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杜鹃花品种的分类与思考

作者: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
中国杜鹃花品种的分类与思考

摘要 杜鹃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世界级的花卉。经过数百年的人工繁育,全球杜鹃花品种已超过3万个。我国虽然杜鹃花资源丰富,但园艺程度与国外差距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杜鹃花品种的分类和品种名称比较混乱,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杜鹃花品种分类研究的结果和不足,展望了研究方向。据分析,综合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和品种的母源信息是建立科学品种分类体系的基础,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形态学定量分析对其进行分类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杜鹃花, 品种分类, 研究进展

作者:常玉田小玲 张长琴 马永鹏

   杜鹃花是杜鹃花L。植物的通用名称。迄今为止,已记录了大约1 000份全球描述。我国拥有丰富的杜鹃花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杜鹃花物种,约有600种,中国植物区系发布后,仍有许多新物种被报道出版。杜鹃花在中国分布广泛,除新疆和宁夏外,其他省份也分布。我国西南地区是植物多样性和多度的中心,种类繁多,约410种。

  杜鹃花是国际知名花卉,也是中国传统十大花卉之一,在中国天然花卉三大天然花卉中排名第一,被誉为"西市花卉"。杜鹃花在国际社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英国甚至有"没有杜鹃花不是花园"这个词。杜鹃花美观、造型美观,应用价值高,不仅可以作为树篱、魁梧、开花等常规的园林绿化形式,还可以用于特殊的园林和主题花卉展布置。同时,许多物种如R. anthopogon,R. mucronulatum,R. molle等也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学工业等许多领域。近年来,国内经常开展各种杜鹃花主题花卉展,除夕花市杜鹃花销售火爆,公众对杜鹃花的栽培热度不断上升,这些现象表明杜鹃花越来越受到重视。杜鹃花的本地品种种类和悠久的栽培历史造就了种类繁多的杜鹃花品种,但由于目前国内杜鹃花品种的分类和命名比较混乱,公众对杜鹃花品种种类繁多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概念,极大地阻碍了研究和产业的发展,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品种分类体系。通过分析我国当前杜鹃花品种分类的研究成果,指出了杜鹃花品种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建立合理的分类体系提供参考。

  1 国际杜鹃花品种分类概述

  1.1 系统分类

1753年,林奈在《植物物种杂志》上根据雄性的数量和植物的生长习性建立了两个属,罗登丹和阿扎尔,但乔治·唐总结了以前的研究并将两个属合并在一起,保留了杜鹃花属。随着现代杜鹃花8子分类体系的建立,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修改,影响更深远的是卡伦、克朗、张伯伦等人。国际杜鹃花艺术品种分类的大量参考体系分类研究成果主要与张伯伦的八个子系统分类体系相结合。

  1.2 品种分类

  虽然杜鹃属被纳入系统研究,但园艺界的许多人都不接受这种划分,并且仍然在其园艺著作中广泛使用它:通常杜鹃指的是Tsutsusi亚属和Pentanthera亚属的物种和品种,杜鹃花是指该属中剩余的组。但欧美园艺群落对两者的划分也含糊不清,有时亚群亚属杜鹃亚属,有时亚属杜鹃亚属和木麻杜鹃亚属,纯白杜鹃和亚属下属的类群统称为杜鹃花复合体。在该国,杜鹃花通常被翻译为"杜鹃花",杜鹃花被翻译成"杜鹃花"。日本还将杜鹃花分为两类:杜鹃花(也称为石南花或杜鹃花)作为常绿杜鹃属,处女膜属下的物种被称为杜鹃花;杜鹃花是剩余亚系统的通用术语,称为杜鹃花,但近年来两者的含义已经变得相互有用。因此,杜鹃花和菱鸫这两个词的范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小并不相同。

  国际杜鹃花物种伐木机构皇家园艺学会(RHS)正在通过发布国际杜鹃花登记和清单(IRRC)以及年度修订增刊来登录和发布新品种。国际杜鹃花登记册(IRRC)根据生长模式将杜鹃花物种分为四大类:杜鹃花,杜鹃花,氮杂无边莲和紫罗兰,杜鹃花根据生长模式分为常绿杜鹃花,蜕叶杜鹃花,半常绿杜鹃花和半常绿杜鹃花,杜鹃花根据是否有鳞片分为鳞片杜鹃花,鳞翅目杜鹃花,雄齿/鳞翅目杂交种。主要实际应用是以下6类:1)常绿杜鹃花,在中国常绿杜鹃花,但与分类学中的常绿杜鹃花无关,实际上是迎山红亚属的种和品种;落叶杜鹃,落叶杜鹃花,主要是水瓶座属的一个物种;3)鳞片杜鹃花,带鳞片杜鹃花,是杜鹃花属的一个物种,有鳞片的植物4)杜鹃花,无鳞杜鹃花,常绿杜鹃花的种类和品种,植物通常较高,叶宽;5)维雷亚杜鹃、蔓越莓杜鹃,对于科维雷亚属下的品种和品种,花型和习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品类单一,其分布中心在东南亚;杜鹃花和菱蒿类杂交产物的品种相对较少。

