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药知多少?(一)

作者:中医小李大夫
中药知多少?(一)

麻黄别名草麻黄、华麻黄等,为买麻藤纲、麻黄科、麻黄属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性温,味辛、微苦,入肺经、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抗菌、抗病毒的功效。

中药知多少?(一)

1、发汗解表:麻黄性味偏温,具有辛散发汗的作用,对于身体出现的外感风寒表证,有良好的调理治疗功效。

2、宣肺平喘:麻黄性味偏温,入肺经,具有宣肺平喘的功效,可以宣畅肺气,温散肺寒,可以用于胸闷喘咳、支气管哮喘等。

3、利水消肿:麻黄中含有大量的麻黄碱,麻黄碱有较强的利尿消肿功效,可以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浮肿。

中药知多少?(一)

具体运用:

1.风寒感冒 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常用治风寒感冒。

2.咳嗽气喘 本品主入肺经,可宣发肺气而止咳平喘。若风寒闭肺,咳嗽声重,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者,常配杏仁、甘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拗汤;若伤寒头痛,无汗咳嗽,恶寒发热者,常配前胡、防风、细辛、桔梗、陈皮等同用,如《医学入门》麻黄杏仁饮;若素有寒痰停饮,又外感风寒之邪,咳嗽胸满,痰多稀白,气息喘促者,常配细辛、桂枝、干姜等同用,如《伤寒论》小青龙汤。

3.水肿脚气 本品上宣肺气,下利膀胱,可通调水道,利尿消肿,又宣肺解表,发汗除湿,治疗水肿尿少之证。若风邪袭表,风水相搏,一身悉肿,恶风脉浮,微有口渴者,常配生姜、石膏、甘草等同用,如《金匮要略》越婢汤。

中药知多少?(一)

4.风湿痹证 本品辛散温通,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若风痹疼痛,游走不定,遇风冷加剧者,常配桂心同用,如《太平圣惠方》方;若风湿合邪,袭于人体,一身尽痛者,常配杏仁、薏苡仁、甘草同用,如《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

5.腰腹冷痛 本品性味辛温,可散寒通滞,治疗寒滞诸痛。若寒邪直中于里,或饮食生冷,胃脘冷痛,胀闷攻撑,呕吐泄泻,不欲饮食者,常配桂枝、厚朴、草豆蔻、吴茱萸等同用,如《兰室秘藏》麻黄茱萸汤或术桂汤。

6.疟疾寒热 本品辛以发散解表邪,温以宣通郁结,可用治疟疾。若风寒暑湿伤人,邪入半表半里,往来寒热,每日一发热,常配紫苏、白术、陈皮、半夏曲等同用,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麻黄白术散。

7.疹出不畅 本品开腠理,透毛窍,解肌表之邪,可治疗风寒束表,疹出不畅之证。

8.黄疸尿少 本品利尿除湿,可用治黄疸、淋证、尿闭等病证。若外感风寒,内蕴湿热,发热恶寒,身目俱黄,黄色鲜明者,常配连翘、赤小豆、杏仁等同用,如《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9.阴疽痰核 本品辛温,散寒破结,活血消痈,用治阳虚寒结,气血凝滞于皮肤之阴疽或痰核诸证,可配伍鹿角胶、肉桂、白芥子、熟地黄等药,如《外科全生集》阳和汤。

中药知多少?(一)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风寒感冒、水肿者

禁忌人群

失眠、阴虚盗汗者

中药知多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