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十载窑火不息,松江六中藏着一座“老牌泥塑梦工厂”

作者:上观新闻

梧桐树叶渐次泛黄,深秋的寒意也悄悄溜进了窗,松江六中尚塑阁内的新电窑散发出陶泥浴火后特有的余温。一群热衷于“玩泥”的孩子将电窑团团围住,期待着泥塑出炉的时刻。社团指导教师柯晨拍了拍新电窑旁已经“退休”的老电窑,感慨道:“多年来,小小的尚塑阁承载了近千名六中学生的泥塑梦,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感受美的窗户。”

十载窑火不息,松江六中藏着一座“老牌泥塑梦工厂”

泥塑课堂“经千秋”

窑门打开,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拿出三周前亲手捏制的泥塑作品,一个个像捧着宝贝似的。“他们等这一刻等很久了!”柯晨说,泥塑作品制作好后,需要自然风干两周左右才能进窑素烧七八个小时,成型后需冷却近两天。为了使作品更具表现力,成型的素胚还需上釉,而后再次装窑煅烧、再次降温,使作品与釉料融合固定,任何一个环节都急不得。拿冷却出炉来说,降温不到位就会前功尽弃,“降温太快,烧制出来的泥塑釉面会有破损,有时甚至能听到泥塑裂开的声音”。

让人惊讶的是,烧制成型、出炉上釉并不是最耗时的。在尚塑阁储物间,一只只泡发陶泥的水桶道出了开展泥塑社团课的不易与繁琐。“陶泥的软硬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在短短40分钟内顺利完成塑形。”柯晨说,泥塑课只在每周一下午开设,而准备课堂所用材料往往需要一周时间,成块的陶泥需要先敲碎晾晒、加水泡软,然后再和泥成团,和好之后还要进行二次晾晒,直到软硬适度为止。

十载窑火不息,松江六中藏着一座“老牌泥塑梦工厂”

围绕这40分钟泥塑教学所拓展出来的前后工作虽然耗时耗力,但泥塑课程绝非仅限于完成这些繁琐事务。“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有深度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柯晨介绍,中学阶段泥塑的内容设计虽然难度起点不需太高,但仍需抓住艺术核心,用阶梯化作业要求给予每名学生创作的信心和空间。为了攻克“分析和总结形体”的造型难点,柯晨常常在教学中运用各种形象的比喻来阐释科学的形体知识,帮助学生从复杂的造型中快速找到突破口,培养创作大局观,从“肌理变化”等细小的知识点与学生合作探索造型的美学内涵。

一周一课守梦人

如此费时费力的事,柯晨坚持了近十年。2011年初到松江六中工作至今,他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社团泥塑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上。尽管尚塑阁2016年才启用,但此前他一直在想方设法将泥塑更多地融入课堂。

十载窑火不息,松江六中藏着一座“老牌泥塑梦工厂”

“梦想与情怀使然吧,就觉得这个事情既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自己作为教师的成就感。我希望学生除了掌握造型技巧,更能关注到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能在作品中融入对造型的理解、对自我的审视乃至对外界的诉求。”柯晨介绍,美术教学特别重视造型能力的培养,而泥塑又是造型艺术的重要类型之一,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与发展的步伐逐渐成熟,千百年来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点缀美化了生活环境。对于学生而言,泥塑的学习更多地涉及空间思维与调度、材料和工具的处理与使用、立体制作与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艺术视野的拓展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完善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等方面,泥塑显现出绘画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十载窑火不息,松江六中藏着一座“老牌泥塑梦工厂”

在尚塑阁,每届学生都会尝试泥板卷曲、泥板镶接、捏塑等造型方法,在团、压、捏、搓等手捏技法中体味制作泥塑的快乐。而今,推开尚塑阁暗红色中式木门,陈列柜上琳琅满目的泥塑作品常常会让观者误以为进入了一个艺术作品展示馆,而那些富含艺术气息的作品都出自六中历届学生之手。四季更迭,泥塑作品越积越多,碍于场地有限,很多作品都被装进了收纳箱。“两三千件肯定有的。”柯晨说,这几年,学校为了成就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投入了不少资金,目前在使用的全自动化电窑就是今年刚刚添置的。

开花结果令人赞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年来,学校的特色泥塑社团课成就了不少喜欢泥塑创作的学生,让柯晨印象深刻的是2018届凡诗齐同学。“泥塑创作需要想得远、坐得住、玩得进,能有所发展并乐在其中的孩子并不多。”柯晨说,凡诗齐是根好苗子,她的作品曾在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陶艺专场中获奖,张开四肢怀抱绣球、表情夸张有趣、憨态可掬的小狮子泥塑造型总能吸引观者的目光。

十载窑火不息,松江六中藏着一座“老牌泥塑梦工厂”

而作为指导教师的柯晨也因多年的坚持获得了不少荣誉。2018年,他以六中泥塑课程为研究基础,参与编写了《上海市初中美术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负责第二主题“雕塑”。疫情期间,线上空中课堂成为全市中小学生学习的第一阵地,作为松江区中学美术学科代表,柯晨将六中的特色泥塑课搬到了市级“空中课堂”。

十载窑火不息,松江六中藏着一座“老牌泥塑梦工厂”

“教育讲求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师既是浇花人,也是引路人。”松江六中校长丁玉介绍,虽然六中的硬件配备并不是最好的,但学校结合学生的学制特点和操作条件,开设了深受学生喜爱的泥塑课程。2011年至今,除了每周在学生社团课中开展《泥塑基础》校本课程,也在常规美术课中融入了泥塑教学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科动手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成就了青年教师。

■记者 王梅 文摄 受访单位供图

■文字编辑 李翔 陆佳

■栏目责编 杨露 ■栏目主编 陈亚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