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秦帝国》如果没有房陵之战教训,张仪、司马错还会友好相处吗《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四十九天:如果没有房陵之战教训,张仪、司马错还会友好相处吗?

作者:我爱刨根问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四十九天:如果没有房陵之战教训,张仪、司马错还会友好相处吗?</h1>

《大秦帝国》如果没有房陵之战教训,张仪、司马错还会友好相处吗《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四十九天:如果没有房陵之战教训,张仪、司马错还会友好相处吗?

作者

本文《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系列由我爱刨根问底原创,今天是第四十九天分享。

《大秦帝国》如果没有房陵之战教训,张仪、司马错还会友好相处吗《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四十九天:如果没有房陵之战教训,张仪、司马错还会友好相处吗?

张仪

一:张仪得房陵教训,导致张仪敬佩司马错,是张仪、司马错交好的前提

1.张仪献计齐国连环计

商鞅被车裂不久,越国举国出动,攻打齐国。张仪为了解决齐国面临棘手难题,实行转移矛盾、保平安政策。提议越国攻打楚国,以获得越楚相邻广阔、肥美的云梦泽地区。之后,又到楚国献计,田忌被借用以楚将身份消灭越国。

2.张仪否决田忌提议

在灭越前,田忌提议:小心楚北房陵之地被秦军进攻,被张仪、楚王否决。

3.张仪在楚遭刑

结果,灭越大胜,房陵、汉水重地被秦军攻下,楚国把原因归罪张仪,张仪浑身被痛打,最终一条腿被废。

4.张仪深刻反省

张仪痛定思痛、进行深刻反省——错就错在:张仪不甚懂军事,却轻率参与、否定名将的合理提议。最终导致惨重后果。

得此惨痛教训,张仪至此永远铭记在心:不得参与军事。

二:经过千辛万苦,张仪平安到达秦国;经过真心试验,张仪重见秦国庙堂。

第一次在秦国朝堂与朝臣碰面,“张仪生平第一次谈兵,便被将军断了一条腿,张仪敬佩将军。”张仪向司马错深鞠一躬,“张仪原本狂傲(张仪祖父曾作魏武卒将军),自司马错出,而知天外有天,岂能不敬佩将军。”

有这个好的开局,张仪和司马错就会有好的合作基础。

《大秦帝国》如果没有房陵之战教训,张仪、司马错还会友好相处吗《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四十九天:如果没有房陵之战教训,张仪、司马错还会友好相处吗?

司马错

三:司马错兵家眼光,决定战争要以国势打,无意向张仪靠拢

1.张仪政策彻底提振秦国君臣

针对秦国现状,张仪提出秦国应对之策:一曰连横,二曰扩军,三曰吏治,四曰称王。这个提议振聋发聩,既可以解决秦国目前问题,又可以解决将来秦国东扩、争霸问题。这样的提议,说进每个人心坎里。

2.司马错兵家眼光

国尉司马错乃兵家大师司马穰苴后裔,是个审势为战的统帅。祖先传下来的《司马法》提倡“大善用本,其次用末,执略守微,本末唯权,战也。”

这就是说:高明的统帅要善于运用战略(本),其次善于运用战术(末)。能够坚定地推行战略,微妙地把握战术,权衡本末而运用于战场。这才是最高明的战法,才能称之为“战”。

司马错正是一个具有全局眼光,在大势下进行战争的首领。

司马错战争的基准点就是大势,而在大势上,张仪的把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出于司马兵家本能,司马错无意一次一次向张仪靠拢。

四:张仪的敬佩,司马错的靠拢,秦惠文王期将相琴瑟和鸣

张仪由于敬佩司马错的兵家才能,一次又一次向司马错请教为什么如此布置兵力。司马错由于得势打仗理念,一次又一次靠近张仪。

因此,秦惠文王时期,将(司马错)相(张仪)彼此数次向对方真诚请教,将相琴瑟和鸣。共同谱写一首国家安定的和谐曲。

五:总结

如果没有房陵教训,张仪或许不会进入秦国;如果没有房陵教训,即使张仪为秦国效力,也不会如此敬重一个将军,毕竟张仪也算兵家后裔。

他们只能是合力为秦国效力而已,而不是那么真心相印!

预知后面如何,请看明天《大秦帝国》读书笔记五十。

作者:王跃英,爱思考,爱行动! 笑一笑,走一生!

备注:本作者所有文章禁止转载、禁止搬运,如需转载,请在评论区联系作者,谢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