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传奇。“山南水北为阳”,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着洛河一字排开,举世罕见。百余位帝王在此执政。今天就说说东周威烈王姬午。

周威烈王姬午,(?——前402年)前425年—前402年,在位24年。是东周第20代君主,周考哲王之子,病死,葬于今河南洛阳。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姬午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此即“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成为了东周列国故事中的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
晋国骊姬之乱时,晋献公逐杀诸公子,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范、中行两家又被打散了,只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智家势力最大。春秋末期,卧薪尝胆的越国勾践灭亡了吴王夫差,成为春秋时期五霸的最后一位霸主。晋国大夫智伯瑶执政后,为了晋国强大起来,命令另外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捐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归给晋国。当然了,智家肯定先拿出一个万户邑献给晋公,紧接着,韩康子、魏桓子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了晋公。唯独赵襄子不答应,赵襄子认为,土地是祖先留下来的产业,捐出去了对不起宗族。愤怒的智伯瑶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公元前455年,智伯瑶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老窝。很快晋阳城被三家人马团团围住,水泄不通。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三家兵士攻城,城头上箭如飞蝗,三家人马不能前进一步。就这样,两年多过去了。无可奈何的智伯瑶到附近山头散心,突然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灵机一动有了好主意。智伯瑶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在雨季来临时,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挖开了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生活陷入了困境,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人们不得不把锅放到房顶上做饭。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韩康子和魏桓子看到晋阳的水患,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旁边都有一条河道。韩康子和魏桓子也害怕自己的安邑和平阳被淹,如赵襄子一样命运。随着时间的推移,晋阳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危急中,赵襄子派门客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家倒戈,韩、魏两家知道厉害后,和赵家约定了放水倒灌智伯军营的时间。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怡然自得地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伯瑶全军覆没,被三家的人马杀了。韩、赵、魏为了免除后患,干脆连智家的土地也平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见到周威烈王,要求东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就做了个顺水人情,把韩、赵、魏三家正式封为诸侯。自此以后,“战国七雄”产生了。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秦、齐、楚、燕七个大国。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
周威烈王姬午执政时期,承认赵魏韩三家分晋,又承认田氏齐国代姜氏齐国,从此,周王室少了一座靠山,引发了战国以下克上的大潮。周礼彻底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