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浔公子徐迟:将数学皇冠的明珠介绍给世界,82岁孤独出走人间南浔古镇滋养出浪漫的性格底色,一生只娶“陈”姓女子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介绍给世人,极致的“细节”刻画受到宋庆龄崇拜82岁高龄寒冬中孤独出走人间,为变幻的命运留下谜题

作者:文史哲研读间

一个人若是活得诚恳,那他一定是活在遥远的地方了。 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像果实上的霜粉一样,是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以保存的。——《瓦尔登湖》

离世整整24年,如今“徐迟”的名字在世人眼中已经有些陌生了。但是如果提起《瓦尔登湖》的翻译者,提起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人们总是不禁恍然大悟,毕竟,那句“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仍然堪称一代人的记忆。

南浔公子徐迟:将数学皇冠的明珠介绍给世界,82岁孤独出走人间南浔古镇滋养出浪漫的性格底色,一生只娶“陈”姓女子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介绍给世人,极致的“细节”刻画受到宋庆龄崇拜82岁高龄寒冬中孤独出走人间,为变幻的命运留下谜题

徐迟在瓦尔登湖旁

作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奠基人、著名的翻译家和诗人,徐迟的生命轨迹始终都与名人同行:他是诗人戴望舒结婚时的傧相“伴郎”,也是数学家陈景润仅有的几位亲密好友之一。他曾向毛泽东请教如何作诗,当时正值盛年的毛泽东为他写下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诗言志”。

徐迟,这位曾经的、千年古镇南浔书香门第的少爷,一生致力于记录着时代与社会近百年的沧桑巨变,字里行间向人们诠释着南浔“诗书之乡”的绅士气质与精神传承。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南浔古镇滋养出浪漫的性格底色,一生只娶“陈”姓女子</h1>

徐迟晚年曾在他的自传体小说《江南小镇》中用66个“水晶晶”来形容自己的故乡南浔。江南水乡的灵秀与通透养成了徐迟细腻浪漫的性格底色,尽管祖上曾在军机处行走,父亲早年间在日本留学,不幸的是,家族的“富庶”并没有让徐迟获得命运的优待。

可是绵延到我这一代,自我出生,并且直接因为我的出生,使得我家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巨大灾变,以至于倾家荡产,从此便一无所有了。——《江南小镇》

如今外人已经无从得知,究竟是怎样的巨变,让徐迟的原生家庭从传承三代的书香门第骤然一贫如洗,但透过徐迟英俊的外表,我们依然能够窥见文化积淀在他身上的传承:细腻敏感的捕捉,信达雅的翻译,工整抒情的措辞,学贯中西、游刃有余的表达……

徐迟天性浪漫温柔,17岁时就对大学同学产生过情愫,然而最初的几段感情几乎都因徐迟贫寒的家境无疾而终,直到1936年,22岁的徐迟遇到了陈松。热恋期间,徐迟专门买了一本新日记本,记记录下他与陈松度过的快乐时光:

我突然捉住她的两肩,把她推到墙上,然后猛烈地吻了她。我从没有这样激动的情绪,因此我经历了以前从未经历过、从此以后再也未能经历到的这样的狂喜。人,一生只能吻一次。

当年面对家人的质疑,陈松勇敢地说“我的婚姻,我自己可以做主”,而徐迟则许诺二人会“像兄妹一样生活一两年”,只为支持妻子完成学业。结婚后,徐迟与陈松相伴近半个世纪,育有四位子女,从学生时代到两鬓斑白。

1984年,徐迟在出国访问的途中得知妻子罹患癌症,且已至晚期,心急如焚的徐迟立刻回国,悉心照料至妻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徐迟在悼念妻子的长诗《挽陈松》中深情地写道:彼岸有什么可怕呢?最有情义的你在渡口等着我啊!他郑重的告诉自己,将来自己死后,要把他的骨灰和妻子的骨灰掺在一起,撒在长江口,流归大海。

年过古稀的徐迟在悲痛中度过了8年的鳏居生活,直到遇到了另一位“陈”姓女子。徐迟的第二任婚姻只维持了不到4年便以惨淡告终,彼时徐迟才深深地感觉到,他的“妻子”永远回不来了。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介绍给世人,极致的“细节”刻画受到宋庆龄崇拜</h1>

在“报告文学”的范畴里,徐迟既是作家又是记者,他凭借《哥德巴赫猜想》成为中国中国报告文学的奠基人,也让陈景润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科学家。陈景润性格较为孤僻,是远近闻名的“书呆子”,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这给徐迟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正如他所说: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理解一个数学家就更不容易了。

南浔公子徐迟:将数学皇冠的明珠介绍给世界,82岁孤独出走人间南浔古镇滋养出浪漫的性格底色,一生只娶“陈”姓女子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介绍给世人,极致的“细节”刻画受到宋庆龄崇拜82岁高龄寒冬中孤独出走人间,为变幻的命运留下谜题

  陈景润1966年解析“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手稿

第一次见面,陈景润不断重复着“我很高兴”,却并没有允许徐迟进入他工作的地方:

