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缅北蕉农困境:因疫情长期封关,上百吨香蕉烂在地里,蕉农亏损惨重缅甸“淘金”却换来年年亏损种蕉不仅是赌钱,也是在赌命

作者|刘思洁

编辑|斐斯

缅甸前往中国通关口岸的货运通道,因为疫情和缅甸局势,已经关闭了四个月了。

在缅甸北部地区种植香蕉的蕉农王南,正在焦虑中等待着关口的打开。10月,已经进入了蕉园陆续收获的时节。因为关口关闭,他已经损失了两挂车总计五十多吨香蕉,预计十几万元。因为不能出关,香蕉在关口走了一趟又被拉回了蕉园,无奈之下只能分给当地的工人。

缅北蕉农困境:因疫情长期封关,上百吨香蕉烂在地里,蕉农亏损惨重缅甸“淘金”却换来年年亏损种蕉不仅是赌钱,也是在赌命

王南把出不来关的一部分香蕉拖回家留着自己吃

王南在缅甸租了两百亩地,规模不算大。更大的蕉园,则面临着更大的亏损,张高利的香蕉从九月底就开始陆续成熟了,一百多车香蕉放在冷库一个月,现在只能全部倒掉。

每年十月到第二年的五月,都是产蕉旺季,眼瞅着各个蕉园的香蕉一茬接一茬地熟了。如果关口迟迟不开,还会有更多香蕉烂在地里,蕉农一年的心血又将毁于一旦。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缅甸“淘金”却换来年年亏损</h1>

王南是在2018年来到的缅甸,当时四十多岁的他仍然单身,有朋友劝他,让他去缅甸闯荡,“那边男人少,找媳妇容易。”王南动心了,只身来到缅甸。

来了缅甸,媳妇确实是说上了,他找了一个小他九岁的女人,现在孩子也已经一岁多。最初王南只是在中国老板手下打工,为了养家,他开始创业。身边不少中国人在种植香蕉,他便找亲戚朋友借了七八十万元,租上两百多亩地,种起了香蕉。

张乐曾经在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种植香蕉,但因为国内种植香蕉黄叶病情况严重,2018年,张乐也带着妻子来到了缅北,在公司手下承包了900多亩地。

缅甸境内的大规模香蕉种植起步于2006年。当时,在多国合作联合禁毒的大背景下,我国积极推动了在中缅边境地区实行大规模罂粟替代种植计划。根据缅甸的气候特点,橡胶、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成为替代种植的首选。

2006年8月,中国国务院颁布批示,明确鼓励中国企业到缅甸开展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再加上国内可种土地资源匮乏,种植成本的上涨,国内蕉农便纷纷去往缅甸开辟蕉园。

缅甸的香蕉种植集中在缅北地区,主要由中国企业租赁土地。个人再向这些企业租下土地,相当于将自己的蕉园挂靠在这些企业之下。按照租种土地规模以及地理位置,每亩地租金大概在一年500到1000元不等。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2008年缅甸向中国首次出口0.44万吨香蕉,到了2018年全年出口量已经达到10.22万吨,约占2018年中国香蕉进口的6.62%,成为继菲律宾、厄瓜多尔、越南后的第四大对华香蕉出口国。

赵敏的弟弟算是最早一批去往缅甸种植香蕉的农民,弟弟挣到了钱,便鼓励赵敏一家也前往缅甸“淘金”。没有什么种植经验的赵敏一家,便在弟弟的带领下,于2018年来到了缅甸。

在缅甸的日子是困难的,挣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种植业前期投入巨大,收回成本往往需要几年时间。张乐承包的土地还是原始森林,需要自己请人开荒,第一年建蕉园的投入就是500万元。

肥料、杀虫药、缅甸工人的工资、土地的租金,赵敏告诉记者,这些算下来,一株香蕉的成本是人民币四十多元。成熟后一株香蕉约20多千克,也就是说一千克香蕉要以高于两元人民币的价格出手,蕉农才不会亏本。

今年三月份,在腾冲猴桥关口收购缅甸香蕉售往国内市场的苏越亏惨了,当时国内客商压价,价格只能卖上1.2元每千克。在缅甸待了四年的张高利,每年都在亏本,本想着今年也许能挣回来,却没成想到封关,眼瞅着亏损比往年还要严重。

