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谁不爱“甜茶”蒂莫西·查拉梅

谁不爱“甜茶”蒂莫西·查拉梅
谁不爱“甜茶”蒂莫西·查拉梅

网红化、现代化、快餐化的当下,人们审美意识里对于古典的不自觉的渴慕。

文 | 清晏

编辑 | 王卓娇

人们常以为,甜茶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古典精致的面容。

的确,甜茶五官精致、皮肤白皙,一副忧郁文艺脸,既像希腊雕塑,又像从油画走出来的男子。你能从他看似单纯实则可塑性极强的神情里,看到青春、禁欲、甜美、脆弱、倔犟、顺从和叛逆。

谁不爱“甜茶”蒂莫西·查拉梅

这些看似对立的矛盾面,总能在他精致的面容里,找到自洽的相处之道。

就像他不停在换女朋友,却尽可能与网络社交平台保持距离一样。

他一边高调着,却又尽可能地低调地不暴露自我。

也就是说,除了被人夸赞到无需赘述的古典面容,甜茶真正让我感受到趣味的地方在于,他身上有一种能调和一切矛盾的中间态,让他在表演的时候,呈现出杂糅到令人痴迷的效果。

这就是他的高级。

高级,从来都是微妙的、复杂的,单纯里透出庞杂。

或许这么说显得太玄妙,让人摸不着头脑。

不如从他的角色里,寻找出蛛丝马迹。

按照《沙丘》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的说法:“从外形来说,他有一种’脆弱的清洁感’,充满了被塑造的可能性。所以当时我给制片公司的名单上,男主角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蒂莫西·柴勒梅德。”

这里其实有个很逗乐的小插曲:当时维伦纽瓦说过这话,甜茶就在略微简短的尴尬之后,小心翼翼地对维伦纽瓦说:“这不是我们第一次见面,2012年筹拍《囚徒》的时候,我去试镜过。”

这下轮到维伦纽瓦尴尬了。

他迟疑着回想了一下,然后故作释然着说:“想起来了,之前我们的确见过”,维伦纽瓦尽可能让自己看起来很自然,他继续说道:“当时你试镜很有表现力,不过你的体格并不适合那个角色。”事后对着媒体回忆起这段尴尬的时候,维伦纽瓦补充道:“他当时大概会因为我没选他在心里骂过我吧?但又能怎样,他不适合《囚徒》,却很适合《沙丘》。”

谁不爱“甜茶”蒂莫西·查拉梅

《沙丘》

其实维伦纽瓦说的“脆弱的清洁感”,在他的成名作《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体现得最明显。

它来源于身体的本能欲望,同时又超越其上——就是说,看到他的时候,你会克制不住自己的占有欲,但他又能激发起你对自己占有欲的克制。

这就是为什么,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结尾,他独自一人哀伤自怜悄然落泪时,那么多人会牵心挂肺地跟着伤感:首先当然是因为我们跟角色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但这共情的最底层逻辑,依旧是我们对他爱而不得的承认。

更通俗地说就是:他能撩拨你,却也能拒绝你。

这是一种清癯、内敛、朴实的美感,能让他随时与这个世界,保持一种审慎的距离。

谁不爱“甜茶”蒂莫西·查拉梅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也恰好是这种入世而又出世的感觉,成为了后面很多导演用他的基本出发点。只是每个导演的风格不一样,他这种特质也就被呈现出了不同样貌。

比如说导演格蕾塔·葛韦格,她看中的就是甜茶状态里,那种混杂着儒雅质感的忧郁。

无论是2017年的《伯德小姐》,还是2019年的《小妇人》,我们都能看到言辞稀少、神情忧郁但气质神秘的甜茶。在这些角色设定里,需要的就是他混杂了优雅的神秘感,让他在故事里的戏份即便不吃重,却总能在每次出场的效果里,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谁不爱“甜茶”蒂莫西·查拉梅

