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把课堂“搬”进荷园!洪湖公园与洪湖小学共建劳动科技实践教育基地

荷花能否在冬日里盛开?水质净化的全过程是怎样的?如何通过“小手拉大手”保护身边的环境?这些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项目,随着深圳市洪湖公园与洪湖小学共建劳动科技实践教育基地的揭牌,将陆续在洪湖小学师生和家长当中展开。

10月31日上午,洪湖公园与洪湖小学共建劳动科技实践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洪湖公园聚荷园举行。该教育基地致力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通过园校携手,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

把课堂“搬”进荷园!洪湖公园与洪湖小学共建劳动科技实践教育基地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基地揭牌仪式在洪湖小学学生声情婉转的《诗经》诵读表演中拉开序幕。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梁治宇,罗湖区教育局局长殷刚,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陈亚桥,笋岗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刘承,笋岗派出所副所长康昆、深圳市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项目书记刘盛翔、洪湖公园园长宾勇光、洪湖小学校长罗超海等出席仪式。

罗湖区教育局局长殷刚在致辞中,首先代表罗湖区教育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支持罗湖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他特别提到,近年来,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洪湖公园在做好公园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园的育人功能,积极主动拓展服务,与学校共同打造自然教育空间、阅读书吧空间等一系列平台,为市民和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成长空间。

罗湖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厚植劳动情怀、促进全面发展等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抓手,也是文明城市创建和建设'湾区枢纽、万象罗湖'的必由之路和应有之义,”殷刚表示,洪湖公园与洪湖小学的共建基地挂牌仪式,是罗湖大力推广劳动实践教育的缩影,它对加强学生劳动、科技、实践教育,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把课堂“搬”进荷园!洪湖公园与洪湖小学共建劳动科技实践教育基地

殷刚还对洪湖小学在自然科学探究和“荷”文化实践教育这两方面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洪湖小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热爱劳动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让劳动光荣的精神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

笋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承在致辞中说,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表达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承诺,更肩负着实现国家教育理想、推进社会进步的责任。他认为此次挂牌是由学校、公园发起的“自下而上”式的合作,既解决了学校教育场馆不足的问题,又把家、校、社紧密的结合了起来,为校园提供了广阔的课程教育空间。

“聚荷园最早是洪湖公园里的一个苗圃场,里面齐聚了300多种荷花种子资源,原本是不对外开放的。后来因为旁边的水质净化设施需要落地,如今形成了‘一厂一园一馆一廓’的荷水文化科普基地,公园地下是水质净化厂,地面恢复为公共空间,面积有3万多平方米,绝大部分已经对外开放。”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梁治宇介绍称,取名为“聚荷园”,是希望该基地可以聚集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学生和市民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

把课堂“搬”进荷园!洪湖公园与洪湖小学共建劳动科技实践教育基地

生态文明的宣传和保护不是政府某一个部门的事,需要的是全民共识。“通过公园与学校共建劳动科技实践教育基地,让家长和孩子们跟公园工作人员一起参与种子资源的收集、培育,从劳动中体验公园管理维护工作的不易,感受小鸟需要呵护才能在公园里安心健康成长。有了‘小手拉大手’的共同参与,公园管理才会越来越好,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梁治宇表示。

依托“人荷共美,品能兼长”的办学理念,打造内涵突出、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四he”精品学校,是洪湖小学一直以来的追求。近年来,学校从“荷、和、合、核”四个方面入手,让荷之精神与品质深植师生心中,共营荷美洪湖校园。

什么是“四he”精品学校?洪湖小学校长罗超海的解读是:第一“he”,指向构建“荷美文化”校本课程体系;第二“he”,指和谐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第三“he”,指多方合作合力共育平台;第四“he”指“核心素养”,培养有荷花品格、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荷美少年”。

把课堂“搬”进荷园!洪湖公园与洪湖小学共建劳动科技实践教育基地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高质量且适应其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机会,成为现代学校变革的方向。个性化教学环境的构建,需要打破传统教学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的边界,将课堂设置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使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得到激发与强化。

每年6月,深圳市洪湖公园内上百亩荷花渐次盛开,甚是惊艳。作为洪湖公园的“邻居”,洪湖小学从2014年开始与洪湖公园深度合作,开展识荷、种荷、创荷等一系列以“荷文化”为主题的活动,用周末时间共同开展包括荷花摄影展览进校园、荷花种植专题讲座进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在内的一系列“荷文化”活动,形成校园与公园的教育文化深度融合。这不仅是教学内容上的创新,也是学校与社区合作的一种创新。

把课堂“搬”进荷园!洪湖公园与洪湖小学共建劳动科技实践教育基地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其他科组也参与进来,如美术科组的剪纸社团带领学生剪荷花,语文科组组织学生吟诵荷花的诗词……2016年2月,洪湖小学开始构建荷美教育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图,增加以“荷”为主题的学科融合课程内容,把科学学科、美术、信息技术、数学、动手实践操作等内容融进课程,构建跨学科的“荷美文化”。

“赏一池秋荷,池鹭翻飞;听一堂讲座,荷美读写。和哉,此时此刻;美哉,此地此景。”不久前,洪湖小学邀请广东省 “点灯人 ”校园阅读推广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陈冬平与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赵秀敏,在环境优美的洪湖公园荷合书院,分别为学校高年级学生和家长举行内涵丰富、生动有趣读写专题讲座。陈冬平先从 “荷”的观赏、食用、审美和文化价值切入,再通过《诗经》《离骚》和唐诗宋词及古文中与“荷”有关的诗词、文章、对联等的鉴赏,带领孩子和家长品读、欣赏荷与荷文化。随后,陈冬平通过解析几篇自己写作的与洪湖公园、与“荷”有关的文章,让学生从中习得写“荷”的方法与技艺。

如今,“荷文化”已渗透到洪湖小学各学科和社团活动中,成为该校特有的文化品牌,“师生走进公园,公园走进校园”更是成为一种常态。洪湖小学还因此荣获“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荣誉称号。

【撰文】叶淑萍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