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韩愈一首高水平的诗,通篇用典无痕写出了新意,读后让人拍案叫绝

作者:新京报

长庆四年(824),韩愈因病逝世,年仅57岁,由于其在政治,以及文学上的成就,被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于是有“韩文公”之称。韩愈的一生大起大落,早期被没有受到重用,所担任的无非是一些小官职;直到中年才逐渐被唐宪宗赏识,但是由于为人正真,再加上敢于上书言事,曾委婉地批评过唐宪宗迎佛骨一事,还被贬到广东潮州,直到晚年才回到长安。

韩愈一首高水平的诗,通篇用典无痕写出了新意,读后让人拍案叫绝

韩愈在政治上虽然并不是特别突出,在文学上的成就,却又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唐朝文坛有着极高的地位。韩愈作为古文动运的倡导者,为此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着“百代文宗”和“文章巨公”的美名;其文提倡文从字顺、文道合一、务去陈言;这种正确的写作理念,对于后代的文章大家起到了借鉴与指导意义。

韩愈一首高水平的诗,通篇用典无痕写出了新意,读后让人拍案叫绝

作文犹如做人,韩愈的文章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并且与杜甫的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遥相呼应。韩愈写诗同样如此,其诗言行一致,同样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有一些名篇更是脍炙人口,比如那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意境唯美,写出了春天独特的美,还有诗人对于春天的向往,其中的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美得犹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韩愈一首高水平的诗,通篇用典无痕写出了新意,读后让人拍案叫绝

韩愈的诗清新脱俗,即使是有一些不太出名的作品,同样值得一读,以那首《知音者诚希》来说,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个字;但是却写得生动有趣,也写出了世间最感人的友情。当然这首诗最为让人叫绝的地方,便是在写作手法上,通篇用典无痕如同信手拈来,写得非常的巧妙。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

韩愈一首高水平的诗,通篇用典无痕写出了新意,读后让人拍案叫绝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有争议,比较可靠的说法是贞元十四年(798),韩愈与好友孟郊等人,在汴州(河南开封)相会。几位知己好友,聚在一起饮酒,谈文论道,好不痛快。可是由于孟郊要远行,不得不提前离开,为此韩愈伤感不已,写下此诗相赠,更加坚定彼此之间深厚的友谊。

第一句“知音者诚希”,看上去着实很一般,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其实在一句中便是引用了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高山流水觅知音,从此知音便是知己好友的代名词。相传伯牙弹的琴优美动听,但是真正能够理解伯牙的只有钟子期,两人都把对方视为知己好友;当钟子期死后,世上再也没有人懂伯牙的琴声,于是为了纪念好友,从此再也不弹琴。

韩愈一首高水平的诗,通篇用典无痕写出了新意,读后让人拍案叫绝

韩愈在第一句正是巧妙地借用典故,以此来表达出彼此之间深厚的友谊,世上能够了解我的人太少了,只有你真正懂我。第二句“念子不能别”则是描写出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无奈之感;你离开之后,我会经常想到你,正是由于会经常想到你,所以我不愿意与你分别,还想和你多聚一段时间。

最后两句写得更深情,可见在韩愈的心目中,孟郊是知己好友,离开之后,再也不会有那种好朋友,为此内心很失落,“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在离别前的夜晚,我们携手在外面散步,踏着月色,直到破晓之时。这两句情感细腻,不仅写出诗人心境的变化,同时也融入了周围的环境,使得这两句情景交融。

韩愈一首高水平的诗,通篇用典无痕写出了新意,读后让人拍案叫绝

韩愈在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以及那种高超的写作方法,对于后世的诗人,也是有启发意义。而且这首诗前后呼应,当然最巧妙的还是用典,只是那么信手拈来,却又是恰到好处,使得整首诗更具有感染力,读后让人拍案叫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