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林建华:年轻干部的终身必修课和首要政治品质

作者:思想火炬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实现了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踏上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他明确指出,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这既是对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要求,也是年轻干部建功立业的路径,唯有如此,年轻干部才能不辜负时代、不辜负韶华、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我们的红色江山才能世世代代传下去。习近平总书记这“48字”的要求全面、深刻,其中,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管总的、带有根本性,是新时代年轻干部终身的必修课题和首要的政治品质,且二者紧密相连,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绝对忠诚,对党绝对忠诚则是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

林建华:年轻干部的终身必修课和首要政治品质

一、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坚定理想信念是年轻干部常修常炼的终身课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种先锋队性质,源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迄今百年来始终是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种先锋队性质,决定了这个队伍的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必须具备坚定不移持守理想信念、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政治品质。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毛泽东就曾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院:《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 一九四九〉》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70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院:《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8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页)。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具有遥远性,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坚信,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这一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历史进程中经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而一步一步成为现实。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

林建华:年轻干部的终身必修课和首要政治品质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就在于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即用马克思主义之“箭”去射中国具体实践之“的”;就在于始终秉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念,并由此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100年来,正是因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党才经得起各种考验、经得住各种挫折,而变得坚如磐石、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并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正是因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的党员干部才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拥有更开阔视野、更博大心胸,走得更稳、走得更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面对敌人的绞刑架从容镇定、慷慨陈词,“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这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光辉典范。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一批批热血青年冒着生命危险突破重重封锁、跋山涉水奔赴心中的圣地,清贫的延安为何如此令人神往?“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是坚定的信念使然。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理想信念坚定,一个政党就会葆有磅礴力量;理想信念淡薄或丧失,一个政党就会成为乌合之众,甚至烟消云散。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有精神支柱的人,才能挺直精神脊梁,才能做到无私无畏。有政治灵魂的人,才是有血有肉的大写的人,才能将“小我”升华为“大我”,进而达到“忘我”和“无我”的境界。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林建华:年轻干部的终身必修课和首要政治品质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要求干部必须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重视理想信念的要求,他指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这就要求干部必须用真理武装头脑,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真正做到信念过硬,带头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坚韧执着,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坚韧执着。我们党的事业是一场接力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因此还要看年轻干部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坚韧执着。意志坚定,信仰坚定,才能百炼成钢。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这既是殷切嘱托,更是明确要求。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念丛生,甚至临阵脱逃。坚定理想信念,是一场灵魂、意志、党性、行为的全面修炼。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凭空产生的;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在斗争实践中特别是在新时代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林建华:年轻干部的终身必修课和首要政治品质

二、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听党话跟党走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其是否对党忠诚。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坚定和对党忠诚是紧密联系的。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党忠诚老实,是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永不叛党,是入党宣誓时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经历了多次变化,但“永不叛党”是百年不变的内容。

  “天下之德,莫过于忠”。忠诚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用自己的汗水、鲜血和生命所诠释的对党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对党忠诚作为政治上的‘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结的伟大建党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其重要内容,且具有深刻内涵。

林建华:年轻干部的终身必修课和首要政治品质

  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而“对党忠诚必须始于足下。如果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不担当不作为,把党组织交给的‘责任田’撂荒了甚至弄丢了,那就根本谈不上‘两个维护’!”这就要求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坚持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情,坚决地干、大胆地干。这是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的本质特征。

  检验党员干部是不是对党忠诚,在革命年代就要看其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在革命年代,投身革命就意味着可能的牺牲,就需要将生死置之度外。新中国是用几千万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江山,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革命年代仅有名有姓牺牲的共产党员就达379万,还不包括无名烈士。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报告中动情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6页)“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是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抛头颅,洒热血”是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不怕牺牲”“永不叛党”是检验对党是否绝对忠诚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独特气质,它意味着一种浪漫,一种革命理想主义者的浪漫;它意味着一种赤诚,一种先锋队对民族前途命运的赤诚;它更意味着一种牺牲,一种共产主义者大无畏的牺牲。”红色是赤诚的颜色,任何时候都不能淡化这个颜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我们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检验党员干部是不是对党忠诚,在和平时期也有明确的检验标准。比如,能不能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不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能不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能不能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自觉执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安排,等等。在新时代,对党忠诚,就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年轻干部要以此检验自己、时时对照、躬身践行,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忠诚干净担当,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年轻干部如果对党的事业缺乏忠诚,政治素质不高,就很容易被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牵着鼻子走,即使才华横溢,也难堪大用。

林建华:年轻干部的终身必修课和首要政治品质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以对党的赤诚忠心释放理想信念的巨大力量,绝不是一句空话,而应是年轻干部的人生信条。当今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期。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包括年轻干部在内的广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这既是生活的智慧和辩证法,更是政治的智慧和辩证法。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干部的价值所在,更是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一条重要规律。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做事总是有风险的。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担当。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年轻干部要立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到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真正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真正做到信念坚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艰险面前不退缩、重任面前不懈怠,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与党同心同德,且一心一意、一以贯之,不断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新功、立新业,在伟大的新时代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精彩华章。

(作者:林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年第10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