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误读搜神记:商人回家路上能够逢凶化吉,全靠牢记算命先生的卦辞

作者:区区一只路人甲

费孝先为王旻卜卦,送了一本躲避灾祸说明书

西川人费孝先擅长轨革卜卦之术,业务水平有口皆碑,非常有名。有个信奉道教的人叫王旻,来成都经商,非常相信费孝先的占卜能力,特意来拜访费孝先,请他为自己算一卦。费孝先就送了王旻几句卦辞:“教停莫停,教洗莫洗。一石谷捣得三斗米。遇明即活,遇暗即死。”费孝先嘱咐王旻一定要牢记这几句卦辞,仔细揣摩其中的意思,自然能够逢凶化吉。王旻把卦辞牢牢记在了心里。王旻在从成都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场大雨,就到一间房子的屋檐下躲雨,很快屋檐下就挤满了躲雨的路人。王旻琢磨“教住莫住”的卦辞,想到这是老天爷教人停下来避雨,想起教停莫停的卦辞,王旻决定冒雨继续赶路。王旻走了没多久,路人避雨的房子就塌了,只有王旻一个人幸免于难。王旻的妻子暗地里跟隔壁老王私通,两人觉着一直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决定等王旻回来,趁机杀了他。王旻的妻子对隔壁老王说:“我丈夫今天晚上估计能到家,我会让他去浴室洗澡,到时候你抓住机会杀了他。”临近傍晚,王旻到家,妻子就以王旻身上太脏,需要洗漱换身新衣服为由,催促他去洗澡。王旻想到“教洗莫洗”的卦辞,就跟妻子推脱说,一路走来,太累了,先回床上睡一觉,明天再洗,任凭妻子怎么劝,都不去洗澡。妻子气冲上头,忘了和隔壁老王的约定,就自己去洗澡,结果半夜被隔壁老王误杀了。等到早晨王旻起床,发现妻子被杀,惊得大叫,街坊四邻都过来看热闹,对这件事议论纷纷。于是王旻被抓进大牢审问,对于妻子的死因王旻百口莫辩,郡守急于结案,就屈打成招,给王旻判了杀人罪,准备秋后问斩。在大牢里写供词的时候,王旻边写,边嘟囔说:记了一路费孝先的卦辞,结果最终还是要死,预言也用不着应验了。看守王旻的狱卒恰好也比较相信费孝先的业务水平,觉得王旻还可以再抢救下,就把趁机向郡守汇报了费孝先的卦辞。郡守一琢磨,感觉卦辞似乎意有所指,就吩咐人暂时不要结案,把王旻带过来问话。郡守问王旻,你的邻居叫什么名字?王旻回答说:康七。郡守听罢,若有所思,派手下官差去捉拿康七。郡守对王旻说:杀你妻子的凶手一定是这个叫康七的人。身边的人都有些没听明白,急忙向太守询问原因。郡守说:

费孝先的卦辞说,一石谷捣得三斗米,诸位请想,一石谷共计十斗,捣出三斗米来,不就正好剩下七斗糠么,康七之名,正好对应糠七斗。等到捕快把康七押到大堂,一通审问之下,康七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王旻也被当庭宣布无罪释放。可谓是“遇明则活”。至此,费孝先的卦辞全部应验。

小评:笔者突然觉得,卦词最早出现,有可能就是道士为了逃避责任发明的。当算卦成了阅读理解,最终解释权就握在了占卜的道士手里。得到卦词的人,也就只能十分盲目的按照自己对卦辞的理解行事,无论正确与否,后果到要自己承担了。本文的故事里,费孝先的卦词对商人即将遇到的事都做了预判,但最多只算是尽了提醒的业务,商人但凡在某个环节理解错了,估计就没后面的故事了。

误读搜神记:商人回家路上能够逢凶化吉,全靠牢记算命先生的卦辞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原文:西川费孝先善轨革,世皆知名,有大若人王旻,因货殖至成都,求为卦。孝先曰:“教住莫住,教洗莫洗。一石谷捣得三斗米。遇明即活,遇暗即死。”再三戒之,令诵此言足矣。旻志之。及行,途中遇大雨,憩一屋下,路人盈塞,乃思曰:“教住莫住,得非此耶?”遂冒雨行,未几,屋遂颠覆,独得免焉。旻之妻已私邻比,欲媾终身之好,俟旋归,将致毒谋。旻既至,妻约其私人曰:“今夕新沐者,乃夫也。”将哺,呼旻洗沐,重易巾幯。旻悟曰:“教洗莫洗,得非此耶?”坚不从。妻怒,不省,自沐。夜半反被害。既觉,惊呼邻里共视,皆莫测其由。遂被囚系考讯。狱就,不能自辨。郡守录状,旻泣言死即死矣,但孝先所言,终无验耳。左右以是语上达。郡守命未得行法乎旻。问曰:“汝邻比何人也?”曰:“康七。”遂遣人捕之。“杀汝妻者,必此人也。”已而果然。因谓僚佐曰:“一石谷捣得三斗米,非康七乎。”由是辨雪,诚遇明即活之效。

声明:《搜神记》是东晋史学家干宝(?—公元336年)创作的小说,就创作年代来说,距今也有将近17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中国的神话故事也是个不断演化和补全的过程,记述的角色形象和现今的主流形象难免会有所偏差。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搜神记原文做的读书笔记,以原文翻译加脑洞补足为主。由于个人知识水平有限,部分词汇的翻译难免不够准确,另外对于文中的一些人物故事在《搜神记》以外的记载,了解的也不是太全面,叙述的时候难免有所疏漏,错误之处,请多包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