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铜鎏金观音像
辽
高18厘米宽12厘米
观音头戴宝冠。冠上有化佛,前额有白毫,面庞圆润,眉眼清秀,含有笑意。宝缯自肩部下垂,胸饰璎珞.帔帛缠绕上身,下著长裙。左腿盘坐。右小腿直立,双手一扶地一置于膝上,呈游戏坐,姿势优美自然.是辽代金铜佛教造像中的精品。
此像1981年出土于北围场。
28.铜观音像
高23.8厘米 宽12.7厘米
观音头戴高冠,冠上有化佛,眉眼清秀,含有笑意。宝自肩部下垂,胸饰璎珞.披帛缠绕上身,下著长裙。结勘坐。衣饰线流畅。褶皱自然
29.铜可聪造观音像
明嘉靖六年(1527年)
高23.5厘米宽16.4厘米
观音结助跌坐,双手交叉于袖内。面阔而方,云纹冠前面中央饰化佛,上罩被风 背部刊造像记∶"嘉靖六年□日造,可聪"面阔而方是明永乐年间藏传金铜佛像的典型特征,此像继承了这一表现形式。
30.铜鱼篮观音像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
高42厘米 宽14.5厘米
观音束发。上身穿右衽衣,衣袖宽大.外覆被帛,下穿长裙.跣足直立在莲花座上。左手持一篮,篮内有鱼一尾。神情与农饰类似一普通妇人。莲座背后阴刻∶"嘉靖廿四年十二月造。"
鱼篮观音最初称马郎妇.后来在民间演变成提鱼篮的形象。明代宋濂《鱼篮观音像赞》说∶"陕右金沙滩上,有美艳女子,挈篮鬻鱼.人争欲室之。"明朝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曾亲绘鱼蓝观音图,并勒石流传,鱼篮观音送成为朋期常见的一种观音造型,泾受信众的喜爱。
31.铜许早造观音像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
高24.5厘米 宽12.7厘米
观音结助肤坐台座上。施禅定印,戴筒形冠。台座左侧雕鹦鹅、右侧雕净瓶。像背刊浩像记∶"信士许早诚心敬铸观音一尊,于家中奉祀。祈保合家清泰,人丁兴胜事。万历丁西岁八月吉日铸。"座背刊∶"南丰邓洛造"南丰属于建昌府。即今江西南丰。
32.铜漆金王纪造观音像
明
高25厘米宽19.5厘米
观音头戴宝冠.冠上正中有化佛。前额有白毫。身穿天衣,胸饰嘤珞。双手施禅定印,结助头坐。座前有善财和龙女,率两侧有宝瓶和搜献。背后刻有"匠人王纪,二十三年造"款。
在元期清时期。民间流传一只白色鹦哥(鹦鹉)为了孝养它的妈妈,不怕经历各种危难,其诚意打动观音,最后跟随南海观音到普院山修道习法而得正果的故事。因而在此一时期的观音造像中,鹦鹉成为常见的母
33.铜鎏金观音像
高36厘米宽24.3厘米
观音头上有化佛。眉目清秀,给人静穆慈祥之感。胸前饰碍路.左手持钵状物,右手持杨枝,结脚跌坐。
该像既有汉任风格.又有了藏传佛教造像的影响。
34.铜观音像
高33.1厘米宽23.4厘米
观音头上有化佛。眉目清秀、大耳下垂,给人静穗慈祥之感。胸前饰躞珞,双手拇指相,其余四指相叠.做禅定印 结题跌坐
该像既有汉传佛教造像的风受伯了薏传佛教造像的影响。
35.铜观音像
高9.2厘米宽6.5厘米
观音高盘发髻,五官端庄自然,双目微睁下垂,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态。右手下垂,左手略翘三指结成环状。启覆帛巾.身披天衣,内著裙,裙腰至胸。衣纹流畅生动,衣摆覆地。露右足。左腿盘地,右膝支立,呈游戏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