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作者:子橙
这次我们继续带来一位资深柯南粉的文章,让我们感受他对于名柯这部作品的心声与感触。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我和柯南的羁绊</h1>
仔细回想一下,自己真正接触柯南动画也已经有13年了,其实在更早,地方的点播台就时不时有人点播柯南动画,让我有了对柯南最初的朦胧印象:柯南,讲破案的;柯南,很恐怖。

随着后来我对侦探题材兴趣以及以胆量见涨,08年初的寒假,我从路边摊花10块钱买了两张可以看好几十集的盗版压缩碟,正式开启了我追柯南的历程,同时消除了我对柯南的诸多误解:原来柯南绝非纯粹的单元剧,而是有主线的;柯南并不恐怖,真正稍有些惊悚的也就是最早期我差不多在点播台看过的那几集。
在我最痴迷柯南的那会,买全了当时已有的动画压缩碟,不仅每个周末反复观看,彷佛每次都能看出新的花样,而且也让我渐渐爱上了其中不少的片头片尾曲,但由于家里条件有限,没有电脑、没有MP3,只得用复读机将用过的英语磁带重新洗掉,录上压缩碟里那堪称全损音质而且并不完整的主题曲,后来和朋友去网吧,他们在打游戏,而我却在听柯南的完整版歌曲,如果你当时听着我嘴边时不时在哼哼些什么不知所云的音符,那是我的大脑在开柯南的演唱会。
上了大学后,我对柯南的热情依然保持高位,除了每周必追的动画更新,甚至也将一些经典剧集下载高清版放到硬盘里保存,我也通过自学的拙劣视频剪辑技术,剪辑柯南的MAD传到优酷。柯南也开启了我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对日本文化的初步了解,虽然这是一部主角从17岁高中生侦探科幻版地变成7岁小孩、时间线混乱到一年的时间里过了好几个情人节圣诞节的动画,但本质上仍是一部现实题材作品。
那现在的我还在每周追柯南吗?已经不了。作为一名老粉,面对越来越注水的TV原创剧情,曾担心这样下去会不会败光柯南的人气,但事实却是剧场版一年比一年火爆,TV收视率也依然排名前三,让我不得不释然。
柯南既有精华,也有滥竽充数的部分。我依然记得前几年某几集里,柯南远距离直接徒手扔一把飞镖精确割断几根吊绳,让某件悬挂的雕塑作品落下制服犯人的雷人画面,以及某人在餐厅点了很多人都没选的早餐套餐而遭柯南怀疑有问题的牵强动机。
因而,我只看根据漫画改编的TV动画,但由于去年疫情严重,动画停更频繁,加之近来漫画也经常休刊,为了不追上漫画进度,TV组又加入大量原创剧集,这让我追柯南的日子屈指可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名柯是当之无愧的“国民”级动画</h1>
我在想,所谓真正的国民级别动画,不在乎每一集都要出彩,除了长期间积攒的人气而产生的刻在观众基因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能够可持续地变化和衍生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样历史悠久的哆啦A梦和蜡笔小新,由于出场人物几乎始终就那么几个,故事单一没有渐进性,轮到现在虽然已成经典,但商业价值已经乏善可陈。
而柯南,除了主角,创造出不少热门角色,除了早年的怪盗基德,也有近几年很火的安室透和赤井秀一等角色,虽然并不能助长柯南的推理回归巅峰时期,但让故事变得复杂多样。除了主线,这些热门角色还有各种支线剧情如CIA、FBI、日本公安、间谍的相互交错,满足了不同受众的喜好和更多样性的解读,比如基于柯南衍生的《零的日常》漫画,就是以人气角色、日本公安安室透为主角的外传漫画,这部动画在未来也很有可能改编成动画播出。
也就是说,柯南庞大而复杂的剧情,以及人物的多样性,让各种CP党、剧情党、主线党各有所好,只要在此基础上挖掘相关内容,比如制作相关主题的剧场版或周边产品,就能够在以柯南这部侦探推理作品载体上焕发新的生机。
20多年过去了,这跨越不仅是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更是涵盖了像我一样众多老粉的青春。直到今天,虽然柯南的结局仍然是一团拨不开的迷,但给动画配音的众多声优已经纷纷老去,柯南的声优高山南已经56岁,而铃木园子的伯父——铃木次郎吉的第二代声优都已在去年逝世。超长篇动画,对于真爱粉而言已经是一种日常的陪伴,他们一边感叹:哎,拖了这么久声优都死了,一边又在担心要是完结了,生活中就会少了些什么。
最后你们对于名柯还有哪些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与回忆,欢迎留言。
(文中配图来自相关动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