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时中日两军真实战斗力(二)-单兵(中)

抗战时中日两军真实战斗力(二)-单兵(中)

4.战斗意志

一般来说,我们对日军士兵的印象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日军士兵射击精准、拼刺刀厉害、死战不降和伤兵不肯接受救助这些上面。

实际上日军士兵战术动作灵活,小股兵力被包围也不惊慌失措,尤其是主动进攻意识强。

我们看两个战例。

一个是1938年8月4日,日军第111旅团第147联队第3大队进攻国军第4军欧震部的时候,第3大队的队部副官久保忠少尉(日本下关人,战前曾取得剑道五段资格),率领另一名士兵在大袴山击溃国军一个连的守军!

我们看看久保忠在这期间的战斗经过:

7月30日,当第147联队第3大队发起对屏风岩的攻击后,久保忠独身一人潜入中国守军阵地侦察,获取了当面敌情。

7月31日夜,久保忠带着一名士兵突入中国守军阵地,夜袭得手,保障第3大队顺利夺取屏风岩。

8月4日上午7时,第3大队各中队突至大袴山约200米处,久保忠带着3名来自12中队的士兵,一度冲到距离国军阵地只有50米的地方,随后遭遇中国守军的反击进攻受阻。

在仔细观察大袴山地形后,久保忠命令同行的3名士兵退回去,自己仅带了军刀和手枪,并在背上系了一面军旗以防被自己人误伤,爬上了东侧的悬崖。爬到一半时,发现大队部的伍长小野克己也跟了上来。最终,两个人借助山岩中树木和茅草的掩护,爬上了山顶。

抗战时中日两军真实战斗力(二)-单兵(中)

“魔鬼少尉”久保忠

在山顶久保忠和小野观察国军动静。他们看到,前方三四十米之外的斜坡上有一间小屋,屋内十六七个中国士兵正围坐在一起闲谈。小屋附近就是一线阵地,架设有捷克式轻机枪,阵地上七八个中国士兵全都面向日军主力的方向,丝毫没有察觉到来自背后的危险。

久保忠用眼神示意小野“先干掉屋里的敌人”。于是,小野在前,久保忠在后,悄悄潜至距小屋20米的地方,连续向屋内开了四五枪。

但是遭遇突然攻击后,无论是小屋里还是阵地上机枪阵地附近的国军士兵,竟然不加抵抗直接弃阵而逃!甚至连捷克式机枪都没有带走!

见国军官兵选择用后背面对己方,久保忠和小野先射杀了十二三名中国士兵后,又返回主阵地,捡起被国军士兵遗弃的手榴弹和轻机枪,向正在山坳中集结的六七十名中国士兵发起攻击,迫使其向后溃散。

这之后,大袴山的国军守军,也组织了几次对阵地的反攻,但均没有成功,久保忠二人一直坚持到了日军主力的到来。

抗战时中日两军真实战斗力(二)-单兵(中)

伍长小野克己

因为久保忠少尉在战斗中的表现,受到了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冈村宁次的嘉奖

抗战时中日两军真实战斗力(二)-单兵(中)

第二个就是南京保卫战中,日军第16师团大野联队第4中队的中队长坂清,亲自率队冲锋,和四方藤造率先同时登上中山门。

由于四方藤造被地雷炸死,坂清就成了第一个登上中山门的日本军人,因此记者拍下了他浑身带伤的照片发表在日本国内的报纸上。

也就是这个坂清,在南京陷落后指挥自己的中队,在玄武门外射杀了300多名中国战俘。而且为了对比日本“三八”步枪和中国“中正”步枪的性能,这名坂清中队长丧尽天良命令30名中国战俘排成两列纵队,日军士兵分别用三八式和中正式抵住每队最后一人的后背,然后同时扣动扳机,于是两队人倒下去,实验结果是:“三八”步枪洞穿12人,“中正”步枪洞穿14人。

从这两个战例可以看出,日军这边军官身先士卒,士兵主动求战欲望强烈,比如伍长小野克己(伍长不是兵,而是下士士官,相当于我军的副班长或者班里的战斗小组组长)并不是接到久保忠命令后跟上的。

久保忠这个战例,虽然比不上我军的“奇袭白虎团”,但是跟对印自卫还击战中庞国兴战斗小组差不多了,甚至可以说,被袭击的印军炮兵逃跑还情有可原,毕竟炮兵不一定身上时时带枪,手无寸铁不跑怎么办?

但是大袴山之战中,国军可全是步兵啊!还有捷克式和阵地,二十多人面对着一个拿南部手枪,一个拿三八大盖的两个日军士兵,选择溃逃,与其说是久保忠和小野战斗力强,更不如是国军这个连的战斗力渣到难以想象!

从中也可以看出日军士兵对国军战斗意志的极度轻视。

实际上,日军士兵一直保持着对国军的心理优势。哪怕战败了,他们也不认为是败在我们手上的。他们心悦诚服地承认败在美国人和苏联人手上,这无可辩驳,因为这是事实。

对中国军人的这种心理优势,甚至到我们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大败国民党军时都没有改变。直到抗美援朝以后,志愿军以一军之力对抗十六国组成的联合国军并打成平手,这时候才算真正改变了对中国军人的看法,没有了心理优势。毕竟日本人在美军手上是吃过大亏的。

这种心理优势我们也产生过,就是抗美援朝打南朝鲜军队和对印自卫还击战打印军的时候,而且现在都还有。

战斗意志强不等于不怕死!

战斗意志强的一方在进攻时一往无前,防守时韧劲十足。

无论是国军士兵还是八路军新四军士兵,不怕死的大有人在,但是不怕死未必是战斗意志强的表现。大袴山之战中的国军官兵就是典型的不怕死,选择用后背对敌,所以死得更快。

日军在太平洋岛屿上屡屡发起的万岁冲锋中,连伤员都挥舞着拐杖上前,这是战斗意志强?这是赶着去自杀!

苏芬之战时,几乎冻僵的苏军士兵围着篝火烤火时,对森林里面的芬兰狙击手一个一个杀掉自己的同伴,连闪避动作都不做了,就是不怕死?这是麻木等死!

明天讨论我军单兵战斗力差的原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