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中国饮食文化有贡献的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包括那些古代的名人,他们除了才艺惊人,被后人敬仰之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在无时无刻地发扬着伟大的吃货精神。那么,在古代,到底有哪些人是吃货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们与美食之间的传奇故事。

对中国饮食文化有贡献的人

伊尹

1、伊尹:

伊尹(公元前1649年~前1550年),姒姓,伊氏,名挚,生于有莘国(陕西合阳,一说河南杞县 ,一说山东曹县,一说河南洛阳)。因其母居伊水之上 ,故以伊为氏 。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耕作于有莘国。商汤三败之后,辅助商汤打败夏桀,为商朝的建立做出不朽功勋。拜为尹(丞相),尊号"阿衡",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即《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积极整顿吏治,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历事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辅政五十余年,为商朝富强兴盛立下汗马功劳。所以说他老人家是厨师的祖师爷,人称厨祖。为华夏的吃货的口福立下了汗马功劳。

对中国饮食文化有贡献的人

孔子

2、孔子:

孔子大家都知道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家。但也是一个美食家,大吃货。孔夫子不管条件好坏,对吃的追求和品质都是极其有要求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他提出来的,还有所谓的“八不食”,从火候,刀工,卫生等等方面都做了要求。如果对美食没有要求,是不可能写出这么精髓的句子的。鲁菜之一的孔府菜就是从他开始的。

对中国饮食文化有贡献的人

曹操

3、曹操:

你可能听过,爱一个人,会为她写诗。作为一个资深吃货,爱上美食,就为它写一部美食书。是的,曹操写了一部和美食有关的书籍,叫做《四时食制》,专门交流了他在美食上的心得体会。尤其里面记载多种鱼的烹饪方法,还有对酒发展做了巨大贡献。安徽亳州,古称谯,是曹操的家乡。青年时的曹操放荡不羁,在家乡整日饮酒赋诗,飞鹰走马,无度游浪。从这时起,他就对酒产生了浓厚兴趣,对家乡名酒九酝春、竹叶青、状元红、佛手露等就有了研究,并逐个记下酿造方法。酒对曹操的一生有着很大影响。曹操终日畅饮,美酒下肚,不但使他精研了历代军事思想,还撩起他创作的激情。他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将家乡的“九酝春”酒及其酿造方法献给了汉献帝刘协。使该酒身价百倍,从而成为历代贡品,成就了今天名扬天下的“古井贡酒”,给亳州的酒文化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目前,亳州市以曹操命名的酒就不下百种。在古井集团、曹操贡酒厂、三国酒厂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古城亳州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酒城”。酒业的兴旺发展,给亳州人民带来了繁荣和富裕。

对中国饮食文化有贡献的人

苏轼

4、苏轼:

相信你一定听过“东坡肉”吧,没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先生发明的。他除了写词,平时没事就研究美食。通过对美食的研究,还专门写下了《老饕赋》和《炖肉歌》呢。苏轼就是一部会移动的美食指南,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研究美食。

对中国饮食文化有贡献的人

李时珍

5、李时珍

说到李时珍,大家一定会想到闻名中外的《本草纲目》,其实,这本书籍不仅仅是一本医药宝典,也是一篇养身的方子。美食的最高烹制境界,大概就是养生吧。所以各位喜欢美食又想养生的吃友不妨看看《本草纲目》。

对中国饮食文化有贡献的人

袁枚

6、袁枚

袁枚是一名资深吃货,美食专家。《随园食单》完全就是清代日常饮食菜谱大全。《随园食单》这本书不但详细描述了326种南北菜肴饭点,还介绍了种种烹饪技巧。从选材到品尝,美食的酝酿到诞生的各个环节在这本书中都有涉及,简直不能再全。更重要的是,袁枚还把某菜什么做法,出自何家都写得清清楚楚,手残的吃货们可以欢呼了,因为这本食单简单易学,普通人都可以学习。

对中国饮食文化有贡献的人

乾隆

7、乾隆

我们知道,乾隆是出了名的喜欢微服私访,既然皇上大老远地体察民情,又怎能不顺便游山玩水一番呢?虽然贵为天子,毕竟也是肉长的,旅游也不过就是逛吃逛吃。乾隆所访之处,基本也就被他吃了个遍,跟乾隆有关的美食故事也不胜枚举。像什么乾隆和鲫鱼汤啊,乾隆和松鼠桂鱼啊,乾隆和鱼头豆腐啊,一一讲出来恐怕要出本书了。

看到这些大神的事迹,我只能用唱着洛天依的《投食歌》送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