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新年。
我的老家,一个很注重人情世故和拜年礼节的小镇,今年也是史无前例的安静,大家很自觉出门戴口罩,采用电话微信拜年,亲友同学群里每天热烈讨论的就是当地最新的疫情,还有口罩还有没有得买。
连我80+高龄的爷爷,每天都会念叨着,市长在电视里讲了哪些关于疫情的看法。
我相信对于很多人,这个新年也很难忘。
推迟返工之后,有了更多的时间呆在家,有人欢喜有人忧;萧条的街景,被迫停业的餐饮业和各类场所,让人一下子回到没有外卖没有快递的旧时光;假期里令人震惊的消息接二连三,不看手机害怕错过消息,看了手机更怕又有坏消息。
你我都知道,即便很多人月初就要返程回到工作岗位,也不代表就能回到熟悉的生活秩序。
为了健康和安全,春节假期以及结束之后,也许还得过上一段不短的尽量不与人接触、能宅家就宅家的生活。
而对于不少人而言,宅家在此刻显得不再是甜蜜的选择——不能和朋友约上一顿火锅放开吃,活动范围就是客厅、厕所和阳台,有的人还是独居或者要和父母长时间接触,免不了有争吵或者情绪上的郁闷,再加上在家的娱乐有限,天天玩手机和煲剧,都快发霉了,怎么办?
在这里,我们几个主创,在交流彼此的宅居现状后,梳理了这份「深蹲心理按摩指南」——此处深蹲,特指2020年一直在延长的春节假期期间广大人民群众深深地蹲在家里/办公室里的状态。
深蹲状态下,人的运动量会减少,情绪也或多或少会受到外界干扰,以下建议可以帮助大家以一种更为健康的方式,度过这段特殊的日子:
1.减少对疫情相关新闻的关注,减少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
如果你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看这些资讯的时间,占到了娱乐时间的⅓及以上,那么就属于过量了。
我们能做的事情很少,最值得去做的事,就是好好照顾自己。
这段时间谣言满天飞,网络上充斥着不满、指责甚至很黑暗的声音,有一回我在起床后刷了一会儿微博,不知不觉就陷入一种“一切都让人绝望”的状态,情绪立刻变得低落,什么都不想做。
我觉察到是自己受到了这些资讯的影响。不去评判它们的好与坏,社会确实需要不同的声音,我们的生活也确实存在令人失望的地方,但我知道自己对此做不了什么。
比起关注这些令人气愤、焦虑的资讯,我更希望把时间用在让自己过得更好,让世界多一分美好上。
有人说,不关注这些,不知道自己大把的时间能做什么。
其实能做的事情很多呀,看一部高分电影,读一本一直很想读但是没时间读的书,探索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在生活中做一些小改变,都会让你幸福感持续爬升。
下面也会推荐一些值得去尝试的事项,帮助大家保持身心愉悦。
2.好好做饭、吃饭,以锻炼身体的态度休闲地做做家务
春节在家,我跟着我妈偷师,把妈妈做的好吃的菜,记录了下来,便于回到独居的小屋之后,能够复原妈妈的味道。
不能上街的时候,就洗碗、拖地,享受照料自己与家人的一切活动;
3.清理、整理你的个人物品
一切过往你很珍视的东西,究竟有什么吸引你的理由?随着年岁的增长,一切东西是否仍然有留存的必要?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这样的生活里,我会被什么样的物件围绕着?
