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蝎子被称为“五毒之首”。最新研究再一次揭示了,大自然的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021年10月28日,绿会国际部志愿者分享了来自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篇最新的研究。据报道,阿伯丁大学(University of Aberdeen)和埃及苏伊士大学(University of Suez Canal)的科学家们探索蝎子毒液对抗新冠病毒变异的潜力。

来源:阿伯丁大学官方发布
蝎子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已经存在了4亿多年。它们的毒液,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许多国家的传统疗法,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
蝎子毒液含有一种生物活性肽的“迷人鸡尾酒”,其中许多是非常有效的神经毒素,而一些蝎子毒液显示出强大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被认为在保护毒腺免受微生物感染方面发挥作用。这些多肽,可以作为治疗新冠的良好起点。
据介绍,该项目由全球挑战研究基金(Global Challenges Research Fund)资助,是由阿伯丁大学医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Wael Houssen、以及苏伊士运河大学理学院动物学系分子毒理学和生理学教授Mohamed Abdel Rahman共同领导的。
Wael Houssen博士表示,“将蝎毒作为新药来源的研究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和富有成效的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
然而,在针对野生动物利用的研究中,务必确保可持续性。不能因为无序的商业化利用,而导致物种走向濒危、甚至灭绝。因此,研究伦理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绿会国际部工作人员发现,在这篇新闻报道中,强调了生物多样性科研的伦理原则: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原则以及《关于获得遗传资源和公平、公正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和相关法律,研究人员对蝎子物种进行了收集。蝎子挤出毒液后,已经被放回到了埃及的沙漠中的自然栖息地。
蝎子毒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混合物,含有数百种毒素,它们的分析需要艰苦的实验。在纯化和鉴定之后,毒液肽将在Houssen博士的实验室中大量合成,并在结构上进行修改,以使用定制酶赋予药物样特性。
Houssen博士进一步表示:“我们已经看到这些毒液含有极为有效的生物活性肽,我们相信还有更多的有待发现。”
Rahman教授表示,包括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几种蝎子在埃及分布广泛。“它们的毒液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可能成为一种非传统的新型药物的来源。”
网络报道
【后记】提醒:捕捉野生蝎子是违法行为!
尽管国际上研究领域好消息频频传出,笔者仍然担心可能带来的针对蝎子的野外非法猎捕。
因为长期以来,滥捕野生蝎子的现象屡禁不绝。每年我国为灭蝗、杀虫害投入大量资金,收效有限。而大自然其实本身有它的制衡机制,只是被个别人的利益所俘获、悄然失衡。野生蝎遭到人为肆意捕杀,严重破坏了生物链。
再次特别提醒:捕捉野生蝎子是违法行为!!!
编译/SY(绿会国际部)
【参考资料】阿伯丁大学官方新闻稿:https://www.abdn.ac.uk/news/15459/
宁夏抓捕野生蝎子和收购现象调查|绿会志愿者一线野保调研实录(2021-08-07)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4023183801657416652
谁在宁夏大量捕捉野生蝎子?电商无野行动严重关注!(2021-07-0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691145310392915
中国绿发会:《抓蝎子续集来了!中卫市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发布通告严禁捕捉野生蝎子|绿会研究室关注》(2021-07-15)
https://www.sohu.com/a/477633457_100001695
#蝎子##疫情##新冠##病毒##31省份增本土23例 涉北京山东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