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20年一位男婴降生在一家盐商家庭,自幼就立下大志,平日舞刀弄枪,深通文墨,年少时就已有诗才。
成年之后,曾几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每每怀着激动心情,可每每又掉入万丈深渊。今日金榜刚一放榜,他就迫不及待地过去,从榜首到榜尾,来回扫了数遍,经过再三确认下,才接受了榜上无名的现实,他茫然地挤出人群,攥紧了拳头,心灰意冷的离开了长安城。
离开长安路上,落第带来的悲愤,怀才不遇的伤感,他抱着这世道不公,对这腐朽王朝已充满恨意,尤感而发写下一首流传千年的诗句《不第后赋菊》

黄巢离开长安,便回到家中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首领,直到乾符元年,全国各地连年发生水旱灾,颗粒无收,饿殍满地。但此时唐王朝不但不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反而“用兵不息,赋敛愈急”,于是濮阳的私盐贩子王仙芝与尚君长等聚众数千人,于长垣县揭竿而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仙芝起义”。黄巢此人生性喜欢动乱,此时恰逢“王仙芝起义”,于是他与子侄8人集合千人共同加入了“王仙芝起义”的队伍。随后在乾符三年七月,跟随队伍转战中原;乾符四年王仙芝被唐王朝廷擒杀后,黄巢自立为王,自此黄巢的杀戮之路开始,
公元879年,起义军在攻占广州后制造屠城血案、劫掠财货,屠杀回教徒、基督教徒、犹太人及平民共12万人。
公元880年攻陷长安,自立为帝,建立了大齐政权。但他从当上大齐皇帝的那一天起便沉溺在了掩耳盗铃式的帝王梦中,整天沉浸在宫中,过着淫乐生活。在长安做皇帝时有人题诗讥讽,因为查不出作者索性把长安城中3000多无辜的儒生都砍了头。
黄巢入长安后虽杀了很多的人,不过他却做了一件好事,因为他杀的这些人当中就包括门阀。门阀世家在黄巢之前拥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从秦汉开始形成,后来曹丕为了称帝必须要借助门阀的力量,因此他向门阀妥协,采用了九品中正制,这是一种选官的方法,在这个方法下最看重的就是出身也就是门第,只要出身好哪怕没有能力也会成为高官。
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缺点,那就是高官始终是那几个姓氏的人,百姓想要做到高位几乎是不可能的。到了后来世家的力量达到了极致,朝代变化了很多次,可是这些世家却从来没有衰弱,等到唐王朝的时候,世家子弟甚至连皇室都看不起,皇族想要跟门阀成亲,而门阀却不想让自己的族人跟皇族联姻。
这自然引起了皇室的不满,隋唐皇族都很强势,所以他们就想要打压门阀,从这里也能看出门阀的力量,掌握天下军队的朝廷都不敢灭掉他们,而只是打压他们,因为皇帝也明白如果将这些人都杀了那就没人治理国家了。
为了打压他们,皇上采取了科举制,让百姓也能做官,可是还有一点那就是百姓手中没有书,在那个时候书籍都在门阀的手里,所以就算是用科考的方式做官,百姓也没有办法跟门阀抗衡。在科举出现以后的几百年,朝堂上最大的力量依然是门阀,所以对于百姓来说门阀才是最大的敌人。
黄巢杀了很多人,但这些人很多是世家子弟,皇上只敢打压世家,而黄巢却杀光了世家当中所有的人。并且世家积累了上千年,底蕴丰厚,他们比皇室还要富有,存粮更是百姓不能比的,所以为了生存黄巢首先要做的就是除掉门阀,将他们的财富、粮食纳为己有。
黄巢称帝后,没有严格管理军队,士兵毫无军纪可言,就如同明火执杖的强盗一般在长安街头杀人越货,争抢美女,殴打平民,到处扰民。几个月后,出现粮荒,长安城里一片混乱。小股唐军乘乱攻城,黄巢十分虚弱,立刻带了少数随从逃出城。唐军进城之后,受到长安百姓的欢迎。
黄巢到了城外定下神来,才发现入城唐军人数很少,随即反攻入城。重入长安的黄巢,对于百姓欢迎唐军一事恨之入骨,居然下令屠城。将城中男丁杀戮殆尽,来了个“巢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血洗长安城。
这座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第一大城市长安,至此人烟断绝,成为一座空城。后来唐王朝借沙陀兵协助攻城,一万多沙陀兵与黄巢十余万人对阵,黄巢一战即溃,只好弃城逃跑。公元883年4月,黄巢逃出长安之时,下令纵火。这座自秦汉以来一直作为帝都的古城,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建都史,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百万人口城市,一炬成灰。安史之乱,安禄山没有毁掉长安,吐藩攻入长安,市区略有所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彻底毁掉长安的古往今来只有黄巢!
更为残忍的是,黄巢在失败前夕包围陈州近一年时间里,采用过机械化方式,将活人粉碎,以人肉作军粮,供应他围城部队,以保证他起义军的战斗力,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规模。其骇人听闻的程度,既是中国之最,大概也是世界之最。黄巢所过之地,百姓尽屠、赤地千里。
《旧唐书》记载:黄巢率领全军围陈州近一年,数百(一说三千)巨碓,同时开工,成为供应军粮的人肉作坊,流水作业,日夜不辍。将活生生的大批乡民、俘虏,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悉数纳入巨舂,顷刻磨成肉糜,并称之为“捣磨寨”。
陈州四周的老百姓被吃光了,就“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黄巢拉起的队伍,在行军作战中病死、饿死、战死的总数至少在一百万人以上。他带进长安的几十万人,大部分是饿死的。在黄巢起兵时,中原本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到了他败死之时,这里已是纵横千里,全无人烟,一片焦土。后来,黄巢弃城逃跑到山东狼虎谷时,只剩下残兵一千余人,黄巢走投无路,众叛亲离,自杀身亡(一说被他外甥林言所杀)
纵观这位农民领袖大规模“吃人不吐骨头”行径,其野蛮,残酷,恐怖,骇人听闻,岂能给他冠以“起义领袖”来美化他。历代农民铤而走险,反抗强大的统治者,起义军的头目,无不残忍野蛮,无不杀人无算。但是,像黄巢以人肉为粮糗的恶行,绝非一般意义的战场上的较量,而是人性灭绝的屠杀。黄巢起兵还引发了拥兵割据的藩镇遍布全国,此后就出现了五代十国的乱世。
十年间,黄巢走一路害一路,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老百姓永远忘不了,流传的一条谚语就足以说明老百姓对他的愤恨了:“黄巢杀人八百万——劫数难逃。”
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王朝的腐朽统治,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唐王朝自此四分五裂,藩镇割据,听调不听宣,名存实亡。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历史的必然性,没有千年王朝。王朝之间的过渡往往是篡位夺权,战火狼烟。一个气数既尽的朝代的衰落往往伴随着新生政权的产生,最后取唐而代之的虽不是黄巢,但他在朝代的更迭中无疑起到了至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