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三国顶级谋士,虽不如诸葛亮、郭嘉、周瑜等人名气大,但智慧却是一点不差,若论如何在乱世安身立命、随波逐流,同时步步高升、福泽后代,这一点,我认为贾诩是当之无愧的三国第一谋士。

俗话说忠臣不侍二主,朝秦暮楚历来为世人唾鄙夷,同时代的吕布就为这个被张飞骂为“三姓家奴”,抬不起头。但我们看贾诩的一生,就知道真正的牛人,是不被世俗所束缚的。
一投董卓残部挽狂澜
贾诩一开始跟的是董卓。董卓兵败后,他的部众都很害怕,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打算解散军队,抄小路返回西北故地。贾诩这时站了出来,陈明利弊:“听说长安城中商议要杀掉所有凉州人,各位如果脱离队伍只身行动,一名亭长就能抓住我们。不如率军西进,顺势招兵买马,举旗攻打长安,为董公报仇,要是侥幸成功了,那时再以朝廷的命令征战天下,如果事情没办成,再走也不迟。”众人听了都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于是李傕就率军向西进攻长安,果然成功。贾诩因此被任命为左冯翊,李傕等人想将他封侯,贾诩没有接受。又想任命他为尚书仆射,还是推辞了,最后命他为尚书,主持官员的选拔举荐,他在任上做了很多扶危济困的事,李傕这些人对他既亲近又有点畏惧。赶上贾诩母亲去世,因此辞官,又被授予光禄大夫 。
二投段煨从容退
董卓部众李傕、郭汜等人虽夺得了长安,但并不团结,争斗不休,李傕请贾诩做宣义将军,贾诩周旋其中,让李傕等人暂时和好,释放了天子,保护了一批大臣。天子被释放后,贾诩辞官离开李傕,前往老乡那里投靠了段煨。贾诩这时候已经很有名声,段煨很想要这么一个谋士,但是又担心兵权会被贾诩夺走,所以表面上对待贾诩很客气,但是没有给予实质性重用,贾诩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
这时候张绣在南阳,贾诩暗中联络,准备前往。有人不理解说:“段煨这么优待你,你怎么能离开他呢?”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对我防范很深,表面看礼节很周到,但时间久了肯定会被他算计。我离开他反而会很高兴,希望通过我结交援兵,因此一定会厚待我的家人老小。而张绣那里没有得力的谋士,也会希望得到我,这么一来,我自已和一家老小都能保全。”果然,贾诩投奔,张绣对他很看中,段煨也善待他的家人。
三投张绣败曹操
贾诩在张绣帐下期间,曹操进攻张绣。有一天曹操诈退,张绣想要追击,贾诩说:“不能追,追了一定失败。”张绣没听,出兵追击,果然大败而归。这时候贾诩又对张绣说:“马上再次追击,这次一定能赢。”张绣不解:“之前没听你的话,导致大败。但现在已经败了,为什么又要追呢?”贾诩说:“形势已经改变,现在追反而好。”张绣也是能屈能伸,下令追击,大胜而归,曹操因此败走。
四投曹操屡建功
后来,曹操和袁绍爆发官渡之战,袁绍想招揽张绣,并写信给贾诩希望能促成。张绣想要答应,贾诩公开对使臣说:“袁本初他们兄弟之间都容不下彼此,还能指望他容得下天下英杰吗?”张绣感到害怕,偷偷问贾诩:“现在已经这样,我们该怎么办?”贾诩建议投靠曹操,张绣不解:“袁绍势力强,曹操势弱,我们还和曹操有过仇怨,为什么要投靠他呢?”贾诩分析:“这恰恰是我们投靠他的理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大义名分,这是其一。袁绍本来就兵强马壮,我们这点力量去投靠,他一定不会看重。反而曹操人少力弱,我们投靠过去他会很高兴,这是其二。曹操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要向天下显示他招贤纳士的胸怀,,不会计较私人恩怨,这是其三。希望将军不要再犹豫了!”张绣于是率部投靠曹操,曹操很高兴,拉着贾诩的手说:“让我在天下得到尊重信任的,是先生你啊。”于是上表让贾诩担任执金吾,封都亭侯。
官渡之战继续,曹操的粮食却快吃完了,曹操心生退意,问贾诩,贾诩说:“您从智谋、勇武、知人善用、判断时机胜这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战事已经持续了半年,现在只差一个时机,用不了多久就能击败袁绍。”曹操于是坚定了信心,最后一举平定了袁绍。曹操兼任冀州牧,调任贾诩担任太中大夫。
后来曹操战韩遂、马超等,贾诩又献计离间敌人,最终攻破了韩遂、马超。
五投曹丕定国祚
曹丕和曹植争夺储位,曹丕是嫡长子具有天然优势,然而曹植才名正盛,且深得曹操喜爱,也有一批人追随。曹丕派人向贾诩询问计,贾诩建议他修行品德,礼贤下士,做好孝悌,坚持好就够了。曹操为立储一事犹豫不决,问贾诩,贾诩沉默。曹操追问,贾诩说:“我刚才在思考,所以没有立刻回答。”曹操又问:“思考什么?”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刘表父子。”袁绍、刘表都是因为立幼不立长,导致家族衰败,曹操一听就明白,他哈哈大笑,最终定下曹丕为继承人。
六闭家门福泽长
贾诩自知不是曹操旧臣,但又屡屡出谋划策,思虑周到深远,担心会被别人猜忌,于是刻意低调,私下不与人结交,也不和豪门大户结亲,这反而增加了他的名望,天下间很多谋士都来归附他。曹丕登基后,让贾诩做了太尉,封为魏寿乡侯,增加封邑三百户。贾诩七十七岁去世,谥号为肃侯。他的儿子贾穆、孙子贾模相继承袭爵位,家族福泽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