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帝之城》:被命运遗落的地方

引子:巴西人常说“上帝花了六天的时间创造世界,第七天用来创造里约热内卢。”

《上帝之城》:被命运遗落的地方

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是从19世纪末开始出现的,当时巴西正在步履蹒跚地走出半封建的历史,如今它已经建设成为巴西的第二大城市。这片高大的城市建筑群拥有超过700个贫民窟,极大的贫富差距和管理疏漏让这里成为各种犯罪滋生的土壤,而贫民窟也已然成为这里的又一张名片。

《上帝之城》:被命运遗落的地方

作为巴西面向国际的大都市,毒品,暴力,色情交易等问题层出不穷迄今也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在当地这片聚集的贫民窟中,地区权力又大部分掌握在帮派手里从而形成了里约热内卢独特且复杂的社会境遇。

《上帝之城》:被命运遗落的地方

电影《上帝之城》便向我们展示了坐落在里约热内卢其中的一处贫民窟,它充满代表性,贫穷、杀戮、肮脏、无秩序被称为连上帝看到也会叹息的地方。电影由费尔南多指导于2002年上映,影片从一个名为阿炮的男孩视角出发讲述了在上帝之城这个地方发生的帮派之争,而阿炮并非本片的主角却不得不被卷入这场故事中。

《上帝之城》:被命运遗落的地方

影片表现手法华丽却不混乱,快速的节奏和充沛的视听表达强力挑拨着观众神经,影片风格具备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同时在这种表征下现实性也得到了充分表达,正如导演所说的“什么样不要紧,我要做的只不过是让现实自然的浮现出来。”

《上帝之城》:被命运遗落的地方

影片改编自半自传式同名小说《上帝之城》,故事横跨30年,通过男孩阿炮的眼睛向人们讲述了一群人的成长经历与人生走向。电影中的人物之间相互联系也相互承接,影片利用倒叙的手段开场,利用镜头的闪回对故事中的几个人物进行展开叙事,在人物之间跳动的叙事后影片最终又落回开场的画面,在叙事结构上形成了一个环形系统。

《上帝之城》:被命运遗落的地方

通过文本的叙事我们看到了影片所要探讨与揭示的一个现实性主题——在上帝之城这片土壤上犯罪是如何滋生且被培养的。电影讨论了南美社会环境恶劣的主要根源,政府的腐败与不作为。青少年在本来就充斥着贫穷与秩序混乱的环境下出生,由于缺乏教育的引导与生活质量的帮持,导致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发生严重的偏离和扭曲。

《上帝之城》:被命运遗落的地方

也许他们曾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但在无可奈何的环境中迫于生存的压力只能逐渐沦为同类,就像影片中的Knockout Ned, 而像阿炮这样最终能选择自己的理想职业的人是少数且幸运的。这样的社会环境在儿童的成长初期就造成了巨大影响。

例如少年三侠对小豆子走向毒枭的道路产生着不可分割的作用。在人格还未健全的情况下他们被犯罪带来的荣誉,尊敬和物质享受所迷惑,从而继续拾起枪支成为下一个犯罪者形成了永无止境的恶循环,由此影片也利用了这样形式上的轮回呼应着自身所指涉的现实性问题。

《上帝之城》:被命运遗落的地方

影片脱胎自同名文学作品,对于文字到影像的转译本片无疑是成功的,影片利用极具风格的电影语言展现了贫民窟的社会图景和贫民窟当中的“人”,为了增强影片的可信度导演采用了多种方式来进行这种真实性的塑造。

《上帝之城》:被命运遗落的地方

影片当中最给人以冲击力的便是帮派以至于整个贫民窟的人们对于生命价值的漠视,电影在叙事当中充斥了众多死亡的场面,在处理这些场面的时候导演将其化为一种日常的突发事件,即便是主要人物的死亡影片也没有做过多的情绪渲染,例如音乐等具有强烈指向性等元素的使用。为了贴近真实,导演在选取角色时特地邀请了真正来自于贫民窟的素人演员,并听取了一些来自于亲身经历的经验使得影片在表演和情节表现上更加真实自然。

《上帝之城》:被命运遗落的地方

《上帝之城》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弱肉强食的达尔文社会,法律的失效甚至是官匪勾结使得平民的生活需要帮派之间的制约来进行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结果可能就是一种旧权力的覆灭和新权力的开始。这里不信奉人性,任何人都有可能因为一己私欲背叛甚至致你于死地,而企图逃离的最终也死于非命。

《上帝之城》:被命运遗落的地方

班尼的死让我们看到了上帝之城的绝望,这里是一个逃不出去的圈,也无法被文明所拯救。有趣的是,影片结尾用枪干掉小豆子的一群小孩在成年之后真的成长为当地臭名昭著的帮派势力之一,电影没有带他们看清罪恶的阴暗相反却使他们更加执着于对枪支和犯罪的迷恋。

巴西人说上帝第七天创造了里约,他把美好与黑暗一并赋予在此,成为一个微缩的人类社会景观,在此其中的命运与循环也像透明盒子里的实验品一样,永远且无可奈何的持续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