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作者:派拉蒙电影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元宵佳节到,派派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大家都是“元宵派”还是“汤圆派”呀,热心的朋友们记得在评论区里给本派今晚吃什么指个路呗!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2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派派为你送上一份童话般温暖治愈的陪伴——《雨果》。敲黑板,不是维克多·雨果哈,但论浪漫,这部电影也绝对不输。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雨果》当年也是奖项收割机一枚,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上,《雨果》实现了惊人的“11提”。最终,拿下了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效和最佳混音奖项5项大奖。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2011年,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可是还有一年就满70岁了。这一年,他用改编自儿童文学作品的《雨果》第一次尝试拍摄3D影片。这也是自2002年来,第一部非小李子主演的马丁·斯科塞斯的故事片。或许对于马丁老爷子来说,人不会变老,只有变好,年近七旬也可以充满童真和想象。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除了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外,在制作人名单里,你还会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Johnny Depp。德普成立的制片公司Infinitum Nihil(拉丁语意为“无限虚无”),这公司名字任谁看了都是大写的“洋气”啊。德普作为制片人参与的电影并不多,《雨果》就是Infinitum Nihil最初参与制作项目中的一个。

好奇马丁老爷子写给电影的这封“情书”?那就跟着派派,一起进入这场30年代的电影梦境吧!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转动的齿轮与巴黎的夜景融合在一起,镜头一摇经过埃菲尔铁塔,就看到了巴黎车站,一路穿过车站,聚焦在墙上的的巨大时钟,你才会看到躲在里面的小小主人公——雨果。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这段号称影史上最著名的长镜头之一,是电影中最早开始制作的片段,动用了1000台电脑来进行渲染,耗时一年,长度为50秒,而50秒刚好是影史经典之一《火车进站》的片长。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当年的阿沙·巴特菲尔德才14岁,那双蓝眼睛让人只看一眼就无法忘怀。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车站的时钟好像是雨果的游乐场,但最让雨果移不开眼的是车站角落的一个古怪老头儿乔治经营的玩具店。想要趁着乔治打瞌睡偷东西的雨果被逮个正着,还被迫交出了自己偷偷拿走的玩具零件和一个破旧的笔记本。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乔治翻开笔记本后,看到各种公式与记录,问起这个笔记本的来历,雨果不说,乔治就更加认定这是雨果偷来的,并且要毁掉这个笔记本。两人的争执引来了车站的警长和猎狗,跛脚的警长没能捉住爬上高处的雨果,却把车站里搞得一团糟。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雨果回到车站里的“家”,面对着一动不动的机器人,回想起他爸爸(裘德·洛饰演)第一次把机器人带回家还有他们一起修复机器人的快乐时光。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好景不长,雨果的爸爸突然在博物馆的一场大火里去世,雨果跟着叔叔开始了在车站维修钟表的生活。雨果为了完成爸爸和自己“修好机器人”的共同心愿,再次出发去寻找笔记本。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乔治认可雨果的修理天分,让他在玩具店打工来赢回笔记本,两人关系缓和,雨果跟着乔治学习了很多魔术技巧,也靠着自己的努力不断修复机器人,但缺少一把心形钥匙来启动机器人。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与此同时,雨果碰见了乔治的养女,伊莎贝尔,两个喜欢冒险的孩子成为了好朋友,雨果偶然发现了伊莎贝尔的项链吊坠是一把心形钥匙,两人合力启动了机器人。机器人在纸上画出了雨果的爸爸曾经讲给他的一幕电影画面:火箭飞进月亮上那个人的眼睛里,还有签名——“乔治·梅里爱”。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这位“乔治·梅里爱”正是大名鼎鼎的世界电影导演第一人,他在1902年执导的《月球旅行记》被誉为“史上第一部科幻片”。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回到电影,两人来到伊莎贝尔的家,打开了隐藏的抽屉,却不小心被乔治发现,结果乔治大发雷霆,赶走了雨果。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雨果和伊莎贝尔隐隐觉得乔治·梅里爱和电影之间有着令人琢磨不透的联系,在《梦想的发明》这本书里,他们终于发现了乔治和电影之间的“秘密”。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书中写道,乔治·梅里爱是最早认识到电影有捕捉梦想能力的人之一,伟大的早期电影先驱,在一战中去世。雨果和伊莎贝尔在图书馆中与曾在乔治·梅里爱的制片厂工作过的作者雷内塔巴德相遇,并从塔巴德教授那里听说了乔治·梅里爱拍摄电影的故事。但没人知道在战争之后,乔治·梅里爱和他的那些影片到底去了哪里?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雨果和伊莎贝尔请塔巴德教授带着乔治·梅里爱仅存的一部电影来到家里播放,大家都为之感叹,乔治也深受雨果的感动。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魔术师出身的乔治·梅里爱凭借精湛的魔术技巧红极一时,但对于电影的喜爱让他放弃了曾拥有的一切,他拍摄了数百部电影。但战争开始后,没有人再关心电影,乔治·梅里爱认为电影不会再有新的起色,一怒之下将所有布景道具都烧掉了。而他最心爱的机器人,被他捐给博物馆,因此才有了雨果父子俩与机器人相遇的故事。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万物皆有使命,时钟用来看时间,火车带你去远方。”“机器没有多余的零件,如果整个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我就不会是多余的零件”没有人生而无用,出现在人世间,你就一定有你的使命。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影片结尾,乔治·梅里爱说他见到一个勇敢的年轻人克服所有困难修好了破损的机器人,那是世上“最有爱心的魔术”。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如果电影是童话,是魔术,那《雨果》就像是场“奇幻的梦”。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Come and dream with me.”

用温暖修复自己的梦境与希望,为自己的人生展示一场“魔术”。在这个周末,和派派一起走进这场127分钟的神秘梦境吧。

原来是他,为这个世界“造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