  2 国内杜鹃花品种分类

  2.1 概述

我国杜鹃花的栽培历史悠久,在唐代,有杜鹃花引进栽培的记录:"中州开花今天,庐山头去树上。已经不好的根系破坏了新植株,但开花也算数。"虽然在栽培过程中已经生产出大量的杜鹃花品种,如唐镇元时期镇江河林寺的双季二重奏、四川明万历年和浙江石明山重花瓣二重奏、清乾隆时云南的五色双花瓣品种,但这些品种大部分都已经失传。第五代时,张伟曾写过《花书》一书,根据当下的审美划分了花的等级,二、鼠尾草分别被列为两生八品和三生七品。然而,没有发现基于植物性状的杜鹃花品种分类系统的记录。

  我国目前的杜鹃花品种分类体系起源于20世纪初,一些杜鹃花爱好者广泛引进杜鹃花的栽培,从日本等国家引进了大量的杜鹃花品种,其分类主要基于形态性状、生长习性和亲本来源。在黄月远和黄德娇的《花书》中对此有详细的描述:杜鹃花品种一般分为4类:1)春花、春花、花叶和花,同时根据叶和花的大小,又分为大叶花种和小叶花种2类;2)夏杜鹃花, 夏季开花,开花品种后叶;3)春夏杜鹃、春夏杜鹃杂交品种,开花时间较长,从春到夏;4)西部水渠,从西方引进一些小尺寸的大花种。同时,还记录了一些R. simsii,羊鲱鱼和纱丽的栽培,尽管本文提到了莎莎酱的学术名称。Metternichii(R. Degronianum的昵称,原产于日本,明确指出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深山山谷中,与浙江雁荡山的产量较好;

  随后,一些园艺学者建立的品种分类体系也大多是在这个框架内进行的。例如,春季杜鹃花的第二分部,以前的小叶树种和大叶花种分别更名为东榆(East Azalea)和毛杜鹃花,沈元如等引进了一些具有次生开花现象的物种,称为春秋两季杜鹃花斌补充说,高山杜鹃花组:"常绿灌木或小树, 出生在山上,叶革......",但它所描述的物种属于常绿杜鹃花、杜鹃花和马银花亚种,所以这个概念比较模糊。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接受和传播较为广泛的习惯是将杜鹃花品种分为:杜鹃花、东方杜鹃花(均称春杜鹃花)、夏季杜鹃花、西杜鹃花和高山杜鹃花5组。

中国学者也在积极探索其他物种分类体系:王丽源从花型的角度对丹东市杜鹃花品种的栽培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为类和2级,但并没有形成花冠大小、花型、颜色等特征的总体分类体系,建立了3级分类标准, 在昆明栽培出版《营山红品种分类检索表》中,陈俊宇等人按照"以进化关系为导向,形态应用差异为辅"的原则将梅(Armeniaca mume)分为四大类、系统、类、组和类型,陈俊宇于1998年正式提出并详细介绍了中国花卉品种"二元分类"体系的原理和方法。由于该品种的分类原理已应用于牡丹、莲花、菊花等许多名花卉中,有学者也探讨了在杜鹃花品种分类中应用该方法的可行性。例如:长沙市养殖的侯博信等品种38株杜鹃花,按开花期、冠大小、花型等分为3级、类、组;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也已应用于杜鹃花品种的划分。肖峥等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32个杜鹃花品种进行了分析,并用UPGMA方法将这些品种分为3组,基本符合东方、夏、西齐的传统分类;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17个杜鹃花品种,结果表明,分子标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形态学聚类,周琦结合形态性状数量分析,AFLP和SSR分子标记对植物类型和姿势、襟翼、花型将58种春杜鹃花分为2种、6种和14种。

  2.2 问题

  1)分类顺序令人困惑。由于时代的局限,目前的分类体系并没有把重点放在整个杜鹃花品种的发展上:杜鹃花、东方杜鹃花、夏杜鹃花、西杜鹃花其实可以看作是亚洲属内部品种的简单划分,而高山杜鹃花则覆盖了常绿杜鹃花, 杜鹃花和马银花亚组。据统计,全球用于杂交育种的杜鹃花本地种仅占所有种的12%~15%,常绿杜鹃花及亚群资源最丰富的种种和亚属(杜鹃亚属)的利用率仅为27.6%和12.0%~15.0%。国际园艺家完全依靠参与杂交育种的物种,因此杜鹃花物种约占所有杜鹃花品种的三分之二,并且每年仍有大量品种被繁殖。我国杜鹃花和杜鹃花的选育和养殖进行较晚,但一些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这些本土杜鹃花的种子资源。可想而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些杜鹃花资源参与杂交育种时,将会出现大量新的优秀品种,不仅会有更多的观赏品种,而且可能适用于化工、医学等领域的品种。这些品种不宜被归类为瀛山红色类中的春季和西部杜鹃花,或一般以高山杜鹃花命名。

