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电视剧《红旗渠》评弹3

作者:银河湾谜米

李红有些激动,坐在办公室,满脸通红,眼睛瞪的大大的,圆圆的脸拉的长长的,抓耳挠腮,不知所措,他要倾诉千言万语,或释放不可抑止的情绪。问缘由,原来是电视剧《红旗渠》播出后,很多人问他情况,他的父亲李贵开始反对修建红旗渠,是不是?李贵反对杨贵的意见,不应该吧!

电视剧《红旗渠》的播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像红旗渠通水了,全县的人都聚集到分水岭,去看“屋撵屋撵的渠水,缠腰深”,(方言:滚滚渠水),激动人心,欢呼雀跃。《红旗渠》电视剧的播出,也是老百姓对红旗渠艺术作品多年的渴望,都想重新找回那当年激情的岁月。

许多当年的修渠人或渠二代,在电视机前指指点点,自然而然的各自对号入座,议论某个人物是电视剧的原型,某个场面符合当时的条件和背景。如果硬要把电视剧上的某个人往当年现状去套,往往会有许多歧义,甚至会产生许多误解。

当年修渠时,杨贵李贵包括林县县委一班人,在重大问题上,意见是高度统一的。他们的工作感情和友谊也是毋庸置疑的。李贵在整个修渠过程中担任总后勤,就像任何大的战役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红旗渠之所以能够成功,是所有领导干部团结一心,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主动配合协作,主动担当作为,承担着各自重要的角色。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必然会有议论、讨论、争论,甚至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这是推动工作的必然要求,这些都是健康的、积极的,是和而不同的大境界。就电视剧本身而言,剧情的矛盾冲突是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的强劲动力,也增加了故事的可视性。没有跌宕起伏故事情节的戏,是不可能打动观众的。《红旗渠》电视剧巧妙的设计,解决好了这个问题,这些也正是影视艺术感染人的魅力所在。

再比如剧中上疙瘩村很多人就认为取材于任村镇桑耳庄村。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大年三十,桑林茂老汉跑到黄崖泉去取水,整整接了一天才接满一担水,到村口,新过门儿媳妇水娥兴致勃勃去接公公,结果把一担水撒了个尽光,儿媳妇羞愧难当,在柴草房悬梁自尽,就这样,一担水和一条命画上了等号。只要到过红旗渠纪念馆,讲解员都会讲到这个故事。故事改编后,剧情也有了一罐水与生命价值的关联,从而引发观众心灵的震撼与思考。

剧中吴念祖当然原型就是吴祖太,他的妻子薄慧珍在剧中改名李慧珍。在修渠之前,薄慧珍来看望吴祖太,在铁道上一列火车开来,吴祖太妻子薄慧珍为抢救小学生而牺牲。这对吴祖太是多么大的打击!可是吴祖太仍然坚守修渠第一线,这种悲痛是难以想象的。编剧在设计整个剧情中,吴念祖这个名字是最接近真名吴祖太,为什么?吴祖太家乡是原阳人,他是黄河水利学校毕业的高材生,作为一个外乡人,毅然决然的来到穷山区,选择了和林县人民一起战斗,一起挖库、找水、修渠、引水,走出了自己无悔的人生之路,不仅编剧被感染,所有参观过红旗渠的人,都被吴祖太的事迹震撼心灵。这一点也是编剧对一位烈士深深的敬畏而巧妙的构思设计,做到了合情合理,突出了矛盾的心理,自然的人性,一个技术人员独特的个性特征。

电视剧作为艺术设计,首先在逻辑关系上必须符合实际,不能违背常理,但作为艺术作品,进行情节规划设计,也必然是符合艺术作品创作规律的,所以即使再有传奇的故事原型,也都需要二次创作,调整成为符合剧情需要的故事情节,这是不用争议的。这也是故事一般不用真实姓名的原因之一。

剧中几个人物的塑造是成功的,于震作为重量级演员,在县委书记这个人物把握上节奏明快,语言干练,作风果断,每一个表情和动作,在剧情推动过程中表现得真实自然,主角光环效应明显,人物表演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于震自己说,他自从拍摄了红旗渠,他的抖音短视频点击量突破了历史记录。就从于震个人抖音短视频看,他朴实、大气、真诚、亲和,也是赢得观众的突破点。于震还主动担任了红旗渠故事传播志愿者,不遗余力的宣传红旗渠。有缘扮演老书记,也是一生值得骄傲的事情,他也无愧于这个人物角色观众所期待。

在六中全会召开之际,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电视剧《红旗渠》,无疑是为了大力弘扬正能量文化,唱响主旋律文艺,拨正影视艺术航向意义重大,公共文化艺术必须有过滤器,必须向着国民所需要的核心价值去发力,去展示这个时代所需要的艺术精品。电视剧《红旗渠》的精彩好戏还在后面几集,每一集仔细收看,观众或读客可以广泛参与,一起评弹!

作者:大国工匠

2021.10.22

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