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日本东京。
九鬼玲子,是一家玩具公司的会计。
这年头,喜欢买买买的女生到处都是,可玲子这样抠门的,不好找。
抠到什么程度呢?
能不买的尽量不买,卧室里的物品,一个手就能数得过来…
“20起送,30满减”“买一送一”这样的优惠,绝对诱惑不了她,不买,立减100%。
去面包店,人家都是左一个右一个拿了一盘子,遇到打折,还会忍不住多买一些…
而玲子,坚持只买一个独立包装的核桃酥,不管旁人惊讶甚至有点嫌弃的目光。
更夸张的是,她在一家杂货店,相中了一个小碟子,居然考虑了整整一年,才决定把它买回家…
她的理念是:花钱的时候要做好分类,想想哪些是消费,即生活必需花费,哪些是投资,哪些是浪费,尽量减少浪费。
比如,妈妈看直播买的煮蛋器,尽管很便宜,在她看来,家里的锅明明能煮蛋,根本没必要添置,这就是浪费。
猿渡庆太,玩具公司的太子爷。
走后门进了公司的营销部,整天嘻嘻哈哈,30多岁的人,还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他完全是玲子的相反面,想要立刻就买。
逛商场,看中的鞋子,试穿合适,要了,喜欢的衬衫,不同颜色每样来一件…
朋友约了去海边烧烤,他买一大堆盘子,用完了懒得洗,就扔…
去美国出差几天,工作之余买买买,一不小心居然刷掉了776万日元(合人民币49万元)。
公司上上下下都担心,这老板的蠢儿子将来要是接管公司,还不得把他老爸的家业挥霍完了…
这也是庆太老爸担心的。
他最清楚,儿子对钱完全没概念,这样下去,不仅没法管理公司,连独立生活都难。
这一天,他停了儿子的信用卡,卖掉了儿子的公寓,把他赶到公司财务部:在这里,学习如何花钱。
就这样,庆太成了玲子的徒弟。
可想而知,消费理念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相处起来得多别扭…
果然不到半天,玲子就受不了了。
一顿午餐,庆太就点了3份便当,只因为每一样都想试试,咖啡买了3杯,因为冷的热的都想喝…
玲子跑去向上司投诉:一顿午餐就花掉5800日元,这样的人,我教不了。
《钱断情始》是日本TBS电视台出品的爱情喜剧,豆瓣评分9.1。
原定计划8集,现在改成4集播出,这是因为,猿渡庆太的扮演者三浦春马,只出演了3集的戏份,就突然离世。
2020年7月18日,三浦春马被发现在东京港区家中衣柜里上吊自杀,送医后宣告不治,年仅30岁。
三浦春马
明明去世前的四天,他还在宣传即将开播的这部《钱断情始》,照片里的他,满脸笑容…
谁能想到,这竟是他未能完成的遗作…
三浦春马4岁出道,出演了很多经典的作品。
他是《恋空》中留着一头非主流发型、心地善良的少年,他的暖男微笑治愈了无数人的青春。
《恋空》
他是电视剧《我存在的时间》里,患有渐冻症的大学生,他将患者对未来的悲观、绝望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存在的时间》
在外人看来,他是星途一片光明的未来之星,年轻帅气,又会演戏,攒足了人气和金钱…
谁知,笑容背后是无尽的悲伤。
对于自杀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曾一度令他精神崩溃,还有人说,他不堪长期的网络暴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浦春马的良师益友小栗旬,曾在采访中说过:真的很在意他,有时候也很担心他,希望他可以好好活着。
可见,春马精神问题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
春马离世后两个月,《钱断情始》开播。
很多网友怒刷五星:因为这是他留给世界最后的身影了。
在剧中,春马饰演的废柴富二代,并不是只有挥金如土的一面,同时他内心温暖善良,充满童真,是个积极向上的青年。
春马曾坦言:这个角色,要演得积极又不让人讨厌,有点难…
虽然只有短短3集的戏份,依然可以看出他的演技,自然、温暖,特别是标志性的笑容,令人心疼…
明明是一部治愈的喜剧,一想到这个阳光大男孩已不在人世,人不自觉地就悲伤起来…
据说,制作方曾想过,找人代替三浦春马继续拍下去,但剧组中其他演员都无法走出他去世带来的悲痛,如果继续拍下去,精神状态都很难调整好。
而且对观众来说,看喜剧却怀着悲伤的心情,根本无法好好享受…
所以最终,剧组做出了一个特别的决定:用特殊的方式补拍最终回,告别春马。
在最后一集,通过他人的回忆,串起大家对庆太的思念和喜爱。
庆太爸爸说:他有与生俱来的,能让人绽放笑容的天赋。那孩子,做自己就够了。
说的是剧中的庆太,何尝不是三浦春马的真实写照?
