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电视剧《慈禧西行》,清廷的战略转移

作者:徐徐清风682

电视剧《慈禧西行》主要是讲述的庚子事变,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带着满清朝廷“西狩”,开始了逃亡历程.一路上,风餐露宿,吃尽了苦头;尔虞我诈,出尽了洋相。在特殊的环境里,慈禧忍常人所不能忍,支撑着大厦将倾的满清王朝。她忽而阴险毒辣,玩弄王公大臣于股掌之上;忽而善解人意,迸发出尚未完全泯灭的人性火花……电视剧情节生动曲折,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剧中的怀来县令吴永,被张国立演绎得惟妙惟肖。其实这位吴永是金石收藏大家、湖南巡抚吴大澄的本家,又是曾国藩的孙女婿,官虽七品,还是见过些世面的。他口述的《庚子西狩丛谈》正是电视剧的出处。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偕光绪仓皇逃出紫禁城,一路上狼狈不堪,全无仪方,直至河北怀来县方始稍安。此时怀来知县吴永(字渔川)正处义和团包围之中,以乱中尚能迎驾,尽忠尽职,故深受宠信,大有登龙门之势。此后吴永又随行往西,为前路粮台会办,日夕召对,故对当时诸多事宜,深知内情。民国改元,情随事迁,庚子“西狩”事渐为人所模糊,刘治襄恰曾亲闻吴永口述这一段经历,为防此事失载,于是记录了下来,于是有《庚子西狩丛谈》一书。“西狩”是隐讳,不能明说当年慈禧和光绪是仓皇西逃。

本书有“信史”之称,原因当是吴永当年亲身经历此事,由当事人回忆口述,应不会有太多的失真。不过事实究竟如何,还需要由史家进行考证。当年胡适四处劝知名人士写自传或回忆录,但是他本人也承认其中会有失实处。失真处最主要的是美化自己。吴永虽宠信一时,但后来却一直不得升迁,其自认为是因军机大臣的阻挠和岑春煊的排挤,因此在回忆中难保不会以有色眼镜看人,虽然吴永一再申述自己一心为民,不愿去巴结权贵,但在字里行间其实也充溢了对官场的愤懑和自身不得志的无奈,不是他不想升迁,而是不能,其实吴永还是一个热衷于仕途的人。

1900年1月,慈禧发布了一条维护义和团的诏令,“拳民”原本应该是清廷肉中刺,但在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的背景下,内部矛盾还是没有外部矛盾来得重要,慈禧听到了义和团“刀枪不入”的传言,也听到了他们“扶清灭洋”的口号,心里高兴,打算利用义和团来制衡洋人们,谁让洋人们开始倾向光绪帝呢,这是慈禧所不能忍受的!

慈禧虽然以光绪的名义向洋人宣战,可她并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来,慈禧起初听到枪声还以为是猫叫,等明白过来,惊慌失措,急忙5次召见军机大臣,宫里一派鸡飞狗跳,太监宫女脸上全是惶惶然,沉不住气的已经直掉眼泪。慈禧感觉守不住了,决定逃走避避风头。

老电视剧《慈禧西行》,清廷的战略转移

在百姓罹祸的情况下,慈禧带上光绪帝、大阿哥溥儁、隆裕、瑾妃以及一众王公大臣配少数太监宫女,匆忙换上百姓衣服从景山西街出地安门西行,明明是出逃居然挂了个“西狩”的美名,打肿脸也要充胖子!而慈禧刚出逃那会儿其实是很狼狈的,《庚子西狩丛谈》描述一行人出门碰见下雨,“悉被淋透,其状萧索凄苦”,更让太后难过的是身边连个护卫都没有!

为了尽快保命,慈禧已经肯打扮成民妇,肯吃知县吴永送来的玉米面窝窝头了,但她绝不肯让自己陷入危险境地,既然弟弟桂祥的神机营指望不上,御用军队更凑不齐,慈禧便找到前身是山西平遥镖局的昌平李家镖局,让这个民间护卫队来充当自己保安,这时候可没人说民间护卫不配保护太后了,因为太后走了一天早就没了任何风度,饥肠辘辘,又饿又累。

老电视剧《慈禧西行》,清廷的战略转移

李家镖局向来是黑白通吃,也不怕接大单子,得知保的是慈禧一行人后更是4大镖师齐齐出动将慈禧围得密不透风,前面有人探路,后面有人留神,一旦听到点风吹草动立刻改道,隐蔽性和安全性都做得很不错,慈禧逃离京城去西安走的是近路,从河北怀来县转山西太原随后入陕,当然没一直靠李家镖局保护,后来官方编制的军马也一路随行,但李家一直守在侧。

老电视剧《慈禧西行》,清廷的战略转移

事实证明,就算虎落平阳,也没人敢随意欺到慈禧头上来,这一路虽然提心吊胆但基本算风平浪静,慈禧甚至有功夫思考怎么把责任全部推到义和团身上,以及摆出一副要改大清革的姿态欺骗民众。到1901年八月间,慈禧“风风光光”从西安回銮京城,绕了个大圈,摆足阔气,但实际上却是又签下了卖国条约,激起了新一波的国民愤慨。

慈禧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晚清时期,她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历史走向,明明以女人之身独断朝纲多年,临死却说了句“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就跟武则天留下无字碑一样,然后世猜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