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少年的你》提名奥斯卡的新闻刷爆全网。

对此,有些人觉得惊喜,有些人认为过誉,还有人充满质疑。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华语电影继2003年的英雄之后,时隔18年再次获提最佳国际影片。
究竟,它能否更进一步,拿下最后的大奖?
还是让人无比期待的。
但,这也绝非易事。
该奖项素来竞争激烈,今年各国家地区选送的影片数量更是达到了创记录的93部。
历经层层筛选,最后剩下的这四名竞争对手可都不是吃素的。
鱼叔就非常看好其中的一部。
它的实力不可小觑,应该是《少年的你》夺魁路上那只最大的拦路虎。
今天,鱼叔就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部佳作——
《集体》
Colectiv
《集体》是一部罗马尼亚纪录片。
豆瓣评分7.7,打分人数也没有超过1000人,看上去平平无奇。
但它在外网却讨论度火热,评价极高。
IMDB上,在将近五千人打分的情况下,稳定在8.3分。
烂番茄上,99%的新鲜度,惊为天人。
接连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以及圣丹尼斯电影节,各类奖项拿到手软。
并最终在今年的奥斯卡上获提最佳国际影片和最佳纪录长片。
这两个奖可都不含「水份」,含金量十足。
此前同时提名这两个奖项的电影只有一部(第92届的《蜂蜜之地》)。
同时,它也是史上第一部得到奥斯卡提名的罗马尼亚电影。
综上所述,鱼叔觉得它就是一个隐藏的大BOSS。
而当叔认真看完全片。
这一想法变得更加笃定。
届时,就算它「爆冷」同时拿下两项大奖,也完全不会感到意外。
因为这确实是一部不容忽视的佳作。
作为一部纪录片,它真实、客观而冷静地记录了一起事件——
一起改变了整个国家的事件。
时间来到2015年10月30日。
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一家名为「科莱采夫」的夜店内。
当乐队在台上怒吼演奏,年轻人在台下疯狂摇摆时。
没有人意识到危险已悄然临近。
起初,只是一点火星。
长时间的亢奋麻痹了大脑,很多人都看到了,却不为所动。
火,可管不了你这些。
火势蔓延迅速,很快便演变成一场覆盖全场的大火。
意识到情况不妙的人们这时才四散而逃。
但狭小的空间内,这样做势必只会引起惨烈的践踏事故。
一时间,场面惨不忍睹。
最终,这场灾难导致了27名年轻人当场死亡,180人受伤。
如此惨剧,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
但事已至此,最重要的是好好的完成善后、安抚与问责,并做好反思与防范。
这才是每一名遇害者及其家属,每一名罗马尼亚公民真正需要的。
只是,事件的发展却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飞奔而去。
丑闻与内幕,因为这起突发事件彻底曝光在阳光之下。
主角是一名叫做卡塔林的记者。
起先,罗马尼亚政府在火灾后,信誓旦旦地保证伤者们的医疗条件。
「我们可以提供所有医疗服务。」
「不比德国差。」
但卡塔林发现,在治疗过程中不断有伤者死于细菌感染。
短短几个月内,火灾的死亡名单上又新增了37人。
家属对此无可奈何,而卡塔林的良心也受到了质问。
他随即带领自己的团队展开了调查。
既然死因是细菌感染,卡塔林便决定从医用消毒剂开始调查。
可没想到,稍微一调查,就发现了大问题。
在罗马尼亚,大多数医院使用的都是由国内的荷西制药厂生产的消毒剂。
一开始,调查小组并不想怀疑这些消毒剂。
应用这么广泛的产品,真有问题那还得了?
