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鳞次栉比小街的青瓦房,在天刚发白的薄雾中隐隐约现。西门上打铁炉火通红,拉风箱声此起彼伏,和街上推鸡公车的咯吱咯吱声音汇成一片。这小城普通的一天醒了。
西门上原来还有个钟鼓楼,年乆失修也破败拆了。顺着三合土的小街往东门走去,前面不远是火神庙,解放后改为荥经二小,我小时候在这里就读。记得那时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年纪大的都已成家,我们七八岁是最小的了。
往前行庙也越发多了。城门洞在中街,街后有三元宫,鹤田寺,梓潼宫等。那时的城门洞还有城墙,但也断壁残桓。往下是文庙,最早的一完小学。(何为完小就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
对面的禹王宫,北门口天主教松竹庐。前行江西会馆和城皇廟。开善寺。(现在还在,是文物了)
城皇庙对面是菜市,有卖鱼的,那时全是雅鱼。卖猪肉的,牛羊肉不值钱。也没好多人吃。算命的瞎子王半仙,不算很瞎,最能看见的是钱。有三个算命半仙,其中王半仙生意好,连哄带吓,每天也能挣几个钱。前行是后街水巷子了。水巷子是供这段街上住的居民下河挑水吃行走的小巷,由大塊的鹅卵石砌成的阶梯。顺阶梯而下就是前河的河滩了。
前河又叫经河,发源於瓦屋山。后河叫荥河发源於三合牛背山。两河相交的地方名荥经。两河汇合注入青衣江,古名若水。而大渡河名沫水。大文豪郭沬若家住乐山沙湾正好是清衣江大渡河相交汇处,所以笔名沬若也。(荥经野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