他似乎没有生活在我们中间,他生活在数学的王国里;仿佛他并不是我们这个感性活动世界的人,他正飞翔在理性世界的思维空间里;此刻,他只是迫不得已才降落到我们中间来,接受我对他的访问。

为了拉近自己与陈景润的心理距离,徐迟啃下了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华罗庚的《数学导引》、欧几里得的《元素》、《中国古代数学史》等诸多数学界的大部头,因此当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人们阅读时丝毫不会感到艰涩和吃力,因为徐迟早已将深奥的数学理论融会贯通,在作品中举重若轻的写出来了。

《哥德巴赫猜想》让陈景润的名字一下子妇孺皆知,遗憾的是,仅仅18年后陈景润便离开了人世。得知好友去世的消息后,徐迟悲痛到有些自责,他甚至觉得,也许正是那篇被人传诵一时的文章,打乱了、干扰了陈景润虽然艰辛却也安静的登山之路,使他仅差一步之遥而没能到达最后的顶峰。

南浔公子徐迟:将数学皇冠的明珠介绍给世界,82岁孤独出走人间南浔古镇滋养出浪漫的性格底色,一生只娶“陈”姓女子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介绍给世人,极致的“细节”刻画受到宋庆龄崇拜82岁高龄寒冬中孤独出走人间,为变幻的命运留下谜题

陈景润(前排左二)与徐迟(前排左三)的合影

徐迟的报告文学充满了人文情怀的细节,专心思考到“撞树”的陈景润,踏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李四光,“很多细节还写得不够细”,徐迟在文学创作中始终没有放弃对细节的严格要求。当年他向记者们讲授如何写人物报道时就讲到,当年周恩来总理邀请宋庆龄到北平,连屋内摆放的菊花都是周总理亲手修剪的。

后来宋庆龄了解到这个细节后,将徐迟讲述的相关段落抄写了整整7页纸,她动情地说:我为总理保证我难忘的旅行所作的种种安排而深深地感动。从徐迟的报告中,我还学到了“细节”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要是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足够年轻的话,我都想去上这样的课,以提高我的写作水平。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82岁高龄寒冬中孤独出走人间,为变幻的命运留下谜题</h1>

徐迟翻译的《托尔斯泰传》是国内最早的版本之一,作家出身的徐迟初心在于为人们建立起“是非格外分明、爱憎格外热烈的生活态度”。徐迟自己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

1996年深冬,82岁高龄徐迟因为身体突然不适,住进了武汉的一家医院中。入院的第18天深夜,这位82岁的老人从6楼病房一跃而下,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却以毅然的姿态出走人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南浔公子徐迟:将数学皇冠的明珠介绍给世界,82岁孤独出走人间南浔古镇滋养出浪漫的性格底色,一生只娶“陈”姓女子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介绍给世人,极致的“细节”刻画受到宋庆龄崇拜82岁高龄寒冬中孤独出走人间,为变幻的命运留下谜题

晚年徐迟

徐迟走后,人们惊讶的发现,病房中他的衣服和书报都被整理得井井有条,就连日记都完整地记录到了生前最后一天。告别人世前,他还在关心着家里的取暖器费不费油,也在计划着出院后到南方度过漫长的寒冬。

与徐迟同龄的学者金克木在得知他的死讯后,痛心地表示:诗人徐迟匆忙走了,像一枚爆竹,跃入太空,便无影无踪,只剩下音响。

“水晶晶”是徐迟送给故乡的评价,也几乎是他性格的概括,轻盈、通透、洒脱。人们大多坚信,75岁开始用电脑打字写自传的徐迟一定对人生心怀眷恋,他的纵身一跃给人间留下了一道永远解不开的命运谜题,让了解他的人无不惋惜、无不敬畏。

南浔公子徐迟:将数学皇冠的明珠介绍给世界,82岁孤独出走人间南浔古镇滋养出浪漫的性格底色,一生只娶“陈”姓女子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介绍给世人,极致的“细节”刻画受到宋庆龄崇拜82岁高龄寒冬中孤独出走人间,为变幻的命运留下谜题

徐迟与巴金

@文史哲研读间 觉得,作家徐迟与画家木心有诸多相似之处:出身千年古镇的世家公子,在时代的洪流中奋力漂泊,敏感到心细如发的浪漫主义者,只是他们在晚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如果说木心是在不甘中接受了衰老与命运,那么徐迟的悄然“坠落”便是向命运的最后一搏。

社交往往廉价。相聚的时间之短促,来不及使彼此获得任何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生活得太拥挤,互相干扰,彼此牵绊,因此我想,彼此已缺乏敬意了。 ——《瓦尔登湖》

南浔公子徐迟:将数学皇冠的明珠介绍给世界,82岁孤独出走人间南浔古镇滋养出浪漫的性格底色,一生只娶“陈”姓女子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介绍给世人,极致的“细节”刻画受到宋庆龄崇拜82岁高龄寒冬中孤独出走人间,为变幻的命运留下谜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