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手引发冷战的苏联叛逃者:藏在面具后,死后不敢立墓碑

文/快哉风

  一个戴着诡异头套面具的男人接受美国主持人采访,他带有俄罗斯口音的英语传遍了美国。

  “你相信如果你不戴面具出现在电视上,而暴露出你的脸,你的生命就会有危险吗?”主持人问。

  “是的。”面具男回答。

一手引发冷战的苏联叛逃者:藏在面具后,死后不敢立墓碑

第一次出现在镜头前的伊戈尔·古岑科

  面具背后的男人是伊戈尔·古岑科 (Igor Gouzenko),前苏联情报官员和密码专家,他于1945年叛逃到加拿大,把苏联情报机构在西方的运作网络出卖给西方,从而一手引发了冷战。

  叛逃时,古岑科26周岁。

  他1919年出生于莫斯科,毕业于莫斯科建筑学院,二战爆发后参军并接受了一年的密码培训。1943年夏天,他作为大使馆武官的下属来到苏联驻渥太华大使馆,担任密码文员。

一手引发冷战的苏联叛逃者:藏在面具后,死后不敢立墓碑

二战时期的伊戈尔·古岑科

  古岑科在大使馆外的萨默塞特街获得了一套公寓,和新婚不久的妻子住在那里。表面上看,古岑科是个记忆力非凡的人,工作称职,但是谁也想不到,他暗地里偷偷复制和窃取了大量机密材料。

一手引发冷战的苏联叛逃者:藏在面具后,死后不敢立墓碑

伊戈尔·古岑科在加拿大的公寓

  古岑科后来回忆道,他被西方优越的生活方式迷住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食物供应、餐馆、电影、敞开的商店。”当1944年下半年得知自己将被召回莫斯科时,他决心叛逃。

  1945年9月5日,古岑科带着一个公文包走出使馆大门,里面装着苏联密码书和大量破译材料。

一手引发冷战的苏联叛逃者:藏在面具后,死后不敢立墓碑

伊戈尔·古岑科接受美国记者采访

  古岑科的叛逃之路滑稽无比。

  首先,他找到了加拿大皇家骑警,但值班的官员拒绝相信他的故事。然后他去了渥太华日报编辑部,但值班的夜间编辑不感兴趣,认为这个“矮胖的苏联人”夸大其词,建议他去司法部。他到达司法部时却发现没有人值班。

  一整天他都在加拿大各个政府机构之间穿梭,却没人相信他,古岑科慌了,担心大使馆发现自己的形迹,回到公寓后将家人藏在对面的公寓里过夜。果然,他在夜间看到苏联情报人员进入他的公寓搜查,直到渥太华警方干涉才离开。

一手引发冷战的苏联叛逃者:藏在面具后,死后不敢立墓碑

伊戈尔·古岑科和西方特工

  第二天,气急败坏的古岑科再次找到加拿大皇家骑警,这一次他被送往一个秘密营地,接受了加拿大、英国和美国情报部门的联合调查。加拿大总理威廉·麦肯齐·金庇护了他,对叛逃者及其家人进行了保护性监护。

一手引发冷战的苏联叛逃者:藏在面具后,死后不敢立墓碑

伊戈尔·古岑科参加美国电视节目

  根据古岑科的交代,西方的情报机构认为苏联人在进行“间谍活动”。于是,昔日的盟友变成了宿敌,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大批情报人员和科学家被定罪甚至处决,西方公众对苏联的看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小人物引发了大事件,“古岑科事件”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他的故事于1948年被拍成电影《铁幕》。

一手引发冷战的苏联叛逃者:藏在面具后,死后不敢立墓碑

电影《铁幕》海报

  叛逃者的下场如何呢?

  出于对苏联报复的恐惧,古岑科改名换姓,以乔治·布朗的假名度过了余生,和妻子抚养了八个孩子,在多伦多郊区克拉克森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他平日深居简出,几乎不和外人来往,接受采访时必戴面具,一生担惊受怕,1982年死于心脏病发作埋在安大略省米西索加一所公墓里,但一直没敢立墓碑。

一手引发冷战的苏联叛逃者:藏在面具后,死后不敢立墓碑

伊戈尔·古岑科的墓碑

  直到2002年,加拿大政府将“古岑科事件”指定为具有国家历史意义的事件,他的家人才为他竖立了墓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