平时嫌他话多的玲子,直到他离开,才开始想念:不知怎么的,我寂寞了,我好像有点想见他…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我总觉得这集当中,玲子的扮演者松冈茉优非常憔悴。
她最后那干涩的一笑,更让人心疼,这不是那段情节应有的情绪,但又如此真实,那是失去一位朋友的悲伤,掩饰不了…
全剧最后一幕,打出了全剧组人员对三浦春马说的话:春马,我们永远喜欢你哦。
让人一秒泪奔…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五颗星给全剧的工作人员跟演员,不知道他们是在怎样的心情下完成的…
说回这部剧本身,即使抛开三浦春马遗作不说,也是一部质量上乘的日剧。
由去年爆款日剧《凪的新生活》编剧大岛里美原创剧本。
细节生动有趣,探讨的话题也相当有意思,并不是“节约女”遇上“浪费男”那种烂俗的故事。
不得不说,这部剧太适合在这夏末秋初之际播放了。
镰仓民宿的和风,日系小清新,晴空、山林、流水、庙宇、海边、沙滩…
有趣的是,每一集的开头还会引用一首俳句,韵味十足,相当治愈。
而它探讨的,又是一个很接地气的话题:花钱。
在这个消费时代,买买买已经成了都市人欲罢不能的嗜好。
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购物节,我们习惯性地凑满减,用购物带来的愉悦,抵御辛苦工作带来的压力…
可是购物就要花钱,钱花得多了,就得想法去赚更多的钱,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而更大的压力,又得靠更多的买买买来缓解…
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死循环。
这部剧却在试图提醒我们:买了这么多,你真的快乐吗?
片中的庆太,随手就买几个便当,他当然吃不完,也无心好好品尝每一盒的滋味,买来的碟子用完就扔,根本不会注意到上面的花纹…
他似乎拥有很多,却没有哪一样东西,仔细欣赏过。
玲子则完全相反,她只买自己真正需要的。
一块独立包装的核桃酥虽然很小,但在周六的早晨,配上一杯冰焙茶,在寺庙前的树下坐下来细细品尝,就足以抚慰工作了一周的疲惫灵魂。
工作的间隙,享受一枚青团,用心感知沁人心脾的草香,获得片刻的安宁…
玲子会伸出手掌,置于胸前:谢谢你青团,谢谢60日元。
180日元的清汤面,虽然什么搭配都没有,但细细品尝,也很有滋味,也能吃得一脸幸福。
还有旅行途中,溜下车才能买到的鱿鱼饭。
Q弹的鱿鱼和微甜的酱汁,汤汁渗透进去和粘糯的米饭交织而成,关键是,4个鱿鱼,一个才100日元,很划算了。
她真诚地感恩:谢谢鱿鱼饭,谢谢400日元。
经济学里有一个规律,叫做:边际效用递减。
即,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个现象很常见,举个简单的例子,吃第一个面包时,非常快乐,吃到第二个,也很快乐,但已经没有吃第一个时那么快乐了…
吃到第三个第四个,就算还没有吃撑,也并不觉得那么愉快了。
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足够丰富,以为越多越满足,其实不然,或许,我们只需要,刚刚好。
我不知道玲子是不是知道这个定律,但她无疑把这发挥到了极致,珍惜并享受当下的每一个,真正做到了不辜负,实实在在地感受每一分钱换来的快乐。
她买东西很有仪式感。
家里的东西尽量维持一定的数量。增加一样,要考虑再三,实在是非常喜欢,才会在特定的日子,打扫房屋,迎接回来。
就连买耳环这样的小物件,也不含糊,同时拥有的总量不超过3件,迎回来一件,要妥当地处理掉一件…
她会善待拥有的东西,小心地使用,争取用得久一点。
家里的碗碟缺了个角,她会花时间把它修补起来。
别人问:何必那么操心,重新买一个不行吗?
她说:以前的人就是这样,很珍惜地使用它。跟新的事物相遇固然很开心,但我觉得,持续用一个东西也很快乐。东西,越是修缮,越会对它恋恋不舍。
玲子的人生信条是:清洁贫苦,内心安定,才是理想的生活。
每个人,因为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处境,有着完全不同的消费观,是抠门还是大方,是深思熟虑还是激情消费,本质上说,只要不妨碍他人,都无可厚非。
但消费观背后的生活方式,却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或许不可能像玲子那样生活,但她的生活方式却给了我们很多启迪。
人苦恼的,是欲求得不到满足,而欲望仿佛一个无底洞,人总是想要更多…
但人生在世,大多数东西,有了会很好,没有也无妨。
没有赚到很多钱,没有买很多东西,但玲子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幸福。
她具备寻找幸福的能力,花不多的钱,但花得很幸福:吃东西很幸福、打球很幸福、做按摩很幸福…
这种能力,是从心底里长出来了,给再多的钱,都换不来。