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作者:漫威超级粉

从90年代到20世纪初期,“去好莱坞发展”还只是超级大腕们才敢惦记的金饼,小花们简直想都不要想,而这似乎也成了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一批小花们的执念:去好莱坞

别说演个花瓶、反面角色了,哪怕是只有几秒钟的镜头,只要能在好莱坞电影里露个脸,那就像是上班族出国留学渡了金一样,身价立刻就不一样了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这种现象在08年北京奥运之后尤为严重——世界的目光被拉回了这片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地,这对许多西方国家的人来说,是一种“有生之年”系列的经历:原来现实世界的中国(人)是这样的啊!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翻译成行话就是:此地人傻、钱多、速来!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一面,是中国演员对好莱坞刷脸的执念;一面,是好莱坞电影体系对中国资本的垂涎欲滴。天雷动地火,两厢一拍即合,于是有了许多令人哭笑不得的“天朝特供”镜头:

国际通用版里明明清清爽爽、“查无此人”,到了中国特供版里,某人却成了拥有许多镜头的重要酱油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每一个拉出来,都是能在中国本土独当一面的挑大梁女主,却为了在好莱坞电影里争取到一个几秒钟的镜头而“被祝贺”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在这个过程中,好莱坞甚至做了许多积极的本土化尝试,但效果就……见仁见智了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甚至很早就学会了“溜粉”的套路:早早在宣传中刻意突出某位主演的地位,结果在正片里发现镜头依然要论帧算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大家熟悉的“双冰”就不用说了,相比于始终过不了语言关、只能酱油打到底的范冰冰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苦练英语的李冰冰在好莱坞就明显更“吃得开”,拿过许多重要配角。但要说发挥空间嘛……对不起,没人在乎你的演技,盘儿靓条儿顺会吊威亚就行了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而在复盘的时候,许多时候我们会惊讶:原来她也曾经“征战”过好莱坞啊!

很少有人知道,“嘻哈璐”也曾经探路过好莱坞,在《异能》里演过一个小反派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舒淇也曾经跟杰森斯坦森合作过《玩命速递3》,饰演等待救援的人质,毫无意外的花瓶角色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张静初也曾经在《尖峰时刻3》里露过脸,是那种有名有姓有台词的角色,但依然没什么人记得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社会人依依子也曾经去好莱坞打过几秒钟的酱油,在一部叫《巫山历险记》的片里,作为背景出现过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其实依依子在好莱坞最出圈的作品,难道不是奥斯卡前的“摔倒门”路透照么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余男曾经也在好莱坞有过两次亮相,一次是《敢死队2》,一次是《极速赛车手》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许晴也曾经在《环形使者》里扮演“需要被拯救”的妻子,没什么,负责做个甜心宝贝就好了,毕竟宣传剧照正片里都没出现过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最后隆重介绍的,就是咱们大甜甜——凭借一人之力,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孤独而顽强地打造着自己的“景甜宇宙”。从《金刚:骷髅岛》到《环太平洋2》,景甜在一步步顽强渗透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当然,还有那部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躺枪的《长城》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如果说,前面一些演员,背后是小金主或者后台关系在悄咪咪运作的话,那景甜的强势进军好莱坞之路,反映的就是“大金主”们在近年来对好莱坞的“狂轰滥炸”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王爸爸、马爸爸,近年来的商业布局里,美国的电影产业都是重要的一环。包括华谊、腾讯等磨刀霍霍,想从好莱坞工业体系的运作中分一杯羹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从制作方源头上开始资本输入,加上前文提到的票房影响,好莱坞在近几年不得不认真重视起中国市场的存在,也开始在电影内容创作上正视一个更贴近现实的中国形象

资本的力量有多大呢?大概就是,为了配合国内“建国之后不能成精”的规定,好莱坞也开始了“僵尸不能来自中国”的自我审查制度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奢侈品牌“国家”和“地区”傻傻分不清,都能被中国市场抵制、甚至抛弃,更不要说如果一部电影,在内容上黑中国,那不就是摆明了放弃中国票房市场和中国资本么?

好莱坞演员多,艺术家多,但说到底,还是商人多。但凡是商人,就没有跟钱过不去的。因此,“中国”在好莱坞,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于是我们看到,苦熬多年的“小跟班”李冰冰,终于在《巨齿鲨》里翻身做了次真正的女主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好莱坞老牌常客甄子丹也终于拿到了不那么鸡肋的角色,在《极限特工3》和《星球大战外传》里都有很吃重的戏份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章娘娘在《科洛弗悖论》里演的中国科学家,甚至在天空站里根本不需要说英文,全程中文,还给饺子带了波货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而“中国”,不仅不再是那个遍地骗子、小偷、J女,每天殷切盼望西方拯救的荒凉国度,甚至摇身一变,成了全人类最后的希望所在

《2012》里,中国制造的方舟成了人类最后的避难所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地心引力》里,一贯靠一己之力拯救银河系的美国人,也要靠中国的空间站才能获救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这么一番强势的资本助攻之后,轮到美国人不乐意了:要知道,在当年日本的索尼收购哥伦比亚时,美国媒体就称“这是比苏联更可怕的威胁”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而沾上中国资本的公司,也会被美国人民嘲弄一番,比如把AMC电影院叫作红色傀儡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政客们甚至放话:美国本土的经济援助,和中国的海外票房贡献,只能二选一,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而反观中国自己的本土影视发展,却并没有因为资本的助力而取得质的突破。韩国已经凭《寄生虫》夺魁戛纳,横扫奥斯卡,“韩国电影”一时风头无良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作为近邻,我们不仅看到了《寄生虫》一部电影的成功,更看到了韩国电影十数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努力;反观我们自己,做过最认真的“冲奥”努力,可能还要算《长城》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话又说回来:何必执着于“冲奥”?就好像中国演员,明明在自己的文化语境下,一个个都是要演技有演技,要身价有身价的大腕儿,何苦一定要削尖脑袋,去演一个个工具人呢?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

一个世纪了,好莱坞依然拍不出一部好的中国电影,我们也没做出一部让奥斯卡认可的“国际”制作

也许是时候,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等到我们真的不在乎“好莱坞”与“奥斯卡”的那天,中国影视行业的脊梁,或许就真的挺直了.

放弃对“国际”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一些“民族”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