即使在迎山红亚洲属的品种划分中,也存在不完整的情况。例如,国内系统实际上起源于日本的久留米组,其中大多数毛金黄色葡萄球属于平户集团,夏季杜鹃花大部分属于Satsuki集团,西部金黄色葡萄球菌基本上是Belagain Indian Group的物种。但是,颐山红类的杂交种很多,据IRRC(2004)称,仅长青杜鹃花类就有17个非正式组,仅上述类别并不能涵盖所有鹰山红类群。例如,近年来,中国引入了R.'Linearifolium',R.'Kononoe和Elsie Lee(R. 'Elsie Lee')的形式,母体组成和抗性,所有这些都与上述类别有很大不同,并被迫归入一个牵强附会的群体。

  2)园艺分类中使用的品种材料太旧。据统计,在2004年第二版《国际杜鹃花注册品种名录》(IRRC)中记录的杜鹃花品种/种类组已超过28,000个,2003-2017年补充增加了2,100多个品种,目前全球杜鹃花品种已超过30,000种。而全国现存品种不到1000个,其中大部分是多年前已经培育出的老品种:丹东称著名的八大品种为"皇冠"杜鹃花,用于1921年选育的R.'阿尔伯特·伊丽莎白';新八个物种的"凤凰"二重奏于1897年繁殖。"护身符";比较常见的"双季桃雪"杜鹃花是R.'Inga'。许多学者仍然根据这些古老品种的一些特点来划分品种,因此随着国内品种的引进更新和新品种的育种工作,而随后属于不同群体的新品种将被迫进入目前分类体系的形式,开花和引进的简单划分, 不仅缺乏科学性,而且容易引起许多误解。

  3)我国杜鹃花品种名称中有很多不同名称、异物和同名品种。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品种的传播过程中,当地的花农和爱好者经常进行二次命名。如日本的Kuliumi经典物种"麒麟"杜鹃花(R.引进"麒麟"后,上海称其为"粉楼",湖州称"小桃子",丹东地区也更名为"蜡皮";品种的翻译问题主要存在于民国时期引进的一些老品种中。自1892年日本开始从西方引进比利时杜鹃花以来,大多数原名都被翻译成日语,在介绍我国的过程中,大多数日本名字,如R."玫瑰钟"将日语翻译为"萧山",但在二次传播过程中,有人翻译为"玫瑰钟"。此外,汉语的谐波也一再引起混淆,如"R.'Sima')又称'Sima'、'Rich Set'(R.'Pharailde Mathide')、又称'Fuguiji'、'121'(R.'Madame Alfred Sander')、又称'Twelve B',等等,这些品种名称造成的混淆品种的交流、交流、研究和工业发展都极为不利。

  第3章 研究展望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也是杜鹃花种类的大国,然而,中国的杜鹃花园艺术程度与国外有很大不同。纵观国际杜鹃花栽培的历史,引进栽培和杂交育种固然重要,但科学完整的分类体系和杜鹃花园艺发展的登记保存工作同样重要。我国广泛流传的分类体系在历史上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帮助人们快速了解杜鹃花品种的特点,加快杜鹃花产业的发展,但现在随着杜鹃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该制度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甚至起到了一定的阻断产业的作用。因此,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品种分类体系,将是杜鹃花园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的综合,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杜鹃花品种分类体系的建设提出了以下建议:

  1)积极吸收系统研究成果,明确自然界中本土物种的园艺状况。结合园艺和系统研究、分子标记、核分析、生理生化指标、花粉分析等手段,同时结合历史资料,明确了园艺品种的母体组成和发展,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框架。可以参考已应用于其他花卉的二元分类系统,并使其符合国际栽培植物命名规则(ICNCP)。

  2)借鉴国际杜鹃花物种最新分类研究成果,避免时间过短。分种时,避免过度使用老品种,可使用谱系清晰的国产品种。同时,要识别比较关键的质量性状,对定量性状、假质量性状等不稳定性状进行定量分类分析和比较,并仔细分类。同一品种杜鹃花,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下,其特性也不尽相同,如果只是根据花型和开花时间等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特征,往往会造成混淆,应特别注意。

  3)我国有关单位和爱好者在引进杜鹃花时,应保留其原有资料,在翻译名称的同时参考国内现有品种,不宜武断地制定新名称,以遏制杜鹃花不止一种和多品种的混乱。我国科研机构还应建立国内杜鹃花品种数据库,对国内杜鹃花品种进行溯源,合理确定名称。我国杜鹃花新品种登陆机构对于申报新品种也应严格控制,拒绝申报新品种性状不够突出,避免出现大量类似品种。

第一作者:张宇航,男,硕士,主要从事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引进的驯化和育种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通讯作者:马永鹏,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杜鹃花植物和野生观赏植物的分类驯化和园林应用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