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教师节专访|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 走近三位优秀青年教师

作者:半岛网

半岛网9月9日讯一方讲台,搭起桃李天下梦。一根粉笔,写下春秋万千情。今年,是青岛超银学校建校的第23周年,流逝的是时光,沉淀的是奉献。二十余载岁月,平凡成为不平凡。在这个金色的九月,我们迎来了第37个教师节,正如校长潘晓莉所言“全面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超银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学校将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深耕细作,狠抓教科研这条教学生命线,让更优质的教育惠及更多学生。”值此教师节,我们采访了青岛超银学校(崂山校区)的三位青年教师,听听他们与超银的故事。

王昱:初心安在,传承超银精神

王昱是青岛超银学校(广饶路校区)的一名毕业生,如今是母校的一名语文教师,同时也是青岛超银小学(崂山校区)四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取得了双学士学位的她,提起在超银的那段时光总是让她难以忘怀。

教师节专访|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 走近三位优秀青年教师

学生时代的王昱就特别喜欢研究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且乐于把这些方法分享给其他同学,最难得的是,她遇到了影响她一生的老师们,初中班主任、历史老师、语文老师都非常尊重她的想法并且给予了她极大的空间探索和发现自我,那时王昱就想,教育不就是传承吗?传承文化、传承思想、传承一代又一代,由此及彼,所以她想把她所有和所得的一切,尽其所能,传承给得下一代。那时候的她就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老师。

十年后,王昱的梦想成真。提到为什么想要回到母校来工作,王昱说“我对超银有很深的感情,母校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想把超银的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大学毕业后,王昱在看到母校公布的招聘信息后,毫不犹豫地提交了简历,能回到她学生时代最喜欢的学校任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年轻却不稚嫩的王昱老师,怀揣着对教学的好奇和对未来教育的憧憬,来到了超银,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作为年轻的教育工作者,王昱将努力做到认可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对学生的失误和不佳表现能够宽容和同情,并给予耐心和明确的指导。在致力于成为一名具有亲和力的教师的同时,也努力带领孩子感受生活的乐趣,培养精神成就的需要,激起孩子们心中的火花,帮助他们建构起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最重要的是作为老师,她也想用自己的热情感染、激励和吸引学生,并伴他们前行。

邢国庆:脚踏实地,让梦想照进现实

邢国庆,毕业于King’s College London ,并获得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2021年6月加入超银团队任教,目前为青岛超银学校(崂山校区)的一名美术老师。

教师节专访|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 走近三位优秀青年教师

邢国庆初中毕业于超银学校鞍山路校区(现镇江路校区),“每当向别人提起我是超银的毕业生我都很骄傲!我也想告诉大家,在超银的孩子都是很快乐的。”邢国庆说。

她时常会回忆起上学时的情景,那时课程的设置除了语文数学外,就只有体音美了,她那个时候特别喜欢上美术课,还暗暗发誓,长大之后也要做一名老师。毕业后回到母校,成为一名美术老师是我最初的梦想。对于我来说,能做着我最想做、最喜欢的事,就是理想的人生。就在今年的六月份,我正式成为母校的一名老师,一切尘埃落定。我将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将自己的所有青春献给教育事业,陪伴和帮助一代接着一代的超银学子实现他们的理想。

当邢老师走上讲台,翻开备课文案,微笑着介绍本次课堂基本内容时,“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用来形容她再贴切不过。讲课时,她表情丰富,语调轻快,话里音间洋溢着愉悦,极具感染力,让人心情舒畅。大概这就是为什么她的课堂总是活跃而精彩,受到学生的喜爱。

感恩于母校老师的包容,她常常也要求自己:要欣赏孩子们的错误,试错是人生道路上的必经之路;要允许孩子们的差异,不是每一个人都要成为爱因斯坦;要耐心等待孩子们纠错,花开需要等待,草生需要静候;肯定孩子们每一个成就,无论大小,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鼓励。

李嘉宁:亦师亦友,做学生的引路人

再次站在母校的大门口,李嘉宁惊讶于母校的巨大变化:高大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美丽整洁的校园,管弦乐团、足球社团、篮球社团、合唱团、舞蹈社团、综合美术社团等各具特色社团活动在校园里遍地开花。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看到这些,李嘉宁忍不住感叹:现在的孩子们真是太幸福了!

教师节专访|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 走近三位优秀青年教师

李嘉宁,青岛超银学校鞍山路校区(现镇江路校区)2013届毕业生,2021年从西安体育学院毕业。大学期间,参加第四届兴业银行JFC青少年国际足球锦标赛西北赛区冠军并获得西北赛区最佳射手、2019年代表海南万宁腾骥足球俱乐部参加中国足球冠军联赛、2019年代表陕西省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足球比赛、2020年代表西安体育学院参加全国体院杯获得第六名、2021年代表西安体育学院参加陕西省大学生超级联赛获得冠军……

在李嘉宁身上,有关足球的荣誉数不胜数,而他也把自己曾经的梦想带给了现在超银的孩子!“超银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也是让我想回到母校的一个原因。”李嘉宁说。

大学毕业后,他也非常愿意回到母校来当一名体育教师。“从超银毕业的日子里,我始终关注着学校的公众号,也感受到了学校的变化。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心怀着无限的感激与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努力地将老师们曾给予我的关心和爱护传递给我的学生们,将这份爱继续地延续下去。”他说。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毕业生能够选择回母校当教师其实是对学校最大的认同。三位优秀的青年教师选择回到超银工作不仅体现了他们对学校的认可,也认证了超银教育的成功。

教师节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的身份,相信超银学校(崂山校区)的这些青年教师都能做到眼里有光并坚定地认为前路有光,牢记初心,脚踏实地。十年树木参天茂,百年教育深水流,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基础教育,更是精细的雕刻,超银从来没有华而不实的吆喝。而从这个学校走出去的人,身上自然带着独有的气度与咬牙的努力,这就是一个学校的品质力量。

半岛全媒体记者 那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