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元节专题:你相信算命APP吗?

作者:南七道

香港、东北、北欧三地的鬼神文化

中元节专题:你相信算命APP吗?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在佛教中统称为盂兰盆节。据说,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民间信仰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香港十分重视这一节日,举办的盂兰胜会,最热闹的一天为七月十五日,当日的仪式包括走午朝、走龙船、放水陆灯、摆天席、争夺祭品及化大士公,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元节民间祭祖是传统文化,但怪力乱神就是迷信了。对于老一辈来说,他们真的相信这个世界真的存在神佛、鬼怪、妖灵。即使唯物论已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他们当中的激进分子仍相信符水能治百病,纵欲会堕福气。定期还和一群神婆神汉参加看风水及求签仪式。

中元节专题:你相信算命APP吗?
中元节专题:你相信算命APP吗?
中元节专题:你相信算命APP吗?

迷信的根到底深植于何处?与其说迷信是一种愚昧落后的崇神侍鬼的信仰,还不如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民俗文化。广东沿海一带的人们十分乐衷于此,特别在福建、潮汕一带,每到初一十五、或者佛祖诞,观音诞、妈祖诞,各路神仙的诞辰,他们会带供品去拜神祈福,迎神。日常生活中,家里面临一些重要转折,如高考、事业决策,会去寺庙求签,诉求解惑,事后会去还愿;在入住新居,会请佛教道教人士来做法事;偶尔佛心大发,也会去支持下宗教事业,听听师傅喝茶讲经,讲解佛法。

至于率直的东北一带,更流行的是民间五大仙,狐黄白柳灰,分别对应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老鼠。这些妖仙在严寒的北地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民间传说,人们尊称它们为妖仙,更多的是敬畏多于恐惧。日本更是夸张,号称八百万神明,天津神和国津神两大派系泾渭分明,连一粒米中都寄宿着五个神明;北欧至今还流行着奥丁和英灵殿的传说,瓦尔基里和狂猎仍在异世界里踏上征程。人们在节日中痛饮美酒,欢歌笑语中吟唱着对神明的崇敬。

其实,我们迎神的这些习俗,更多的是期望与鬼神做一场交易。用贡品换取一方鬼神的庇佑。寺庙里的雕像、教堂里的耶稣受难像,并不代表神明,只是刻着神明形象的泥塑,为什么要对这些东西跪拜,甚至流泪呢?因为在这一系列庄重的祭拜仪式中,我们会放下我们的傲慢,相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知识和力量都没有境界,我们的谦卑使我们的性灵沉淀。然而我们绝不会信仰他们。

鬼神为何成互联网生意的泥石流?

中元节专题:你相信算命APP吗?

中国人大多是没有信仰的,几乎76%的80、90后都是无神论者。然而互联网的介入使得我们消费起迷信来更加便利,我们从坚决不信往往会过渡到半信半疑。打开电脑,动动手指,一整套的算命仪式比比皆是,比如称骨,紫薇命数,十二生肖以及五行属象,塔罗牌、星座与十二宫等,不到一分钟就能测算出你整个人生。这些毫无根据的劣质gif左右着我们的神经,我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只能荒谬地被这些测算网站和app主宰。

渐渐的,迷信和鬼神之说不仅渗透着我们的人生规划,甚至开始动摇我们的世界观。2011年,日本著名论坛2ch,一位网名叫“蓮實”的楼主深夜下班回家,遭遇了都市传说中有去无回的车站「きさらぎ」(中文译名:如月车站)。楼主发帖直播自己在无人车站,经历了被独腿的老爷爷追踪,听见虚无的太鼓声等事件,后来失踪整整4年。2015年,这个“蓮實”在2ch上再次开帖,说自己用4年的时间去处理这件事,目前已经好转了,叫大家不要担心。如月车站这个都市传说从此一战成名。

2005年,天涯论坛上一位名叫“左央”的楼主发帖直播玩绝对不能做的禁忌游戏,比如碟仙、四角游戏、血腥玛丽等,说要破除封建迷信。后来楼主失踪了3年。2008年,“左央”再次发帖,声称自己玩游戏时出了差错,连累了身边的人,家财也全都散尽。他奉劝大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这些帖子的点击率至少上百万,甚至衍生出一种现象级的表演式文化。只要你文字功底好,够博眼球,人们相信你的故事是真的,那么你的亲身经历,亦或者编造的故事就是真的。

灵异题材成为亿万收入的吸金石?

中元节专题:你相信算命APP吗?

猎奇思维催生出一系列灵异题材的兴起。在我国,起点中文网作为网文界的标杆,灵异题材的文章流量至少一天130万点击量起步.《鬼吹灯》、《盗墓笔记》、《藏地密码》等丛书以良好的文学性和悬疑恐怖的氛围迅速成为一代人的必读书目;中国里程碑式的灵异题材电影《B区32号》以7万的成本收获了1600万的票房成绩,喜人的成绩直接导致了鬼片和烂片齐飞的畸形电影市场;在北美,《鬼影实录》和《招魂》等鬼片以“真人事件改编”的噱头击败了一众佳作,屡屡登顶票房榜冠军。

作为灵异类伪纪录片的鼻祖《女巫布莱尔》看着这些后辈们笑而不语,它以三万欧元的成本迅速吸金3亿美元,成为淘汰率极高的好莱坞电影工业的神话;而日韩地区更不用说了,鬼神文化自成一派,优秀的剪辑、剧本、音乐音效设计让《贞子》《蔷花·红莲》《两个月亮》等优秀灵异类题材异军突起,成为童年阴影。

中元节专题:你相信算命APP吗?
中元节专题:你相信算命APP吗?
中元节专题:你相信算命APP吗?

可见,互联网并没有让迷信消失。相反,因为互联网的圈层化传播,谣言、都市传说、恐惧等噱头,让迷信依靠朋友圈和各大论坛平台呈病毒式传播。这些灵异的经历和体验满足了人们猎奇和对世界的超然体验,其强烈的主观性让科学也难以插手,难以检验真伪。我们一边嘲笑父母的朋友圈里横行无忌的反智文章,一边却让鬼神之说在心底里扎了根。我们抱团式地在朋友圈和测算app上取暖,挣扎着相信鬼神,相信轮回,相信宿命,好让自己的人生不再是三点一线式的孤单冷清,而是披上神秘学的外衣变得生动有趣。

所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说法也许并不过分。我们发展至今的科学手段并没有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反而让我们的心灵在在浩瀚无垠的地球一角中偏安一隅,畏缩不前。外星人存在吗?我们在宇宙中是低等文明吗?曾经在《圣经》中拯救整个地球生物的诺亚方舟是外星战舰吗?人死之后会有轮回吗?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能在黑暗中踌躇着,用仅存的理智火把驱散迷信的黑暗。

保持敬畏之心是野兽在旷野中活下去的本能,而敬畏,也绝非是科学所排斥的迷信的一环——如果说敬畏是迷信,那么过度信奉科学能解决一切的人,是否也是在迷信科学呢?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创始人,《胡说七道》出品人。本文由黄中信完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