《小妇人》

谁不爱“甜茶”蒂莫西·查拉梅

《伯德小姐》

但这也有一定的坏处,就是格蕾塔·葛韦格导演,似乎并不太在意男性角色在她叙事里的作用,这让甜茶在她电影里的状态,更多是一种工具人的效果。或者说,她更多是让甜茶沿袭他在成名作里那种让人爱怜的一面,借此呈现她镜头下,那些女性角色面对这种男人时的心理变化。

相比于男性角色,格蕾塔·葛韦格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女主角。

这跟伍迪·艾伦有很大不同。

伍迪·艾伦看中的是他清洁感内里,潜藏着的叛逆和疏离。

在《纽约的一个雨天》里,他扮演一位上流社会的公子哥,却厌恶以母亲为代表的上流社会的虚伪奢靡,拒绝按部就班的生活,引经据典地对艺术世界的鄙视,却在跟现实世界碰撞时,又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没有止境的无聊,比如粗鄙不堪的同学、抱怨不止的兄长、笑声像杠铃的兄嫂,和附庸风雅又全程消失的女友。

谁不爱“甜茶”蒂莫西·查拉梅

《纽约的一个雨天》

伍迪·艾伦厉害的地方在于,他让甜茶表面上保持在忧郁又纯情的状态里,却让他的每一个选择和行为,都充满了挑衅的意味和力量。遭到现实“毒打”后,这忧郁又纯情的状态,就会让观众领悟到孤独和寂寞来。所以每次他与熟人遭遇,都在昭示他与这座城市的格格不入,和漫无止境的孤单。更关键的是,你能感受到这孤单背后的热忱,和他渴望能在世俗生活和艺术世界中,寻获到最佳位置的急切。

因为他是美的,所以即便再刚硬的叛逆,都会让人怜惜,并由此展开对他所对抗的阶层及文化的反思。

这个思路,在菲力斯·范·古宁根此前的《漂亮男孩》里也有体现。

谁不爱“甜茶”蒂莫西·查拉梅

《漂亮男孩》

只不过菲力斯导演太在意让甜茶扮演的尼克一角,爆发出令人疼痛的感觉。其结果就是:演技尚需打磨的甜茶,爆发得略微失控,尤其在后半段的磨难里,甚至显出肉眼可见的歇斯底里和狰狞。

狰狞跟美是对立的,它是要剥夺美的。

所以在维伦纽瓦的《沙丘》里,他要让这个演员,即便是扔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也要保持一种处子的纯洁状态;即便一路上千难万险、生死一瞬,也要保持纯洁,这样才能让角色固守在救世主的高贵寓言里。于是我们看到,尽管杀了人,尽管被杀的是无辜的人,他也不会激起观众的反感,你反而会原谅他,甚至会在他露出错愕与惊恐的表情时,试图给他一个必须杀人的正当理由。

美好即便犯错,也有被原谅的可能。

但这高贵不过是底层逻辑,维伦纽瓦更在意的,还有他的内敛克制,以及绵里藏针。

越看似温婉柔弱,在爆发对抗情绪的时候,越是能给人更大强度的震颤。

这就为《沙丘》的后续作品,铺垫了角色成长为领袖的可能性。

但他现在要展现的,只能是克制。

这恰好也是他的强项。

应该说,甜茶并不是那种表演能力很强的演员。

他幸运的地方在于,总是能遇到挖掘出他特质的导演。

他自身的可贵则在于,他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特质,却又不滥用自己身上的特质。

甜茶给人的感觉,并不是爆发型、进攻型的演员。但他也并不木讷,眼神里闪烁的一丝火花,总能惊起观众心中的某种涟漪。

这大约能在古典精致的五官之外,找出他何以能从同期几个新晋演员里,脱颖而出的根由:他既代表了当下观众对明星更高级、更内在的身体需求,又体现了大家超脱于性欲的更微妙的情感索取。

就像我们无法不承认,甜茶并不是那种荷尔蒙爆棚的类型,但也没有那种做作的、营养不良的阴柔感。这契合了观众在精神上消费升级时的愿景,即在一切都网红化、现代化、快餐化的当下,人们审美意识里对于古典的不自觉的渴慕。

END

谁不爱“甜茶”蒂莫西·查拉梅
谁不爱“甜茶”蒂莫西·查拉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