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真实的中国古代骑兵:南朝必定缺战马?天然地缘决定的南北失衡步骑对战下南朝的艰难养马史结语

作者:镜鉴青年
真实的中国古代骑兵:南朝必定缺战马?天然地缘决定的南北失衡步骑对战下南朝的艰难养马史结语

引言:中国古代史上最令人扼腕叹息的,应该就是面对北方游牧势力轮番侵扰,两宋的应对和反击都显得软弱无力,以至于最后被异族攻灭。因此,即便国祚长达三百余年,两宋也被史家讥讽为“积贫积弱“,对其军事的评价更是糟糕,认为两宋的军事水平始终徘徊在一蹶不振的状态。为何两宋面对北方劲敌会如此不堪?又为何不能组建起强盛的武装力量呢?

据后世评论,大都认为两宋之所以屡屡处于军事上的被动地位,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唐末到五代十国的中原纷争中,阴山南北和陇右河谷等优良的产马地失守,不但使得后世的两宋彻底失去了抵御游牧势力的屏障,还丧失了组建强大骑兵军队的优良马匹,最后被获得这些产马良地的北方势力屡屡进攻,最后崩溃。那么,真实的中国古代骑兵到底是怎样的?偏居南方的政权就必定缺少战马吗?

真实的中国古代骑兵:南朝必定缺战马?天然地缘决定的南北失衡步骑对战下南朝的艰难养马史结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天然地缘决定的南北失衡</h1>

如果把视野单纯地放到中原,那么南北朝只是中国历史中的一段特定时期,但若是突破传统的夷夏对立,将视野投射到整个东亚,那么中国历史就可以被视作多轮南北对峙下的必然结果。第一轮是秦汉帝国和匈奴的对峙,之后更是长达数百年的动乱,期间便是第二轮,基本隔长江对峙的南北朝;第三轮是隋唐帝国和突厥的对立;第四轮便是唐末到两宋,中原王朝和北方各部族的长期对战。虽然蒙元被明朝短暂击退,但北元以及此后的蒙古各部也一直和明朝保持着紧张的敌对关系,直到满清混一华夏,基本弭平了南北对立的局面。

就在这南北对峙中,天然地缘几乎就决定了南北双方的必然失衡。在冷兵器时代,战斗一般是以贴身肉搏战为主,即便有铁制武器的不断进步和远程弓弩的不断发展,但有效的杀伤还是要靠战场上的士兵对战。这样一来,徒步的步兵队伍在与骑兵对阵时,便会吃亏,处于绝对的弱势。很不幸,由于中原的农耕开发与农业生产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田地,使得中原王朝很难有支持畜牧马匹的草场。更何况,优质的马匹一般都出产自北方的草原或者西北的河谷平原,中原王朝若要获得优质的马匹资源,就必须要将其牢牢控制。

真实的中国古代骑兵:南朝必定缺战马?天然地缘决定的南北失衡步骑对战下南朝的艰难养马史结语

很遗憾,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原王朝自上古三代以来就习惯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对于域外那些无法耕作的草原和戈壁,农民们是毫无兴趣的。更何况,这些陌生的土地大都地处偏远,劳师远征不但会给国库带来巨大压力,影响整个帝国的正常运转,而且得之无用。弃之可惜。占领这些地方,且不说要与土著激战,付出巨大的伤亡,由于这些苦寒之地无法供人耕作,也就无法产出可以自给自足的粮食。所以,若要坚守,也就只能从千里之外的中原运送粮草,更会使驻守边地的将士无法及时获得补充,最后难免像西汉放弃西域都护府一样撤军会中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步骑对战下南朝的艰难养马史</h1>

中国历史上,“缺马“无疑是让中原王朝最头疼的。尽管西汉、唐朝乃至于曹魏都可以凭借对西北的疆域拓展和战争俘获获得充足的马匹,但这些政权蓄养的大批战马可不仅仅是靠纯天然放牧得来的!诸如北宋和境况相似的宋齐梁陈四朝,连同龟缩在江左的东晋,的确是因为疆域的缩小和养马草场的匮乏的缘故,导致战马不足和骑兵稀少,无法切实组建起可以抵御强敌的马上武装,但这些”南朝“的养马问题却是更窘迫的。

虽然两汉都保持着相当规模的马匹数量和骑兵队伍,三国中的曹魏政权就继承了产自西北和北方的优良骑兵和战马,得以力压以步兵为主的蜀汉和孙吴军队,甚至还有余力削平草原上的乌桓。但等到西晋末年,中原的骑兵队伍和战马早已被八王之乱和内外战争耗尽,所以留给东晋和此后政权的,只是以地方部队和北方流民为主体建立的步兵军队。

真实的中国古代骑兵:南朝必定缺战马?天然地缘决定的南北失衡步骑对战下南朝的艰难养马史结语

所以,在肥水之战中,苻坚可以召集“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进攻,东晋一方仅能凑出八万北府兵,而且几乎均为步兵。由于骑兵部队所具有的巨大冲击力和奔袭能力,使得步兵在对战时处于极其不利的境地:胜不能追击,败无法逃脱。即便南朝可以通过辽东、川滇与河西进行交易,用布匹、食盐、铁器等交换马匹,也可通过战争俘获得到些战马,但实在是杯水车薪。

面对自幼习武,骑射高超的北方骑兵,南朝尽管可以仓促凑齐数万骑兵部队前去接战,连南宋小朝廷都可以通过榷场贸易和征收臣民马匹凑出八万战马,但实在是以卵击石。由于北方领土尽失,亲近势力也所隔甚远,可谓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自曹魏时便设立的专门管理骑兵和马政的“骑兵曹“在东晋只得废弃。刘宋明帝时,淮北更是被北魏夺取,失去山东等北方地区后,南朝就彻底丧失了恢复骑兵部队的希望。

此前的元嘉北伐中,刘宋还能凑齐”精骑八千,直指虎牢(关)“,但随着马匹的年老和交战的损失,等到450年,北魏孝武帝拓跋焘亲自率军南下,更是逼得刘宋朝廷征集京畿地区的所有男子前去长江沿岸防备。虽然士族和地方官僚手中有马匹,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训练和严格的骑兵武士,也只能放任自流,最后还在地方叛乱中具备了压制缺乏马匹的中央武装的意外利器……

真实的中国古代骑兵:南朝必定缺战马?天然地缘决定的南北失衡步骑对战下南朝的艰难养马史结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结语</h1>

依照地缘和传统,蒙古高原和西北草原上的游牧部族,本身就具有对中原农耕民族的天然优势。不仅仅是东亚,面对欧亚大草原上的骑兵武士,西方的罗马帝国照样招架不住。为了弥补失去养马场的短板,“南朝“也曾通过川蜀和西域取得联系,并通过西南购买到了蜀马、滇马等,但由于这些马匹的身材大都矮小,无法承担作战任务。此外,由于朝廷的懈怠、马政的废弛和军队素质的下降,”南朝“被武德充沛、迅速崛起的北方政权灭掉,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吧。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苏灿

参考资料:李硕 《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