,砸向群臣……
更过分的是,庄王还下了一道命令:今后,敢再有劝谏者,降三级!明知故谏者,拉出去直接砍了!
此令一出,让很多怀有报国壮志、正直的朝臣心灰意冷。朝中一批原本心怀不轨、结党营私、贪腐渔利的官员喜形于色、奔走相告,投庄王所好,拍马溜须、阿谀奉承,无所不用其极。
如是,三年。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决心以死去谏庄王。
庄王正在喝酒,见伍举前来,问道:你来干吗?
伍举不卑不亢:大王,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才疏学浅,猜不出来。大王学识渊博、文武双全,请您赐教。
庄王一听,不是来劝谏的,笑着说:那你说来听听。
伍举说:楚国的山上,有一只大鸟,身形矫健,身披五彩,样貌堂堂,文武双全。原本,大家对这只鸟寄予厚望。但这只鸟在那里一停三年,不飞也不鸣叫,毫无斗志,毫无作为,令人失望透顶,这只鸟空有其表,大家恨不得拔光它光鲜的羽毛,烹而食之!大王,这是什么鸟?
庄王说,伍举呀,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回去吧,大家的心情我一直都明白,只是时机尚未成熟!
没过多久,庄王突然奋发,像换了一个人。斩掉一大批贪腐高官,免掉一批不作为干部,提拔和重用一大批正直、能干、敢担当作为的官员,朝野内外为之震动,举国上下焕然一新。庄王日夜操练兵马,严格训练军队,重用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将领。一战,收复南方诸地。再战,打败宋国。又战,所向无敌,一路打到周都洛邑附近。
2.问鼎中原
那个时候,庄王不过25岁。
25岁的庄王,年轻气盛,热血奔流。在他的心中,早已规划出一幅宏伟蓝图,他要引领着楚国崛起,一飞冲天,争当中原霸主。宏图伟业,在年轻而有雄才的庄王面前铺展开来。
公元前607年,也就是庄王当王的6年之后,庄王率领楚国大军一直打到洛邑郊外。
天下诸侯心里都清楚,这是庄王向周王室炫耀武力,意图明显。
周定王很是惊恐,不知庄王欲意何为。于是派出大臣王孙满前来打探和交涉。
庄王陪同王孙满检阅了楚军。但见排兵列阵,来回驰骋,旌旗招展,战马嘶鸣,好不威风。
检阅完之后,年轻好胜的庄王,开口向王孙满问了一个问题。
这一问,从此被载入史册。
庄王问:我听说,九鼎大小不同、重量不同、形态各异,你能告诉我这九鼎中最大的鼎有多重吗?最小的鼎有多重吗?
这就是著名的“问鼎中原”。
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铸造出九个青铜大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九鼎成为夏朝的镇国之宝。
商朝时,作出严格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进而成为国家传国宝器。
因而,庄王向王孙满问九鼎的大小、轻重,属于大逆不道,显示出庄王想取周王而代之的野心。
王孙满面向庄王,讲了这样此后让庄王铭记终生的一番话:庄王啊,周王室现在虽然衰微,受到诸侯轻视,但是周王室的气数还不当尽。作为臣子,忠诚是第一位的。治理国家,最主要的是看品德修养,最关键的是看是否体恤和爱惜老百姓,最重要的是要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和认同。至于九鼎的大小、形态、重量,与这些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啊!
庄王听了王孙满的一席话,沉默不语,感到十分羞愧。于是,从洛邑郊外撤兵回到了楚国。
3.摘缨会
庄王刚即位那时,根基不稳,权臣斗越椒把持朝政,因而难有作为。
三年后,庄王一举平定了斗越椒之乱,牢牢地掌控住了王权。
于是,庄王大宴群臣庆功。
在那晚的饭局上,庄王异常开心,把盏言欢,开怀畅饮。
宴会高潮迭起之时,庄王的宠妃许姬来给群臣斟酒。那许姬,身材曼妙、裙裾飘飘,长发高束、香气袭人,乃女神也。当许姬缓步进入宴会现场时,她的光环和气场,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全场。
当许姬给一员武将斟酒时,许姬和他离得很近,她身上散发出来的独特气息,立刻将他笼罩。这员武将一时难以把持,情不自禁,伸出手抚摸了她。许姬恼怒异常,顺手将他头盔上的冠缨摘走,向庄王哭诉。按律,这员武将当斩。
怒火在庄王心头翻滚,但他很快冷静下来。他心里在想,今天晚上能来参加饭局的武将,都是自己忠勇的部下,只要他一声号令,所有人都会冲锋陷阵、死不足惜。酒后失态,在所难免,似乎情有可原。
于是,庄王满面春风,站起来,大声说:今天寡人高兴,在座的所有武将都把冠缨摘掉,关掉烛火,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几年以后,庄王伐郑。两军对阵,反复冲陷。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庄王被陷重围。生死攸关,性命危急。
突然,一骑杀出,纵横无人能挡,拼死救出庄王。战后,庄王非常感动,准备厚赏此人。这员武将却跪倒在地,告诉庄王,他叫唐狡,他就是宴会上那个非礼许姬之人,感念庄王宽广心胸和不杀之恩,才以命相搏,救庄王于绝境。
想来,庄王的这些不朽传奇,令人思怀。
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在复杂的形势下,他采取了以静观动、以感辨奸的对策,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于是,庄王三年韬光养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他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任用循吏孙叔敖为令尹,修筑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芍陂(今天的安丰塘)。
万前进 摄
从庄王身上,我们看到了他虚心听取劝谏、从善如流的品格,只要他人劝谏的有道理,即便是他心仪的心爱之物,无论是“九鼎”还是“绕梁”古琴,抑或奢华生活,他都会断然舍弃。从庄王身上,我们看到了他重用正直贤能有才干的忠臣,毫不手软惩治奸佞之人,即便是王公贵戚也绝不姑息、无有例外。
他明白,作为王,自己的修为品德是第一位的。
他明白,作为王,自己必须拥有宽广的襟胸。
他明白,要想成就霸业,必须选贤用能,重用那些有本事的人。
在庄王的任上,楚国实现了强国梦想。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还因而奠定了楚国能够成为和“六强”逐鹿中原的“战国七雄”之一。
他是庄王,不好细腰……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责编 童飞飞 实习生 方梅
初审 孙继奎
终审 沈国冰
▼
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