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是很多人对科比成名的最大误解

作者:相伴读书

说到科比这个名字,相信篮球爱好者,一定不会陌生。即便不是篮球爱好者,相信很多人,也听过科比的这句经典“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这句话被很多大V,拿来点醒那些想躺平的人。比你优秀的人,都这么努力,作为普通人还有什么资格偷懒。

鼓励大家努力,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很多人以为科比的成名,就是靠单纯的勤奋,这就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在没有读《少年科比》这本书之前,我也是如此简单地以为,科比的成名就是依靠无比的勤奋。但是,当我真正的了解科比的成长史以后,我想说,科比的成名绝对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家庭规划的结果。

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是很多人对科比成名的最大误解

对篮球的热爱,源于家庭的氛围

科比,出生于真正的篮球世家。科比的爷爷,乔.布莱恩特一世,身高1.95米,年轻时,是美国费城篮球名将。科比的父亲,乔.布莱恩特,身高2.06米,职业篮球运动员,在17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曾效力于费城76人队、圣迭戈快船队、休斯敦火箭队以及一些国外球队。

科比是家里的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莎利雅和莎雅,她们的身高分别是1.78米和1.86米,都是出色的篮球运动员。

在这样的大家庭里,科比想不热爱篮球都难。科比的父亲回忆说,科比在婴儿时期,就对各种小球充满了兴趣。不到1岁时,父亲抱着科比,科比抱着小号篮球,把球扣进了自家后院的篮筐里。这是科比人生中的第一次成功扣篮。

科比的父亲乔一直很关注科比的成长,从科比3岁开始,乔就一直关注科比在篮球方面的进展。在意大利时,乔会陪儿子在家中的花园里练习投篮,乔的意大利队友也会成为科比的陪练。回到美国后,乔为了父子间继续保持良好的互动,让科比每个周末到他执教的大学来陪他训练女篮。

乔说,小时候,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是他的父亲,因为是父亲鼓励他走篮球的道路,每天陪他数小时不断地训练:运球、跑动、投篮等等。因此,乔也想以同样的方式,支持乔的全面成长。

乔不仅这么想了,并且做到了,一直陪着科比成为篮球界,不容忽略的一员战将。

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是很多人对科比成名的最大误解

模仿,是不容忽视的训练

模仿练习,对于科比来说,是早期非常重要的练习方式。还记得猪肉摊边跳芭蕾舞的那个女孩,完全凭着自己的热爱,跟着视频自己学习芭蕾舞,达到的水平,让专业的芭蕾舞老师,都惊叹不已。

科比能够顺利成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跟他的模仿学习不无关系。3岁时,科比就经常穿着老爸的球衣在家里跑来跑去,他模仿爸爸的一切动作,爸爸在比赛中投篮,他也跟着投篮;爸爸运球,他也跟着运球;爸爸坐下来休息,他也跟着休息;爸爸喝饮料,他也会拿起自己的小壶水喝水。

3岁的小科比,是爸爸的头号球迷。

科比10岁时,跟着爸爸妈妈生活在意大利。为了能让科比看到世界上水平最高的篮球比赛,科比的外公特意录下TNT转播和录播的NBA比赛,然后,把录像带寄给科比。

录像带给科比带来了很大乐趣,他说:“我一遍又一遍地模仿杰里的动作,他的投篮,他的切入,他摆脱对方防守的方式。如果我觉得模仿不成功,那我就回去再看一遍录像,寻找细微的差别,然后再去模仿,让自己的动作和杰里一样完美。”

这种精益求精的模仿,让科比的篮球水平,无限接近自己的榜样。

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是很多人对科比成名的最大误解

对篮球的痴迷,击退一切困难

每一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自己的领域非常痴迷。遇到任何困难时,自己的领域,都是优先级最高的那个。

1995年,科比正读高三,他们球队要参加一场比赛,可是,就在比赛之前,科比得了重感冒,发热以及胃部不适,让他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天,因此,他也缺席了赛前热身。

队友和教练,都以为他不会参加这场比赛了。但是,在比赛快开始的时候,科比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到了赛场,上半场表现一般,下半场进入状态后,竟然得了45分。

科比,为了自己热爱的篮球,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也可以把一切学习都与篮球结合起来。在一次采访中,科比提到,即使在上历史课时,阅读着拿破仑和凯撒大帝的故事,自己也会认真地想:为什么他们能够取得成功?我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怎么把这些用到篮球上去?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从科比身上看到了,痴迷是成功的最佳捷径。

《少年科比》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篮球健将的成长史,更是一个家庭教育典范,一个人成名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