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影评 |《悬崖之上》:新主流谍战片中“小人物”的意义《悬崖之上》“小人物”的塑造《悬崖之上》“小人物”的多元叙事历史题材中“小人物”的启示

作者:影君子曰
影评 |《悬崖之上》:新主流谍战片中“小人物”的意义《悬崖之上》“小人物”的塑造《悬崖之上》“小人物”的多元叙事历史题材中“小人物”的启示

新主流谍战片《悬崖之上》于今年五一档上映,电影票房最终定格在超过11.9亿,电影讲述四个共产党特工冒着生命危险执行“乌特拉”任务的故事。电影开篇就将故事中人物的敌我阵营悬念,清晰巧妙得抛给观众,使用更多的电影语言、影视技巧去刻画剧中小人物的情感,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产生认同与共鸣。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 data-track="3">《悬崖之上》“小人物”的塑造</h1>

电影虽是历史背景下的宏大题材,为了还原真实、塑造立体,一点观面的选择了四位执行任务的特工,将情节聚焦在小人物身上,使平民英雄成为主体,同时避了宏大题材中千人一面的常见现象。不难看出,张艺谋在小人物的刻画上进行多重塑造,从而拉近观众与历史之间的情感距离。

“小人物”在宏大历史架构内

导演始终把“小人物”放置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通过影片我们能够回顾那段历史,认知历史中的那些人,正是基于历史背景的影响角色做出这样如此的选择。例如:特工身份的张宪臣、王郁为了使命不得不丢弃自己的孩子;由于高级卧底的身份,周乙看到同伴受到严刑拷打时,却不能将自我的情感过多地表现出来。

影评 |《悬崖之上》:新主流谍战片中“小人物”的意义《悬崖之上》“小人物”的塑造《悬崖之上》“小人物”的多元叙事历史题材中“小人物”的启示

“小人物”在宏大历史架构外

影片里的英雄与曾经主旋律影片中的英雄有很大不同,他们不再是一个完美标准化模板下的“典型人物”。在宏大历史架构内,他们的信仰决断决定了他们的最终选择,但他们也是一对情侣、一对夫妻,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在执行任务时也会因为感情而犹豫牵绊,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全面,从而拉近了那段遥远历史和观众的距离。

“小人物”在宏大历史架构间

影片融入了许多元素,这些元素成为“小人物”和历史之间的桥梁。使历史塑造了“小人物”,也使“小人物”真实地表达了那段历史。

一、环境气氛营造。影片通过描述哈尔滨寒冷的地理环境特征,从而去营造“乌特拉”行动的肃穆紧张,在雪景上运用实景实拍加后期补加制作双重渠道去完成,(如图1-1)由此可见雪在影片中的重要性。

影评 |《悬崖之上》:新主流谍战片中“小人物”的意义《悬崖之上》“小人物”的塑造《悬崖之上》“小人物”的多元叙事历史题材中“小人物”的启示

图1-1《悬崖之上》幕后纪录片

雪的“白”与衣服的“黑”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衣服上形成厚厚的积雪,盖住了一切的污秽与创伤,无形之在情绪上中形成一种压迫感,塑造了人物内心的紧张和出境的严峻。(如图1-2)

影评 |《悬崖之上》:新主流谍战片中“小人物”的意义《悬崖之上》“小人物”的塑造《悬崖之上》“小人物”的多元叙事历史题材中“小人物”的启示

图1-2《悬崖之上》剧照截图

与阴冷的蓝色调不同,影片结尾的“黎明之光”在画面带来温暖的色调,通过主观的色调控制,渲染画面气氛,表达人物角色情绪从压迫到释放的变化,同时暗指革命党人终将胜利的决心及希望。(如图1-3)

影评 |《悬崖之上》:新主流谍战片中“小人物”的意义《悬崖之上》“小人物”的塑造《悬崖之上》“小人物”的多元叙事历史题材中“小人物”的启示

图1-3《悬崖之上》剧照截图

二、人物编排设置。张宪臣、王郁代表的是老共产党员的隐忍、默契,小兰、楚良则代表的是年轻共产党员的活力、坚守。将两对亲密的人分开,使单个的个体形成一个小的集体,但也是大集体中的一员,他们都是放弃儿女情长奔赴国家大义的伟大英雄,这里不仅描述了角色作为自己而存在,也是为国家而存在,很好的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人民属性。每一个个体都有不同的象征,张宪臣代表“亲情”,“找孩子”也是他的最后的愿望;小兰代表“爱情”,她始终思念着楚良;王郁代表“隐忍”,在得知丈夫牺牲后仍要假装若无其事地和敌人互相周旋;楚良代表“牺牲”,为了保护周乙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 data-track="55">《悬崖之上》“小人物”的多元叙事</h1>

《悬崖之上》“小人物”在历史架构之内、之外、之间的塑造必然呈现出叙事的多元化,这样多元的叙事手法不仅丰富了剧情内容,也给观众带来不同以往主旋律电影的视听感受。

“隐而不显”的叙事模式

影片交代是四个人小组共同推进的,后续剧情也可以看出四个角色为此次任务都做出了牺牲和付出,弘扬主旋律集体主义精神而非推崇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主导价值。在情节叙事上,改变使观众与剧情分割的主旋律电影“说教”形式,在叙事上进行“隐而不显”的含蓄表达,用多重情感去包装本应“说教”的内容,在影片家国情怀、战友情之外还有爱情、亲情,这种多重的情感表达是含蓄且内敛的。

影评 |《悬崖之上》:新主流谍战片中“小人物”的意义《悬崖之上》“小人物”的塑造《悬崖之上》“小人物”的多元叙事历史题材中“小人物”的启示

反常规的悬念设置

影片通过多个视角切换去设置影片的悬念,周乙的卧底身份在影片中就是一个悬念,在影片前半段就提前交代了周乙身份,让观众很早就获得了上帝视角,并且看到了希望,带来强烈的代入感和真实感。但也是因为这个“希望”周乙陷入到身份要被暴露的危机当中,让观众同时也感受到即将而来的绝望。

处处留白的意境叙事

影片中,高科长是否发现了周乙的卧底身份?周乙将如何抉择自己的去留?王郁见到了她的孩子,他们面临的将是什么?《悬崖之上》并没有给观众明确的结尾,也没有直接讲明革命的胜利,而是将“期待的黎明”作为开放式结局,留下了东方式美感的悬念,这不仅让影片中活下来的人重拾勇气,也让观影者感受到美好生活之不易。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 data-track="56">历史题材中“小人物”的启示</h1>

影片以“小人物”作为切入点,通过“小人物”拉近观众和历史的距离感,小兰是导演对新时代的一种隐喻,她是唯一可能看到“黎明”的人,她代表了新时代青年,因为有了前人用生命的保护,新青年们才能看到“黎明”。同样,我们发现影片中青年的隐喻,也是导演对今天生活在当下的青年的一种关照,属于我们的时代要来临了。

影评 |《悬崖之上》:新主流谍战片中“小人物”的意义《悬崖之上》“小人物”的塑造《悬崖之上》“小人物”的多元叙事历史题材中“小人物”的启示

《悬崖之上》用小人物支撑宏观的历史架构,但影片中的“小人物”却有“大作为”。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以四位特工为代表的活脱脱的人,为了国家大义放弃家庭、放弃儿女私情的英雄;新主流谍战片不仅开启了那段不为人知、尘封了的历史,更让观众更加贴近这些无名英雄、贴近那段历史,让观众走进影片中来,也走入到那段历史当中去。

文/王钰莹

编/肖洋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