张乐估计,因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约四分之三的蕉农离开了缅甸。留在缅甸的,都是在赌今年的行情。张乐原本承包了九百多亩地,受疫情影响到今年也只剩下了五百多亩,按照今年的行情,本来是能挣钱的,但是关口迟迟不开,“又要亏了。”

缅北蕉农困境:因疫情长期封关,上百吨香蕉烂在地里,蕉农亏损惨重缅甸“淘金”却换来年年亏损种蕉不仅是赌钱,也是在赌命

挂在树上的香蕉已经熟透,只能烂在地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5">种蕉不仅是赌钱,也是在赌命</h1>

2020年是李宝林的蕉园收获的第一年。当时碰上了封关一个月,后来虽然开关了,但因疫情防控,过关车辆限制在了每天几十辆,正常情况下关口每天能过几百辆车。

苏越说,关口只有保证每天过车三百辆,缅甸蕉园里的香蕉才不会积压。因为关口限制,出蕉不顺畅,2020年李宝林亏损了三百万元,香蕉全烂在了地里。

缅北蕉农困境:因疫情长期封关,上百吨香蕉烂在地里,蕉农亏损惨重缅甸“淘金”却换来年年亏损种蕉不仅是赌钱,也是在赌命

没运出关只能连包装盒一起丢掉的香蕉

就算是疫情之前,出蕉也有不顺畅的时候,有时是路断了,有时是关口因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发生拥堵。对于蕉农来说,在缅甸种香蕉成了一场赌博。有时赌的甚至是生命。

缅甸战争不断,蕉农长期在蕉园里不过多与外人打交道,但身处其中,还是不免会受到动乱的影响。

赵敏陪着丈夫在缅甸种香蕉,今年四月,一伙人穿着迷彩服冒充“山兵”在夜晚冲进了赵敏的住所,电视,冰箱,家里一切能砸的电器家具都被他们砸了。她和另外一名女员工被这伙人带到了山上,劫匪摸了摸她的脸,又摸了摸她的手,因为天黑,已经五十多岁的她被当做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调戏。

虽然早早就交出了自己身上仅有的折合人民币几千元的缅甸币,但是直到凌晨五点,她们才被放走。经历了那一夜后,赵敏打定了回国的心,在五月份回到了中国,留下丈夫一人在那边继续守着蕉园。

如果说被抢劫还不算常见,被偷则是家常便饭,几乎每个蕉园都被偷过。偷东西的都是当地人,每次被偷的不多,一个电瓶、一部手机,又或者是一点现金。

缅甸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20多摄氏度,夏季气温与国内相比偏高,大多数蕉农都无法适应这样的气候环境。赵敏在那待了一年瘦了二十多斤,皮肤变得黝黑。忍受着这些痛苦,都是为了能比在国内多挣一些。

许多蕉农都是贷款种香蕉,张高利抵押了自己的所有,贷款了一千多万元,但四年来一直亏损。今年因为封关香蕉出不去,又亏了一千多万,张高利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赵敏家今年也已经有十多车香蕉烂在了地里,因为不出蕉,当地缅甸工人拿不到工资,工人们的情绪也躁动了起来,甚至举起刀威胁他们赶紧发工资。

这些天,蕉农们在群里互相传递消息,哪里的蕉农因为贷款还不上又跳楼了,哪儿的蕉农喝药了,更多的则是关于何时能通关。

缅北蕉农困境:因疫情长期封关,上百吨香蕉烂在地里,蕉农亏损惨重缅甸“淘金”却换来年年亏损种蕉不仅是赌钱,也是在赌命

因为无法出关被砍掉丢在地里的香蕉

“9月1日通关”“9月15日通关”“10月1日通关”“10月15日通关”,一有通关的消息传来,蕉农们都会兴奋一阵,但每次都等来了一场空欢喜。

蕉农们选出了代表,找到缅甸华人商会,还有蕉农家属跑去向云南省商务部门反映情况,大家像无头苍蝇一样寻找着出路。按照所挂靠公司的要求,蕉农们打疫苗,做核酸检测,但一拖再拖的通关日期让他们几乎已经丧失了希望。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著作权归观象台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