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哲学价值

作者:简单逻辑

伟大导师的一生,其最在意的哲学著作是《矛盾论》和《实践论》,却一直不为主流所重视。但我认为,导师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才是其哲学思想的最高成就。而可惜的是这一成就,不但没有得到思想界的认可,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有在意。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哲学价值

哲学除了方法论等分析工具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构建一个合理的,有秩序的世界。说的浅显一点,就是每个人到这个世界上,都会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是通过经济行为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谈到经济行为就必然需要考虑成本的问题,这个成本除了自己的生产成本外,还有交换成本。而交换成本中最重要的是人际成本。

大家都知道,如果你不知道交换对象是对你的产品感兴趣,还是你的财物感兴趣。合作过程会存在巨大的风险。在法治社会里,大家可以靠法律的降低风险,但法律的约束是滞后的,且永远存在漏洞。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个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在社会上建立一个有秩序的架构,大家都能遵循相同的行为原则。

孔子在2500年前,提出了儒家思想体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义礼智信”等原则。孔子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圣人。但显然孔子提出的理论缺乏明确的标准,还过于浅显。到了宋朝,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但什么才是天理呢?为此明朝的王阳明“格竹”三日,大病一场。最终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理论。朱熹和王阳明也成为了一代圣人。中国古典哲学一直在探索,如何才能让人和睦相处的问题,认为只要大家都将自己塑造的符合天理的标准,能够“人人皆圣人”,就可以过上大同社会的生活。但王阳明的学说,被定义为儒学的巅峰,仍然没有解决,何为良知的问题。何为善?何为恶?困扰了中国几千年。

在西方社会,也在为如何构建最完美的社会秩序而不懈探索。亚当私密在其《道德情操论》中提出了“利他”思想,列宁也认同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观点。马克思在这方面的创见,在于他率先提出了“无产阶级组织起来成立政党”的观点,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将整个阶级组织起来并建立领导体系的方法。我们知道在马克思主义提出之前,世界的发展是处于一种自发式的发展模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争权夺利,机关算尽。即使到了社会发现相对成熟的资本主义时期,阶级以内也存在诸多壁垒、隔阂,难以实现真正的秩序。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无产阶级组织起来的观点,第一次为一个阶级提出了组织起来的共同目标和组织架构。在理论上确立了,真正的有秩序的社会,一定需要这个社会有一个共同目标,和能够获得认同的先进的领导群体。

从大家的一般经验也可以理解这些理论。任何一个团体,要实现有秩序的发展,第一必须定下合作的基调,就是共同的奋斗目标。第二必须有一个领导来帮助大家谋发展和约束成员的行为。第三大家必须在这个团体内能够获得合理的利益。那么怎样的团体,才是最佳的方案呢?

导师在总结长期的革命经验后,于1944年发表了《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文章内容不细谈。我们可以基于当时的革命环境,来分析这个表述。第一,共产党要做为人民服务的事情,而且共产党正在帮大家分田地,有谁不认同吗?第二,由共产党领导大家,做为人民服务的事情。第三,大家的确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都分到了地,有了实际的收益。这样的理念,有谁不认同呢?为人民服务将几个方面的理念融为一体。基于为人民服务原则,可以并清晰的告诉大家,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要怎么干?大家能得到什么?

从哲学角度看。“为人民服务”思想解决了儒家的“良知”是什么?的困境,真正的良知就是“为人民服务”。所谓的善恶,就是符合人民的利益就是善,不符合人民利益的就是恶。就从这一点看,导师的哲学成就,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历史上的所有“圣人”。

在经济学领域这一观点也非常具有使用价值。苏联提出的集体主义,作为发展经济的核心观点。但集体主义过于强调了集体的权利,而忽视了个人利益的基础诉求。因此造成了社会特权群体的出现。而中国在经济发展初期也延习了苏联的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困境。但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丢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改革开放得以顺利推行。

可以说,只要人民一天还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中国就不会出现大问题。当前,国家反腐倡廉的强力推进就是在重塑这一认识。“共同富裕”理念的提出,也可以理解为“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进一步实践。

“为人民服务”思想,不是花瓶,不是摆设。我甚至认为,应该是世界社会哲学思想发展史核心理论探索的终结。因为以后不可能再提出更好的理论了。

写这篇文章,没有啥目的,只不过想告诉大家两个想法。一是,当今中国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价值认识严重不足。二是,“为人民服务”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意义被严重忽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