但,检测结果却打了所有人的脸:
活性成分过低,这个品牌的消毒剂被稀释了十倍。
随着进一步实地走访,拍摄取证,联系线人。
卡塔林一行人确定,劣质消毒液是由荷西制药的老板首肯的。
经过一番努力,调查结果被写成了报道并发表,瞬间就引起了轰动。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政府的态度却让人大失所望。
卫生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一再否认,并大放厥词——
「对消毒剂的检测中,超过95%的结果都很理想。」
「我得出结论,病人并没有危险。」
事实却是,还有人在不断死去。
卡塔林只好将调查进行到底。
线人再次发挥作用。
有人承认,自2008年以来他一直都在向政府递交有关消毒剂风险的报告,但从未得到理会。
这证明政府一直都对劣质消毒剂知情。
与此同时,卡塔林的一名助手又发现了一条新线索。
荷西制药一直都在行贿。
通过行贿,它成功收买了整个医疗体系下的大部分专家与主管医生。
这才解释了为什么医院愿意购买使用劣质消毒剂,也进而说明为什么政府闪烁其词,大打太极。
正如影片的港译名——「医官同谋」。
在罗马尼亚的整个医疗体系中,医、官、商纠缠在一起,利用公众的信任大吃「人血馒头」。
整个医疗系统,烂得臭不可闻。
杀死那些年轻人的,不是病毒,也不是劣质消毒液。
而是那些站在背后赚得盆满钵满的既得利益者。
同时,媒体也丢失了应有的监管责任。
特别魔幻的一点是:
卡塔林确实是一名记者。
但他是一名体育记者,供职的是体育类报纸。
社会各方的不作为,到最后竟需要一家体育报纸站出来纠正一切。
「当媒体向决策者妥协时,决策者便会滥用公民的信任。」
卡塔林给整个荒谬的悲剧进行了精炼的总结。
或许你认为,在有人揭穿一切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比较简单了。
审判荷西制药老板,根据受贿名单,一网打尽。
然而事实证明,这么想还是太天真了。
极具惊悚的一幕突然发生——
荷西制药老板突然遭遇车祸去世。
无法问责,更别提什么受贿名单了。
影片在这里并没有透露出阴谋论的观点(虽然卡塔林相信一定不是意外),事实就是这么发生了。
故事片中才会出现的剧情,居然真的存在。
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但好在,卡塔林的努力也并非一无所获。
具体的报道真实可见,罗马尼亚人民绝不眼瞎。
在人们的抗议声中,卫生部长辞职。
临时上任的新卫生部长是一名彻底的技术型官员,脱离于腐朽的官僚体系之外。
影片到这里也对他进行了更多着墨。
作为一名有识之士,他迫切地想要改变一滩烂泥的局面。
可事实却异常残酷。
第一时间,他想到的是马上撤掉荷西制药的所有产品。
但手下却表示这样不符程序,违反法律。
新部长感到疑惑:
「在任何健康的社会,一个产品有害会被立刻下架。」
这不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吗?
更大的困难则还在后面。
根据后续的调查,其实悲剧的发生不只是消毒剂的问题,各所医院的卫生条件与管理也无比堪忧。
当新部长焦头烂额地处理各种公务时,医院的丑闻还在接连不断的曝光着。
烧伤病人因为容貌问题会被白色床单遮住脸。
床位不够,会让两个人挤在同一张床上。
伤口得不到及时清理,甚至长出了蛆......
这些也都是医官同谋的产物。
因为在罗马尼亚,很多医院的领导与主管其实并非专业的医务人员。
只因为他们是官僚体系的一份子,在不同的政党担任职位,手握权力。
所以将医院视作「肥差」,既能贪污上面拨来的巨款,还能接受奸商的贿赂。
怎一个爽字了得!
面对这样的局面,新部长知道,只有从根上杜绝它发生的可能。
所以他赶在下一轮选举之前起草了紧急法案:
要求医院主管不得在党派内担任职位。
尽可能减少医官勾结。
只是,前途依旧未卜。
在新的选举中,火灾中引咎辞职的社会民主党再次当选。
新部长又会被马上替换,他呕心沥血的法案还能保留多久?
无人知晓。
近些年来,「罗马尼亚新浪潮」席卷而来,使得罗马尼亚电影在世界电影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敢于去拍血淋淋的事实,是它的最大特色。
在戛纳获奖的《无医可靠》说的是现代医患关系。
而斩获金棕榈的《四月三周两天》,则拍的是女性堕胎议题。
包括最近刚获得柏林金熊奖的《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名字虽然充满噱头,实际上却也聚焦了疫情之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时效性显著,现实性深刻。
这非常值得我们的借鉴。
虽然近几年我国也涌现出了很多不错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但还远远不够。
运用电影,我们理应不再沉默,去听见更多的声音。
在《集体》中,就还展示了另外一条线——受害者群像。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叫做阿迪娜的姑娘。
她在火灾中烧伤严重,落下残疾。
但并没有自怨自艾,自暴自弃。
反而是勇敢地接受了一切,收起了破碎的心,将它转化成艺术。
通过美妙的艺术作品,坚持让外界看到自己。
这实在是太过于强大的精神力量,也给予我们足够的思考。
在当下,面对问题,面对不公。
已经不是不要去做那沉默的大多数。
而是在很多时候。
沉默的,本就不该是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