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唐的起源,不可一世的青年唐高祖,李渊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一 豪门贵胄二 英明神武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作者:火销灯尽天明后

李渊作为大唐的开创者,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或多或少,唐高祖李渊都有一些被他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光芒掩盖了,很多人认为他夺得天下全靠他儿子李世民。今天我来提出一个不成熟的观点,为高祖正名!

大唐的起源,不可一世的青年唐高祖,李渊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一 豪门贵胄二 英明神武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李世民

高祖生于566年。隋炀帝大业十三年,也就是617时,国内动荡,民不聊生。高祖太原起兵,618年定鼎中原,国号唐。而其子秦王李世民,生于598年,李世民617年随父起兵。那时太宗李世民20岁风华正茂,而高祖已50岁苍颜白发英雄迟暮。世界上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你要以能力来比较他们俩,是不公平的。年富力强的青年怎能和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来对比呢?精力和脑力不在一个级别上,都是超世之才,唯一的区别在于生不逢时罢了。时势造就英雄,每位帝王应时运而生,根本没有孰强孰弱之分。用一句来概括高祖,恐怕再合适不过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h1>

李渊与李世民既然无法真正公平地对比,那么容我今天把时间线拉回566年,看看青年的高祖有多么英姿勃发,不可一世!

大唐的起源,不可一世的青年唐高祖,李渊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一 豪门贵胄二 英明神武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李渊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一 豪门贵胄</h1>

高祖不可一世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就是他极为显赫的背景。这个也很好理解,富二代官二代嘛,飞扬跋扈一些太正常不过了。那就来看看这位贵胄子弟家世多显要。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暠七代孙也。暠生歆。歆生重耳,仕魏为弘农太守。重耳生熙,为金门镇将,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仪凤中,追尊宣皇帝。熙生天锡,仕魏为幢主。大统中,赠司空。仪凤中,追尊光皇帝。皇祖讳虎,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当时称为“八柱国家”,仍赐姓大野氏。周受禅,追封唐国公,谥曰襄。至隋文帝作相,还复本姓。武德初,追尊景皇帝,庙号太祖,陵曰永康。皇考讳,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唐国公,谥曰仁。武德初,追尊元皇帝,庙号世祖,陵曰兴宁。

(全是文言文,晦涩难懂,我翻译一下,如有错误,望多多斧正)

李渊祖上是陇西狄道人,是武昭王的第七代玄孙,武昭王的孙子是重耳,重耳担任魏国的的弘农太守。重耳生了熙,成了金门的守将,带英雄豪杰驻守武川,在武川定了居。仪风时期,追封他为宣帝。李渊的爷爷叫李虎,是魏的仆射,封他为陇西郡公。李渊和周文帝还有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并称为八大柱国,赐姓氏为大野氏。周朝被禅位的时候,追封李虎唐国公,谥号是襄。等到隋文帝当宰相的时候,再次姓李。武德年间,追封李虎为唐景帝,庙号太祖,陵墓为永康陵。李渊的父亲叫李,是周朝安州的总管,柱国大将军,袭爵了唐国公,谥号是仁。武德年间,追封李元帝,庙号是世祖,他的陵墓称作兴宁。

总结一些,王室血脉, 祖上能人辈出,有太守,有大将,有两代国公。不过你要是让我描述一下这有多富贵,家里三代贫农的我,是没法想象有多豪奢的。

大唐的起源,不可一世的青年唐高祖,李渊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一 豪门贵胄二 英明神武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二 英明神武</h1>

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于长安,七岁袭唐国公。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隋受禅,补千牛备身。文帝独孤皇后,即高祖从母也,由是特见亲爱,累转谯、陇、岐三州刺史。有史世良者,善相人,谓高祖曰:“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高祖颇以自负。大业初,为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征为殿内少监。九年,迁卫尉少卿。辽东之役,督运于怀远镇。及杨玄感反,诏高祖驰驿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高祖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时炀帝多所猜忌,人怀疑惧。会有诏征高祖诣行在所,遇疾未谒。时甥王氏在后宫,帝问曰:“汝舅何迟?”王氏以疾对,帝曰:“可得死否?”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焉。十一年,炀帝幸汾阳宫,命高祖往山西、河东黜陟讨捕。师次龙门,贼帅母端兒帅众数千薄于城下。高祖从十余骑击之,所射七十发,皆应弦而倒,贼乃大溃。十二年,迁右骁卫将军。

高祖出生在在天和元年的长安城,七岁世袭了唐国公。

(好家伙,七岁袭爵,我七岁时候还刚上小学了,一在平地一在天。)

等到成年之后,风流倜傥,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待人如沐春风。交友不问地位高低与否,一律平等的对待。

(真是大人物气象)

隋朝建立后,李渊候补千牛背身的官职。

(新皇登基就备受宠爱)

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李渊的亲姨姨,因为这个就成了朝中红人,当过三个地方的刺史。

(姨姨是皇后,官职随他选)

有个很厉害的面相大师叫史世良,对李渊说:“大人您以后肯定要做皇帝,多多保重您自己,别忘了小人我说的话!”高祖听了这个之后不可一世。

(多么像小说情节啊,先有高人指点,但是李渊反应就是自傲,可不是谦虚谨慎。)

大业年间李渊做了荥阳、楼烦二地的太守,还征召他做了殿内少监。大业九年,做了卫尉少卿。辽东之战,李渊在怀远镇督运军备。等到杨玄感造反的时候,皇帝让李渊驰援弘化郡,并管理关右的所有军队。

高祖曾经在京城和各地方上任职,树立了他的恩义和德行,在各地任职时和各位豪杰相交,大家都诚心实意的归附他。

(当官范围广还真是件好事儿,四海之内皆兄弟,而且李渊还真是有王霸之气,众豪杰心悦诚服。)

大唐的起源,不可一世的青年唐高祖,李渊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一 豪门贵胄二 英明神武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当时隋炀帝疑心很重,大臣们人人自危。正好隋炀帝召见李渊,李渊有病就没去。正好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隋炀帝就问她:“你舅舅为啥没来”王氏说:“舅舅有疾病”隋炀帝就说:“病严重么,会不会死。”高祖听了之后吓坏了,就以饮酒受贿来表现自己胸无大志,这样才蒙混过关。

(李渊也挺难的啊,伴君如伴虎)

大业11年,隋炀帝到了汾阳宫,让李渊去山西河东,讨伐贼人。

(驱虎吞狼,隋炀帝还是明白人啊)

军队驻扎在龙门,贼寇头领带了几千个人兵临城下。李渊带了十几个骑兵,射了七十发弓箭,箭箭穿心,贼寇就溃逃了。

(十几人打几千,还打赢了,这太英明神武了。真是武力超群,堪称山西小李广。)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由此可见,唐高祖李渊青年之时,不仅是豪门贵胄,而且英明神武,武力超群。虽然自负到不可一世,但在遇到危险时,仍然韬光养晦能屈能伸,为大丈夫也。用刘邦见秦始皇说的第一句话来做结尾。

高祖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史记》

对于高祖李渊我也想说这句话: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2">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h1>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