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建立之初,礼仪制度并不完善,宫廷宴饮也较为简单。高祖时兴五业、扶农桑,到了汉武帝时,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饮宴之风随物质而兴盛,因礼教而盛行。而以宴请“外宾”为主的正式宴会,最早的正式记录就出现在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为了接待送张骞归汉的乌孙国(其地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使节,汉武帝说了四个字—“宴之国赐”。

在宫廷宴会中,最重要的当属“正旦朝贺”。“旦”本义早晨,引申有初始义,“正旦”即正月初一。汉朝对春节的叫法多种多样,“正旦”就是其中一种。
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编写的《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每岁首正月,为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大作乐。”这里是对东汉朝廷春节场景的记录。意为正月初一这天,朝廷举办朝会,文武百官按照职级依次向皇帝献上贺礼。而作为对文武百官贺礼的答谢,皇帝会在朝拜之后赐下酒宴。
东汉蔡质的《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描述了其时参加正旦朝廷宴贺的各类人员:“正月旦……公、卿、将、大夫、百官各陪朝贺。蛮、貊、胡、羌朝贡毕,见属郡计吏,皆陛觐……宗室诸刘亲会,万人以上,立西面。”百官、诸侯王、郡国计吏和使者等,都要参加大朝会。
东汉时,宫延筵席已有相当规模,正旦国宴更是尽显排场,班固在《东都赋》里写道:“是日也,天子受四海之图籍……庭实千品,旨酒万钟,列金罍,班玉觞,嘉珍御,太牢飨……万乐备,百礼暨,皇欢浃,群臣醉……”珍奇食材,金玉酒器,君臣畅饮,次序井然。
而与先秦宴饮的谦和之仪不同,汉代有浓烈的宴饮助兴之风,席间常伴有乐舞、杂技、百戏、赋诗等娱乐活动。
配图选自《画猫·归汉:汉朝风情绘卷》
绘师:苏徵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