可以闭上眼睛仔细地想象,抽取出你最喜爱的一切,让埋藏内心的愿望与爱重见天日。不再适合你的东西,整理好送人或者捐赠出去——可以拍照在朋友圈发布消息,有需要的人自会主动联系你。
4.一家人坐在一起好好聊天
怕爸爸妈妈逼婚、唠叨自己的时候,其实可以把话题转移到他们身上,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并不是真的很了解父母,了解这个家族。
一起看老照片,说说当年的故事,从长辈中多多了解关于自己的家族历史,与祖辈进行连接,去看看,生命从遥远的祖先来到我们这里,都经历过什么;
5.通过香气快速地把熟悉的空间调出崭新的味道
如果家中有精油,可以选用你喜爱的味道,搭配不常用的味道,组合成新的配方,让你的家焕发活力。
如果你没有专用的扩香仪器,可以把精油滴在热水盆、纸巾、木头、石头上。
如果近来剥了很多橘子,皮不要扔掉,轻轻地挤压柑橘类果子的皮,闻一闻——可以加上姜或丁香(没错,卤肉用的那种),一起熬水,让蒸汽充满整个空间。
6.注意腰背、肩颈的保暖,与家人们互相拍打按摩
撇开关于技巧的顾虑,认真聆听“被服务"对象的需求,轻松用心地提供“服务”就好。
7.慢慢恢复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
不规律的生活状态,会让人缺乏掌控感,感到无力。晚睡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尤其在自我隔离期间,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很关键,如果没有非熬夜不可的理由,建议看看书早点睡觉。
我在这段时间的生活状态,跟节前没有太大区别,起床和睡觉时间基本一致,每天有固定看书、工作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自己保持稳定,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事,自己是可以去应对的。
8.多练习冥想
冥想能帮助我们调节呼吸,保持情绪稳定。冥想本身就是一种活在当下的艺术——当我们把注意力拉回到身体上,拉回到此时此刻,而不是停留在对未来的恐惧、对过去的念念不忘时,内心的力量自然会生发出来。
我们也许会想着“等这段时间过去之后,我要怎样怎样”或者“要是疫情能够快点过去就好了,我的生活就会有不一样”。
其实不需要等疫情过去,我们也能够过得很好,可以有很多方式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儿,与其期待着那个某一天的到来,不如想想今天我能做些什么。
最后强调一下,如果你忍不住一直刷朋友圈、看滚动新闻,痛心难过,焦虑失眠,没胃口或反胃——持续出现上述状态的话,很有可能你出现了应激反应,后续请关注自己是否有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帮助你重回健康的状态。
<h1 class="pgc-h-arrow-right">影视推荐</h1>
这段时期适合看一些轻松的、正向的片子,恐怖片、灾难片虽然很契合当下的氛围,观影体验很刺激,但真心不建议在这种整体能量都比较低的时期观看。我们不须要给自己的心增添更多的负担了。
如果你是一家人在一起看电影,不妨回顾一下老电影《家有喜事》系列,港式无厘头加上星爷、吴君如、张国荣等豪华明星阵容,比《囧妈》好看太多了;
而如果你更喜欢看爱情片的话,推荐《青春爱欲吻》和《怦然心动》,让青春少艾们甜甜的爱情一扫心中的雾霾;
《青春爱欲吻》
动物主题总是很疗愈又很让人感动,我也超喜欢小动物们…推荐看《导盲犬小Q》(简直泪奔),还有纪录片《乖狮克里斯蒂安》,养猫养狗很正常,但你会肯定没想到伦敦还能在百货商店买到狮子来养…这部片子讲的就是两个年轻人和他们的狮子之间的真实故事,时长也就45分钟,值得一看。
导盲犬小Q
读史使人明智——英国CBBC出品的儿童历史科普节目《糟糕历史》,旁征博引,无比搞笑(英国人的梗,诸如《英村脑残故事》,你们懂的),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一共有7季,一集不超过30分钟,B站和腾讯视频上可以收看。尤其推荐第四季第四集,音乐太美了(真的很好笑!救命)!
《糟糕历史》
最近被惊艳到的韩剧《信号Signal》:人生看似无法逃开的宿命,其实基于一个又一个选择。作出不同选择的我们最终会走向怎样的结果?
根据现实改编的犯罪悬疑连续剧,案件背后的人和故事总让我触动落泪——并不因为单纯的“惨”,而是看到“恶”背后的成因,看到被撕碎的美好,“天生犯罪人”本身的悲剧色彩,当然,为之感动的还包括刑警们单纯的善良、对所爱的执着。
如果你喜欢美剧《犯罪心理》或者港剧《法证先锋》《刑事侦缉档案》,噢,还有《法医秦明》,你必定会喜欢《信号》。
《信号》
《教父》系列,经典中的经典,关于爱,关于家庭——无论在怎样的历史、人文背景下,人性的部分是永远有其共性的。经典不是因为它完全跳脱出现实,而是因为它来源于现实,你会从中看到你自己,看到你身边的一切。
《教父》三部曲
最后,祝大家不管身在何方,此时有怎样的心情,都可以选择用一种更愉快的方式度过这个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