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成都市公布第二十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封面新闻记者 朱珠

为进一步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管理。10月29日,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了解到,成都市公布了第二十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包括金安桥、带江草堂楼等17处建筑被认定为成都市历史建筑,以下是部分历史建筑与其背后的故事。

双子园苏联专家楼

该建筑位于金牛区铁路局双子园北园内,始建于1954年苏联援华修宝成铁路时,由苏联专家设计,西南铁路工程局施工局施工建成,建成之初为苏联专家居住。

成都市公布第二十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该建筑见证了成都在建国以来成为西南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城市的历史过程,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城市建筑发展的见证者,专家楼也是中外友谊的见证者。

徐茂森故居

该建筑位于双流区彭镇民生街。徐茂森(1916-1949)出生在乡村医生家庭,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曾在双流县经营盐米生意。平素爱扶危济困,好打抱不平,颇得人心。由于徐茂森思想激进并且他所开的茶馆位置优越且便于掩护,中共地下党组织于1946年在徐茂森住处成立了联络站。徐茂森和其侄儿徐海东也参与和组织了一些爱国运动。

成都市公布第二十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徐茂森故居是传统的前店后宅,底店上宅建筑,整体形制保存较好。建筑处于拐角处,体量不规则,平面布局复杂多样,空间结构错落有致,细部构造较为讲究。

石泉村粮仓

粮仓位于彭州市九尺镇石泉村,现有粮仓4座,为地上仓。粮仓为砖木结构圆柱身,外抹水泥砂浆,圆锥形顶,小青瓦屋面。仓壁局部开有小窗,仓门两侧筑有立柱,柱高至檐口,仓门顶部设有雨棚。四个粮仓“联体”而成。整体均保存较好。

成都市公布第二十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清末民初时,当时村里有很多地主大户,需要较多的粮食储藏地,此地因地势较高,视线开阔,位置较好,交通便利。所以当地地主在此修建了粮仓,当地人习称积谷仓。20世纪70年代,此处作为原升平镇的粮站,粮仓在原址重新改建,后逐渐闲置。在“社区微更新”项目中,九尺镇对粮仓进行了改造升级,推动城市存量空间的活化与利用,来唤醒社区文化记忆。

马湖老桥

马湖老桥位于邛崃市大同镇马湖老场口,修建于民国时期。桥头即是马湖码头,是陆上重要的丝绸之路,可由平乐经下坝至马湖再到水口、芦山、大川镇;或者从邛崃经马湖、油榨、高何至芦山太平场;水上丝绸之路可由油榨经水口、马湖、葫芦湾、到南河码头以东。桥面由三块石板并列铺成,整座桥呈凹字形。目前该桥仍正常使用。

成都市公布第二十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马湖老桥位于丝绸之路上,建桥用的石材,全部采自邛崃本地松安桥处的优质红砂石,所有石料的加工皆异常精细,即使表面开凿的条形纹路,也都按要求以每寸3条的标准进行精敲细凿。

<b>【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