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林振朗:112种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病原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点击上面的蓝色字母,与小儿咖喱零距离交流!

林振朗:112种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病原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朱敏利,胡乾红,马伟,林振朗

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是新生儿期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死亡率高,幸存者可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后遗症至关重要。近年来,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的报道较多,但由于病原体检出率低,病原体样本量大,病原体种类与地理位置、年龄变化和发病年龄密切相关。

为了解本区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病原菌的分布规律和耐药性特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10年病原菌培养阳性的112例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病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玉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了所有符合条件的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患儿。纳入标准:

(1)新生儿感染和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2)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变化;

(3)血培养或脑脊液培养检测到病原体,除可能被污染的病原体外:对于凝血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等常见易污染的病原体,必须根据其药敏处理进行两次阳性血培养或临床有效,否则判断为标本污染。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112例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患儿临床特征、感染相关实验室检查、颅脑影像资料、治疗转移等临床资料。

2.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血液、腹水、脓液和脑脊液样品接种在5%羊血琼脂平板中,在35°C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选择血板上的可疑菌落进行分离纯化,然后使用WALKAWAY-96SI全自动分析仪NUC33卡识别菌落。

使用肉汤稀释药物敏感性测试,从2004年1月到2007年10月,测试了ATB STREP5(法国生物异构体)试剂盒;12月13日,MRSTRP-1板条在Microscan Walk Away 96 SI进行了测试,并考虑了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04-2013。从卫生部检验中心购买的质量控制细菌样品。

3.统计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数据利用率,组间比较采用测试2.P<0.05对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一般信息:

2004年至2013年,我院新生儿科共确诊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309例,检出致病菌112例。04-08年46人,09-13年66人。男性64例,女性48例;胎龄26加5~41加6w,早产23例,月89例;<2.5公斤(其中<1.5公斤)7箱,<1.0公斤1箱),≥2.5公斤85箱;发病年龄:20例早期发型(出生后3天内发病)和92例晚发型(出生后4至28天)。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的儿童112例:发热(体温≥38摄氏度)88例,进食或进食困难53例,抽搐41例,气短或呻吟13例,呕吐11例,腹胀10例,腹胀7例。常见阳性体征:42例反应不良,29例肌肉紧张异常,28例前期紧张或喘气,27例病理性黄疸,16例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

三、辅助检查

1. 非特定检查

外周血正常异常46例:白血>20例×109/L28例,白细胞<5例×109/L10例,血小板<16例×10例(其中合并白细胞升高5例,合并白细胞减少3例)。C反应蛋白异常(>10 mg/L) 81例:50~100 mg/L 24例,>100 mg/L 28例。脑脊液检测结果:白细胞<50×106/L18例,(50~1000)×106/L54例,(1000~10000)×10 6/L32例,>10000例< ×106/L8例> >例;

2. 病原体检测和药物敏感性结果

2004-2013年临床诊断的309例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病例中,血培养阳性106例,临床上认为受污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检出率为32.2 4%(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0例:脑脊液培养阳性1例,其余19例, 15例2例血培养菌均为同一菌,9例根据药敏后使用万古霉素或利奈沙明病情改善,因此临床上考虑感染)。

脑脊液培养阳性30例,检出率为9.7%,乳酸链球菌10例,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链球菌、金黄色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链球菌1例。

血培养和脑脊液均阳性(两者均为同一菌)共18例:无乳腺链球菌7例,大肠杆菌6例,牛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孢子和志贺相邻的单核细胞细菌各1例。

其他培养阳性5例(血培养阳性):脓培养金葡糖4例,腹水培养大肠杆菌1例,药敏性与血培养相同。1例母亲血培养未发现乳腺链球菌,药敏性与儿童血培养相同。

在病原体培养阳性的112名儿童中,62例(55.4%)为革兰氏阳性,50例为革兰氏阴性(44.6%),92例在前5名,其次是:

32例大肠杆菌(28.6%)

中枢神经系统20例(17.9%:表皮葡萄球菌7例,溶血性葡萄球菌6例,人葡萄球菌3例,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和仿葡萄球菌各1例)

链球菌18例(16.1%:无乳腺链球菌15例,链球菌座链球菌、鸟链球菌、牛链球菌各1例)

肠球菌13例(11.6%:粪便肠球菌7例,粪便肠球菌5例,酪氨酸1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8.0%)

其他革兰氏阴性菌18例,分布如下:克雷伯肺炎4例,鲍曼固定菌,铜绿假单胞菌,孢子菌各2例,大肠杆菌、奇异变形菌,埃森沙门氏菌,志贺样邻位单细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芽孢杆菌,产碱菌,粘膜沙林菌各1例。

其他革兰氏阳性菌2例:芽孢杆菌、葡萄微细胞各1例。住院感染7例,病原菌有:肺炎克雷伯里亚2例,大肠杆菌、粘稠石棺、羊乳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各1例。

5年前后,早产与满月、早期发型和晚期发病菌组成比较见表1、2、3,部分病原药药敏感性见表4、5。

表 1.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5年前后病原体组成的比较(实例(%))

林振朗:112种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病原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表 2.满月新生儿早产与脓毒性脑膜炎病原体的比较(示例(%))

林振朗:112种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病原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表 3.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病原体早期和晚期发型的比较(示例(%))

林振朗:112种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病原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表 4.常见革兰氏阳性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耐药结果分析(n (%))

林振朗:112种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病原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表 5.革兰氏阴性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部分的耐药性分析结果(n (%))

林振朗:112种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病原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3. 颅面影像学检查

有36个例外。脑密度异常19例,室扩张17例(其中脑积水13例),颅内出血9例,硬膜下积液4例,室膜炎3例,脑脓肿2例。影像学异常病原体的分布详见表7。

治疗和转移

化脓性脑膜炎诊断后,大多数患儿均选择三代头孢菌素或美洛蓝霉素联合治疗,部分个体选择三代头孢菌素或美洛佩苦,明确病原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适当调整敏感抗生素,同时给予适当的治疗症状支持。病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14例:中枢呼吸衰竭12例,感染性休克5例,多器官功能损害5例,脑瘫2例。

康复69例(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检查正常,病原菌培养评价阴性),改善自动出院23例,未恢复自动出院9例,死亡11例(其中9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放弃治疗):04~08例7例(死亡率7/46,15.2%),09~13 4例(死亡率4/66,6.1%)。

死亡病例为:5例大肠杆菌,2例无乳腺链球菌,1例洋葱Burkhold,铜绿色假单胞菌,肠大肠菌群和粪便肠球菌。不良预后包括颅骨影像学检查异常、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共计47例,占42.0%,详见表6。

表 6.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颅骨影像学异常、严重并发症及病原菌分布死亡病例

林振朗:112种新生儿脓毒性脑膜炎病原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未完待续)

Ebell医疗草案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详情请联系安倍晋三秘书(微信):克福小贝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