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著名科举考试枪手“温八插”温庭筠也把钓鱼的鱼线轮写入了诗歌

温庭筠也把钓鱼的鱼线轮写入了诗歌

著名科举考试枪手“温八插”温庭筠也把钓鱼的鱼线轮写入了诗歌

枪手“温八叉”

与李商隐同时的温庭筠也把钓车写入了诗歌。

不过他挺特别,他是跟朋友要钓车,请人家给他寄“钓轮子”

钓轮形与月轮同,独茧和烟影似空。

若向三湘逢雁信,莫辞千里寄渔翁。

篷声夜滴松江雨,菱叶秋传镜水风。

终日垂钩还有意,尺书多在锦鳞中。

温庭筠(约公元812-866年)太原祁人,初唐宰相温彦博后裔。家学渊源,才思敏捷,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插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而士行有缺,缙绅簿之。恃才不羁,多犯忌讳,屡举进士不第;又好讥刺权贵,取憎于时,终生潦倒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客于江陵。这首“寄湘阴阎少府乞钓轮子”即客于江陵所作。

温庭筠与李商隐都是不得志,排遣郁闷才钓鱼。诗歌中虽提到了钓车子,但关于钓鱼的心得不多,并不内行。温庭筠擅长的是吟诗作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插手而八韵成”。所以得了个雅号“温八插”。甚至被写进了 《红楼梦》:

“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温八插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其实此类评价 ,明人 高棅《唐诗品汇·总叙》就有。

送什么雅号不好啊?为啥叫“温八插”?这与科举有关。

唐代科举的礼部试通常在二月,但头年十一月就得报名。报考程序挺复杂: 举子们先到尚书省“疏名列到”,报名;呈递“文解”,即地方官府发的推荐证明,还有“家状”(举子的籍贯、三代名讳等)。接下来“结款通保及所居”(举子们三人一组,相互担保,填报在长安的暂时住所)。还得元旦那天集体接受皇帝检阅,并参加国子监的拜谒孔子像仪式等。

这些都折腾完了,也就过年了,过完年 二月才开考。这时长安还很冷,那时考场没有暖气,虽穿棉衣 但依然冻手。举子考试答题思考期间 习惯都双手“囤袖”---没取暖设备的北方读书人也常这样。“囤袖”什么样?就是左手伸进右手棉袄袖筒,右手伸进左手棉袄袖筒,相互插手入袖筒借助体温捂手取暖。

唐代科举入试押官韵作赋,要工整华美用典铺叙,岂能张口就来?一般举子摇头晃脑思考 反复推敲斟酌,得哼唧好半天。可温庭筠文思敏捷“凡八插手而八韵成”,所以世人叹服,雅号 “温八插”---这是个 美誉。

温庭筠得了这个雅号更加得意,考试时常常帮助别人 打小抄。一帮就帮好几个,因此又有美誉“救数人”。温庭筠不是一般的才思敏捷。李商隐有回讨教他:“近得一句‘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 温庭筠张口就是“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温庭筠甚至对上了皇帝的对子。“宣宗尝赋诗,上句“金步摇”,未能对,遣未第进士对之。庭云对以“玉条脱”。宣宗赏焉。又出药名“白头翁”,温对“苍耳子“。它皆此类也。(9)

温庭筠真有才,有时就难免忘记了“规矩”,忘记了官场人情潜规则。 “宣宗爱唱“菩萨蛮”,令狐相国假其新撰密进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云:“中书堂内坐将军。”讥相国无学也。”

宣宗皇帝喜欢唱“菩萨蛮”这个词牌歌,宰相令狐绹为讨好皇帝,就求温庭筠帮忙,并请求为他保密。可温庭筠却向别人炫耀了这件事。令狐绹当然恨他,就给他使绊儿。因此屡试不第。最可怕的是温庭筠恃才傲物,竟然直接得罪了皇帝。

“宣皇好微行,遇于逆旅,温不识龙颜,傲然而诘之曰:“公非司马长史之流?”帝曰:“非也。”又谓:“得非大参簿尉之类?”帝曰:“非也。”谪为方城县尉,其制词曰:“孔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尔既德行无取,文章何以补焉。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云云。竟流落而死也。

前边不是说温庭筠对上了宣宗出的上句,还得到皇帝赞赏吗,怎么还说温庭筠不认识皇帝?

温庭筠科举考试未中进士,也没做过高官,是没有资格面见皇帝的。宣宗让‘未第进士’对对子,是出一上句,让太监或什么官儿传到殿外,让没考上进士的举子对,答案再呈进金銮殿给皇帝看,温庭筠与皇帝是不能照面的。

可是,这个‘宣皇好微行’微服私访时在旅馆偶遇了温庭筠。温庭筠也是衣帽取人,净猜宣宗是司马长史之类的小官儿,不会拍马屁,皇帝当然不喜欢这样的人,所以始终也没捞到什么像样的官儿做。

像温庭筠那样的性格 是坐不下来静心钓鱼的。所以连钓车的名字都叫不准。但难得的是,他把“钓轮子”写进了诗歌。写出了钓车的形状“钓轮形与月轮同”,看出了用钓车钓鱼,钓组抛得远,指哪儿打哪儿的优越性“独茧和烟影似空”。直到晚唐还写信请湖南的朋友阎县尉寄钓鱼轮,可见当时钓车并不普及---起码温庭筠还没有钓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