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有“社交恐惧”吗?

作者:卿心如水minnie

1.说的是你吗?

发微信能说的事情,绝不打电话;

遇到熟人,纠结不知道该打招呼还是装作没看见;

在饭局上浑身不自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埋头苦吃”缓解尴尬;

一到重要场合,就紧张焦虑。害怕在会议上发言,害怕公开演讲;

不想出门,越来越“宅”,找借口躲避各种聚会……

生活中、职场上,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多多少少有一些“社交恐惧”。

你有“社交恐惧”吗?

我也曾是“社恐人群”中的一员,也曾奋力挣扎、试图摆脱。经过反复思索、探究、实践,如今已经改善很多。

根据自身经验,加上阅读大量相关资料,我总结出几个克服社交恐惧、行之有效的方法。

希望同样被“社交恐惧”困扰的你,读完这篇文章能有一点启发。

2.认清“社交恐惧”

人民日报曾提到,超过40%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

其实,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交恐惧”,是一种心理学上的“社交焦虑障碍”,还没有达到医学上所指的恐惧症的程度,因此,并不需要依靠药物来治疗。

这种“社交焦虑障碍”的本质特征是:过度关注自己,否定自己。

在社交场合,每次渴望自己表现得淡定从容,却不停地审视自己、否定自己,结果反而更紧张、表现得更糟糕。

在这种矛盾心理下,越来越焦虑不安,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

你有“社交恐惧”吗?

3.如何克服“社交恐惧”

-> 放下自我, 不过度关注自己

我们总是太在意在别人面前的表现,希望呈现更好的自己。

当我们置身于社交场合,就开始不自觉地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一言一行是否得体。甚至具体到发型有没有乱、表情是否太夸张。这样,整个人的气场就变得很拘谨,很难从容面对。

倘若我们尝试把关注点放在别人身上,或是放在谈论的话题上,原先那些让自己焦虑的小细节就被忽略了。

在社交场合,可以环顾四周,观察场所的布置,观察别人的穿着、举止,或者干脆抛开杂念、短暂放空大脑。

当开始与别人交谈,或是当众发言时,把关注点放在谈话的内容上,调动脑袋中的知识储备,而不去想自己说得好不好、有没有紧张脸红等。

多练习几次,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也可以做到落落大方、侃侃而谈。

拿我自己举例吧,突破的转折点是在当妈妈之后。

我尝试着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玩耍,也开始不排斥参加一些聚会。由于我的关注点都在宝宝身上,自然而然忽略了自己在人群中的表现。

这样让我反而变得很自在,能够完全做真实的自己。自此,社交也变成了一件不太困难的事情。

你有“社交恐惧”吗?

-> 放下猜疑,不过度解读别人

对于“社恐人群”,让我们焦虑的,还有来自别人的反馈。

试想两个场景:

当你站在演讲台上,正鼓足勇气开始演说,突然目光瞥到台下有一个人正皱着眉摇头。这时候,原本就紧张的你心里开始慌乱“是不是讲得太差,让人无法听下去?”然后就自乱阵脚,忘词了,不得不以尴尬收场。

迎面碰上同事,你向他招手微笑,发现对方径直走过没有理睬。你猜想他是不是对你有意见,进而觉得自己不受欢迎。

也许,台下的那个人只是感觉头疼,难受得直摇头。

而那个同事,只是心情低落,没有注意到你在向他打招呼。

所以你看,很多时候自己的猜疑与事实大相径庭。过度解读别人的行为、语言,于己无利,只会徒增烦恼。

莫让猜疑造成过多的心理负担,放轻松,其实没有那么多人特别在意你。

就算真的有人对自己不友善,也不代表自己不够好。合得来就多聊几句,合不来就保持距离。

你有“社交恐惧”吗?

-> 社交圈分层

“社恐人群”还经常把握不好关系的分寸,不知道该怎么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北大才女刘媛媛在《精准努力》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可参考的方法:“社交圈分层”。

最核心的是“亲密层”,包括家人和最亲密的朋友;

中间是“人脉层”,是指具备资源与能力、最有可能帮助我们的人;

最外层是“社交层”,只是认识的泛泛之交。

亲密层需要经常联络,付出爱和理解;人脉层需要定期维护,并积极给予对方帮助;社交层保持常规联系,比如朋友圈点个赞、节假日问候等。

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社交让我们疲于应对,就会更想逃避。

这个社交圈分层,可以让我们更高效地处理人际关系。

你有“社交恐惧”吗?

-> 建立骨子里的自信,彻底摆脱“社交恐惧”

归根结底,生怕自己表现不佳、在乎别人的议论,都是不够自信,害怕被笑话、害怕被孤立。

除了以上方法,想要彻彻底底摆脱“社交恐惧”,就必须建立骨子里的自信。如何才能实现呢?

① 提高自我认同感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妄自菲薄。

多夸赞、肯定自己,不将自己的短板与别人的长处比较。心理暗示可以产生神奇的效果。

另外,多照照镜子,是真的可以提高自信度,还可以让自己的表情放松下来。

你有“社交恐惧”吗?

② 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

补不上的短板,不补也罢。

专注于优势领域,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最大,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

心中有底气,自然就会自信满满,不容易受外界影响。

③ 阅读与旅行,开阔眼界和胸怀

“身体与心灵,要有一个在路上。”

眼界开阔了,格局就打开了,才能逐渐告别局促不安、谨小慎微,社交恐惧就会慢慢消失。

在人生道路上,好的社交能力确实可以锦上添花,别让“社交恐惧”成为你的“拦路虎”。

与君共勉。愿我们整装待发、开启从容淡定的新旅程。

你有“社交恐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